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政课堂活动的构建与思考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方思韵
文章字数:2570
  摘要:为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核心素养,本文在活动型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明确活动目标、开展活动教学与进行活动延伸三个环节进行论述。围绕部编版高中政治《政治与法治》“全民守法”这一知识点设计模拟扮演活动与情境探究活动。经实践证明,该模式能有效激发学习动力,促进知识内化、能力提升与价值认同,扎实落地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政治教学;活动型教学
  思政课是我国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1]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希望学生通过课堂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归纳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基于此,新课改强调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为探究活动型课堂的实践路径。[2]笔者以《政治与法治》“全民守法”为例,进行活动型教学设计,在真实课堂中展开教学,并产生以下思考。
   一、目标导向:明确素养落点
  明确活动目标是有效开展课堂活动的重要前提,它直接决定了课堂活动的质量。在设定活动目标时,需遵循以下两个核心原则:
  首先,活动目标应立足学情。一方面,从已有知识角度来看,考虑到“全民守法”是《政治与法治》教材的最后一课,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已经对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了基本认知。高一下学期的学生正处于从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仍在发展中。因此,教师设计活动目标时,应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多层次的教学任务,循序渐进地达成教学目标。
  其次,活动目标须紧扣教学内容。精研新课标是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师应深度研读,精准把握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要求,从新课标中的教学建议和案例中汲取灵感;其次,还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思想内涵。[3]以“全民守法”为例,其教学重点在于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难点在于掌握“推进全民守法的措施”。活动设计应围绕这些重难点展开,帮助学生把握知识主次关系、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有效培育核心素养。
  基于以上原则,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其一为通过分析“幸福社区”居民不守法带来的严重后果,深刻认识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其二为通过参与“居民座谈会”,就电动车安全治理问题发表见解,提升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与思维。其三为通过参与课后法制宣传活动,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和践行者,增强自觉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信念与能力。
   二、过程驱动:实施有效活动
  相较于初中生,高中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广泛,对社会热点、国家大事和国际局势的关注度也显著提升。基于这一特点,本节课在情境创设与活动设计上做了针对性安排:
  在情境选择上,教师以“南京雨花台小区电动车爆炸案”为原型,构建了课堂模拟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解读和分析真实案例,探究事件背后的原因与影响,从而深入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不仅如此,考虑到“解密游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偏爱的一种娱乐方式,教师将这一形式引入思政课堂中,结合教学情境,设计贯穿式活动型课堂。
  在导入环节,教师设计了“受害车的自述”,生动介绍案件背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授环节,教师对于重难点问题进行了精心设计与巧妙构思。针对重点内容“全民守法的内涵”,教师设计了“幸福小区小剧场”这一活动。课前,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四位涉案人员的人物卡片和相关法律条文资料;课上,学生以政治小组为单位抽取角色,随后推选代表在“小剧场”中进行情境演绎,其余同学则结合教师所提供的资料寻找“嫌疑人口供”中的法律漏洞。在活动进行中,扮演电动车车主张强的同学表示不清楚小区充电规定;扮演改装店老板的同学认为熟人买卖无需签合同;扮演物业经理的同学推脱管理义务;扮演受害者家属的小组则主张网络曝光肇事者。这个活动极大点燃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台上同学绘声绘色的表演,引得台下同学也跃跃欲试。欢声笑语过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说法存在哪些问题?谁才是事故的根源?经过讨论,大家发现根本原因在于守法观念的普遍缺失。这一过程使学生对“全民守法”的概念形成了深刻认知。
  通过“幸福小区小剧场”的生动演绎,学生已经理解了全民守法的内涵,那要如何推进全民守法呢?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将教学从模拟情境延伸至现实问题,展示2025年电动车爆炸事故的相关数据。基于这一情境,教师设计“电动车治理居民议事会”活动,让学生从“法治宣传组”“行动督促组”“榜样示范组”和“居民观察组”四个不同角度出发,共同研讨如何制定“电动车安全示范小区创建方案”。活动中,同学们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积极建言献策。这一实践不仅深化了知识理解,更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延伸迁移:深化素养培育
  课堂活动结束后若直接收尾,其教学效果往往难以充分显现。因此,课堂尾声的升华环节与课后的实践延伸同样不可或缺。
  全民守法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础,这不仅关乎国家发展,更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的现实生活也有着直接影响。在课堂升华环节,教师播放了视频《中国法治的模样》,生动呈现了外国导演镜头下高效、便民且充满温度的中国法治实践。视频结束后,同学们深受触动,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对“建设法治国家,我能做什么”有了更深的体悟。教师趁热打铁,布置了分层课后作业:围绕本课知识绘制思维导图;以小组形式走进社区,开展电动车安全普法宣传。这项作业让同学们切实感受到,普法工作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亲身参与,他们的公共参与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
  四、结语
  在活动型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次教学以核心素养为引领,在课堂中运用“模拟扮演活动”与“情境探讨活动”进行教学。经实践表明,此类课堂有效促进了学生大胆表达观点,拉近了师生距离。本案例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条可操作的活动型教学路径,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1.
  [3]徐枧锋.核心素养视域下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5,(21):77.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