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区块链存证技术在司法鉴定全流程的应用研究
文章字数:1712
在现代司法体系中,司法鉴定是解决诉讼中专门性问题的关键技术手段。然而,司法鉴定活动的“封闭性”使其基本脱离外部监督,严重削弱了其公信力。区块链存证技术凭借去中心化、可追溯性与不可篡改性等核心特性,为应对这一问题提供了创新思路[1]。通过将司法鉴定全过程的信息实时上传至区块链进行存证,不仅能实现司法鉴定记录的数字化转型,更显著增强了司法鉴定流程的透明度与公信力。
一、区块链存证技术特性与司法鉴定的契合度分析
区块链技术本质是一种去中心化、去信任的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2],其去中心化、可追溯性、防篡改的特性能够显著提升公众对司法鉴定的信任度。首先,当区块链存证技术深度嵌入司法鉴定活动的全流程时,其“去中心化特性”从根本上消解了司法鉴定对单一主体——鉴定机构——的过度依赖,能够显著增强了司法鉴定活动的可信度;其次,区块链存证技术的可追溯性,可以使得“过去式”司法鉴定活动全过程信息清晰呈现并被有效追溯,为外部监督机制的介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提升了司法鉴定活动的公开性;最后,区块链存证技术的不可篡改性,确保了鉴定过程中的信息一旦被记录,便无法被任何一方随意篡改(删除或修改),进而保障了司法鉴定全过程信息存储的真实性。
二、区块链存证技术应用于司法鉴定全流程的路径探析
第一,明确建设定位。区块链存证技术在司法鉴定领域的应用应服务于我国区块链司法建设,并与之协调。司法鉴定是我国诉讼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区块链存证技术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应紧密契合我国区块链司法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一方面,充分发挥其数据防篡改、优化流程、增强协同等技术优势,提升司法鉴定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注重与我国区块链司法建设的协调,确保其应用契合国家司法发展方向,为推动司法体系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坚持互通互联。区块链存证技术在司法鉴定领域的应用应坚持与司法机关(公检法司)之间数据信息互享的基本原则。从政策角度来看,2022年5月最高法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区块链在司法领域内运用的意见》已明确我国区块链在司法领域内运用的总体目标—“2025年建成互联互通的区块链联盟”,促进信息共享。从司法鉴定实践来看,司法鉴定是在诉讼中辅助办案机关解决“专门性问题”的一种技术手段。作为一种嵌入诉讼流程的技术服务,司法鉴定在受理阶段和终结阶段(出具鉴定书、终止鉴定等)都需要与办案机关紧密相连。因此,与办案机关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是确保司法鉴定工作高效、精准推进的关键所在。
第三,优化顶层设计。针对司法鉴定业务应用和鉴定活动的特点,系统开展区块链在具体司法鉴定领域应用的场景设计。针对不同类别司法鉴定业务应用、鉴定活动的特点,系统开展区块链在司法鉴定领域应用的场景设计,充分发挥区块链在优化鉴定业务流程、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
第四,持续技术攻关。持续开展快速连接区块链存证技术的攻关,着力强化数据的安全性与可控性。通过综合运用区块链的密码学算法、共识机制以及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以此确保上链数据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完整性和保密性,有效防止鉴定数据信息被篡改或泄露。
三、结语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区块链存证技术已然成为推动司法鉴定行业革新的一大助力。区块链存证在司法鉴定领域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司法鉴定数据的实时交互与动态更新,更能凭借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为每一个司法鉴定案件构建起一条完整且清晰的信息链。从案件委托与受理,到鉴定实施、报告生成,各个关键环节及其发展脉络均被详细记录,从而确保全流程信息可追溯、有迹可循,且真实可靠,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司法鉴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该平台有效规避数据篡改风险及信息孤岛现象,全面强化社会信任基础,为司法公正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为司法鉴定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助力其在新时代的司法实践中充分发挥效能,向更加高效、透明、可信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郝志鹏.区块链在提升司法鉴定公信力中的应用研究——以海事司法鉴定为样本[J].中国司法鉴定,2021(06):10-18.
[2]马昂,潘晓,吴雷,等.区块链技术基础及应用研究综述[J].信息安全研究,2017,3(11):968-980.
基金项目:2025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编号2025QN0610)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
一、区块链存证技术特性与司法鉴定的契合度分析
区块链技术本质是一种去中心化、去信任的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2],其去中心化、可追溯性、防篡改的特性能够显著提升公众对司法鉴定的信任度。首先,当区块链存证技术深度嵌入司法鉴定活动的全流程时,其“去中心化特性”从根本上消解了司法鉴定对单一主体——鉴定机构——的过度依赖,能够显著增强了司法鉴定活动的可信度;其次,区块链存证技术的可追溯性,可以使得“过去式”司法鉴定活动全过程信息清晰呈现并被有效追溯,为外部监督机制的介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提升了司法鉴定活动的公开性;最后,区块链存证技术的不可篡改性,确保了鉴定过程中的信息一旦被记录,便无法被任何一方随意篡改(删除或修改),进而保障了司法鉴定全过程信息存储的真实性。
二、区块链存证技术应用于司法鉴定全流程的路径探析
第一,明确建设定位。区块链存证技术在司法鉴定领域的应用应服务于我国区块链司法建设,并与之协调。司法鉴定是我国诉讼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区块链存证技术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应紧密契合我国区块链司法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一方面,充分发挥其数据防篡改、优化流程、增强协同等技术优势,提升司法鉴定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注重与我国区块链司法建设的协调,确保其应用契合国家司法发展方向,为推动司法体系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坚持互通互联。区块链存证技术在司法鉴定领域的应用应坚持与司法机关(公检法司)之间数据信息互享的基本原则。从政策角度来看,2022年5月最高法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区块链在司法领域内运用的意见》已明确我国区块链在司法领域内运用的总体目标—“2025年建成互联互通的区块链联盟”,促进信息共享。从司法鉴定实践来看,司法鉴定是在诉讼中辅助办案机关解决“专门性问题”的一种技术手段。作为一种嵌入诉讼流程的技术服务,司法鉴定在受理阶段和终结阶段(出具鉴定书、终止鉴定等)都需要与办案机关紧密相连。因此,与办案机关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是确保司法鉴定工作高效、精准推进的关键所在。
第三,优化顶层设计。针对司法鉴定业务应用和鉴定活动的特点,系统开展区块链在具体司法鉴定领域应用的场景设计。针对不同类别司法鉴定业务应用、鉴定活动的特点,系统开展区块链在司法鉴定领域应用的场景设计,充分发挥区块链在优化鉴定业务流程、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
第四,持续技术攻关。持续开展快速连接区块链存证技术的攻关,着力强化数据的安全性与可控性。通过综合运用区块链的密码学算法、共识机制以及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以此确保上链数据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完整性和保密性,有效防止鉴定数据信息被篡改或泄露。
三、结语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区块链存证技术已然成为推动司法鉴定行业革新的一大助力。区块链存证在司法鉴定领域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司法鉴定数据的实时交互与动态更新,更能凭借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为每一个司法鉴定案件构建起一条完整且清晰的信息链。从案件委托与受理,到鉴定实施、报告生成,各个关键环节及其发展脉络均被详细记录,从而确保全流程信息可追溯、有迹可循,且真实可靠,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司法鉴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该平台有效规避数据篡改风险及信息孤岛现象,全面强化社会信任基础,为司法公正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为司法鉴定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助力其在新时代的司法实践中充分发挥效能,向更加高效、透明、可信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郝志鹏.区块链在提升司法鉴定公信力中的应用研究——以海事司法鉴定为样本[J].中国司法鉴定,2021(06):10-18.
[2]马昂,潘晓,吴雷,等.区块链技术基础及应用研究综述[J].信息安全研究,2017,3(11):968-980.
基金项目:2025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编号2025QN0610)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