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版
发布日期:
大数据精准画像下思政课教学靶 向优化:科技驱动的育人策略转型
曹家瑞
文章字数:986
  在全球范围内,数字化浪潮正以摧枯拉朽之势重塑社会生活的各个维度。大数据技术,作为这场数字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已深度嵌入社会运行的肌理,教育领域亦难以独善其身。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承载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关键课程,在大数据精准画像技术的深度赋能下,正经历着一场影响深远的教学靶向优化变革,进而实现由科技驱动的育人策略系统性重塑。大数据精准画像,本质上是依托前沿的数据采集、整合与深度分析技术,对学生在学习进程中产生的海量、多源数据进行系统梳理与深度挖掘。这些数据涵盖课堂实时行为数据、作业完成质量数据、在线学习轨迹数据等多个层面,旨在为每一位学生勾勒出一幅精细且精准的个性化学习画像。此画像能够直观、清晰地呈现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知识掌握程度、兴趣偏好以及思想动态变化等多维度的特征,为精准教学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大数据精准画像为教学靶向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首先,它助力教师实现对学情的精准洞察与把握。在传统教学范式下,教师对学生的认知主要依赖于有限的课堂观察与相对单一的作业反馈,这种认知方式在全面性与深度上存在显著局限。而在大数据时代,教师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精准定位每一位学生在思政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其次,大数据精准画像有力推动了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定制。基于大数据分析生成的学生兴趣画像,教师能够高效筛选、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为学生精准推送契合其兴趣偏好的思政教学案例与拓展学习资料,显著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吸引力。最后,从育人策略转型的宏观视角来看,大数据技术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从传统的“大一统”粗放教学模式向精准化育人模式转变。在传统思政教学中,整齐划一的教学进度与标准化的教学方法难以充分满足每一位学生的独特发展需求。而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教师能够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实施分层教学与个别化指导策略,实现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
  综上所述,大数据精准画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靶向优化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有力推动育人策略从传统的粗放型向精细化、精准化转变,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演进。合理、充分地运用大数据技术,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显著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为新时代培养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品质与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