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信用安徽”建设关键是打造应用场景
文章字数:174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社会信用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这不仅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必要环节。为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社会信用建设统一部署,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用安徽”建设工作,相继出台一系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策,“信用安徽”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人民群众信用获得感显著增强。但是,“信用安徽”建设依然存在很大提升空间,需要全方位、立体化、多举措共同推进,特别是在搭建信用转换平台、创新信用应用场景上付出更多努力、出台更多政策,从而释放“信用安徽”建设助推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一要重点实施“信用+”惠民举措。“信用安徽”建设要始终秉持“信用惠民”核心价值,重点围绕医疗卫生、饮食购物、旅游住宿、交通出行、文化体育、商业消费六大民生领域靶向施策,构建多维度信用惠民应用场景,使信用价值转化为可感知的便利服务,让诚信主体享有发展红利,让人民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信用获得感。例如:在民生服务维度,着力打造全链条信用激励体系,系统化构建医疗健康、社区服务、消费维权等民生领域信用激励矩阵,分层级拓展守信主体“五免”政策覆盖范围(免押金、免手续、免证明、免排队、免担保),以信用为解题密钥破译民生服务方程式;在政务服务维度,深度整合公共医疗、社会福利、劳动保障、司法服务等政府资源,向信用主体精准配置“绿色通道”“容缺受理”“智能秒批”等政务礼遇,通过信用赋能让守信者享受VIP式政务体验;在基层治理维度,要借助基层社会网格化治理机制,着力探索“信用+社区(乡村)”治理模式,建立“一个单元网格、一套格员信用码”,让网格上工作人员和网格内群众居民切实享受守信红利。
二要重点拓展“信用+”便企应用。“信用安徽”建设要努力探索“信用便企”举措,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高频事项实施改革攻坚,围绕市场准入、投资建设、融资信贷、生产运营、退出市场等关键节点,通过全流程优化再造、效能革命、降本增效等组合式政策供给,精准破解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堵点。在审批服务领域,依托行政审批系统、政务大厅“一窗受理”系统及部门自建业务系统的全流程数字化重构,首创备案审批核准事项信用承诺容缺受理机制,对守信企业全面推行“极简审批”模式;在执法监管环节,创新构建信用评价与行政执法智能协同平台,建立监管对象信用画像系统,实现分级分类精准化监管;在融资租赁创新方面,打造“信易租”金融服务生态链,将公共信用评价分纳入授信评估核心指标体系,首创信用担保替代押金模式,支持租赁服务商为优质信用主体提供“先用后付”信用消费模式,形成具有市场活力的信用价值转化机制。
三要重点推进“信用+”试点工程。“信用安徽”建设要积极谋划“信用试点”项目,重点结合安徽特色产业和重点领域,先行打造“信用+”试点工程,充分释放信用激活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比如:在旅游消费领域,要以景区、商圈、酒店等业态为载体,完善旅游市场主体以及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公示旅行社、导游、领队、餐饮、住宿、出租车、商户等旅游服务信息,对旅游市场黑名单主体以及从业人员进行联合惩戒,打响诚信旅游品牌;在电子商务领域,要以平台电商、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兴实体为重点,建立完善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公示和信用评价机制,重点打击制假售假、不实宣传、网络传销等违法行为,同时对采用刷单炒信、虚假评价等手段伪造交易数据的失信行为进行严格查处,以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在生态环保领域,需健全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估体系,实施公开透明、自动评价、实时滚动的环保信用监管,在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针对不同信用等级企业采取差异化政策措施,扎实推进环境信用评价在信贷、保险等领域拓展应用。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诚信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安徽实际、安徽特色,久久为功、砥砺前行,让更多应用场景在“信用安徽”建设中开花结果,努力让“信用安徽”走在信用中国建设前列。
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
项目基金:2023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研究”(AHSKQ2023D072)阶段性成果
一要重点实施“信用+”惠民举措。“信用安徽”建设要始终秉持“信用惠民”核心价值,重点围绕医疗卫生、饮食购物、旅游住宿、交通出行、文化体育、商业消费六大民生领域靶向施策,构建多维度信用惠民应用场景,使信用价值转化为可感知的便利服务,让诚信主体享有发展红利,让人民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信用获得感。例如:在民生服务维度,着力打造全链条信用激励体系,系统化构建医疗健康、社区服务、消费维权等民生领域信用激励矩阵,分层级拓展守信主体“五免”政策覆盖范围(免押金、免手续、免证明、免排队、免担保),以信用为解题密钥破译民生服务方程式;在政务服务维度,深度整合公共医疗、社会福利、劳动保障、司法服务等政府资源,向信用主体精准配置“绿色通道”“容缺受理”“智能秒批”等政务礼遇,通过信用赋能让守信者享受VIP式政务体验;在基层治理维度,要借助基层社会网格化治理机制,着力探索“信用+社区(乡村)”治理模式,建立“一个单元网格、一套格员信用码”,让网格上工作人员和网格内群众居民切实享受守信红利。
二要重点拓展“信用+”便企应用。“信用安徽”建设要努力探索“信用便企”举措,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高频事项实施改革攻坚,围绕市场准入、投资建设、融资信贷、生产运营、退出市场等关键节点,通过全流程优化再造、效能革命、降本增效等组合式政策供给,精准破解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堵点。在审批服务领域,依托行政审批系统、政务大厅“一窗受理”系统及部门自建业务系统的全流程数字化重构,首创备案审批核准事项信用承诺容缺受理机制,对守信企业全面推行“极简审批”模式;在执法监管环节,创新构建信用评价与行政执法智能协同平台,建立监管对象信用画像系统,实现分级分类精准化监管;在融资租赁创新方面,打造“信易租”金融服务生态链,将公共信用评价分纳入授信评估核心指标体系,首创信用担保替代押金模式,支持租赁服务商为优质信用主体提供“先用后付”信用消费模式,形成具有市场活力的信用价值转化机制。
三要重点推进“信用+”试点工程。“信用安徽”建设要积极谋划“信用试点”项目,重点结合安徽特色产业和重点领域,先行打造“信用+”试点工程,充分释放信用激活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比如:在旅游消费领域,要以景区、商圈、酒店等业态为载体,完善旅游市场主体以及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公示旅行社、导游、领队、餐饮、住宿、出租车、商户等旅游服务信息,对旅游市场黑名单主体以及从业人员进行联合惩戒,打响诚信旅游品牌;在电子商务领域,要以平台电商、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兴实体为重点,建立完善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公示和信用评价机制,重点打击制假售假、不实宣传、网络传销等违法行为,同时对采用刷单炒信、虚假评价等手段伪造交易数据的失信行为进行严格查处,以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在生态环保领域,需健全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估体系,实施公开透明、自动评价、实时滚动的环保信用监管,在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针对不同信用等级企业采取差异化政策措施,扎实推进环境信用评价在信贷、保险等领域拓展应用。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诚信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安徽实际、安徽特色,久久为功、砥砺前行,让更多应用场景在“信用安徽”建设中开花结果,努力让“信用安徽”走在信用中国建设前列。
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
项目基金:2023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研究”(AHSKQ2023D07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