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护理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 吴顺兰
文章字数:1668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白内障类型,是指晶状体老化后的退行性改变,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者颜色改变所导致的光学质量下降。它是全球首位致盲眼病,50岁以上发病率60%,80岁以上发病率几乎100%。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的代谢功能逐渐下降,导致晶状体蛋白变性、凝聚,从而引起混浊。此外,紫外线照射、糖尿病、高血压、遗传因素、营养不良等也可能加速白内障的形成。
  一、临床表现
  按晶状体开始混浊的部位不同可分为皮质性、核性、后囊下3种类型,临床表现有以下5点。
  1.视力下降:以无痛性、渐进性的视力减退为主,看东西像隔了层毛玻璃,逐渐加重,严重时视力只仅存光感。
  2.对比敏感度下降:对物体的对比度感知能力降低,看东西感觉灰蒙蒙的,色彩也不如以前鲜艳。
  3.眩光:在强光下如阳光或灯光直射时,会感觉刺眼、光晕,影响视觉效果。
  4.复视或多视:单眼视物时有时会感觉一个物体看成两个或多个,这是因为晶状体混浊不均匀导致光线折射不一致。
  5.屈光改变:部分患者突然能看清近处小字。
  二、临床治疗
  1.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完全治愈白内障,但一些药物如抗氧化剂、营养类药物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白内障的发展。
  2.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法。白内障摘除手术时机,为视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并有改善视力的意愿即可手术,无需等“成熟”。过熟的白内障容易诱发青光眼、葡萄膜炎等一系列眼疾,增加痛苦及手术难度。
  常见手术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安全性较高,微创2-3mm切口、无痛(表面麻醉)、时间短、效果好、次日即可用眼。人工晶状体为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眼内透镜,人工晶状体植入是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状体眼和屈光不正眼的常用矫正方法。人工晶体选择:单焦点(看远)、多焦点(远近兼顾)、散光矫正型等,需根据用眼需求,结合自身眼部条件、全身情况、平时的生活习惯,选择合适的人工晶体。
  三、围手术期护理
  1.手术前需完善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血糖、血压、心电图、胸部X线等检查,确保各项指标符合手术要求。通过详细的眼部专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检查、计算出人工晶体度数、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选择合适的人工晶体。滴抗生素药水预防感染,以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合理饮食和充足睡眠非常重要,同时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手术。可在术前进行眼睛注视训练,利于术中更好配合。手术当日晨正常服用血压、血糖药物,若局部麻醉可正常进餐,若全身麻醉则参照麻醉师要求执行。
  2.进入手术室前摘掉所有饰品、假牙和手术同侧助听器,不化妆,不涂抹指甲油,以免影响手术部位消毒和对末梢循环的观察。进入手术室后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结膜囊冲洗、散瞳和局部麻醉眼药水滴眼。手术过程中按照医生要求进行配合,双手不可触摸手术区域,如想打喷嚏或咳嗽,可将舌尖用力顶住上颚,尽量减少对手术的影响。
  3.手术完毕术眼敷料遮盖和眼部防止碰伤,且不可自行取下敷料。密切注意术眼情况,如出现渗血渗液、眼部胀痛、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术后安静休息,减少用眼,避免低头、打喷嚏、咳嗽等动作,以免引起眼压增高。进食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食物为宜,可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手术次日经过医生换药检查后滴抗生素眼药水等对症治疗,注意滴眼药水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两种以上眼药水之间要相隔5-10分钟,每次滴一滴眼药水。术后注意用眼卫生,严禁术眼接触灰尘和不洁用水,切忌用力挤揉术眼,避免在强光刺激、暗环境下读书、看手机或电视,保持良好心态和充足睡眠。
  4.手术后定期复查,观察屈光变化,单焦点晶体看近物需戴老花镜,三焦点晶体多数情况可脱镜。3个月内避免低头动作和重体力劳动,注意休息,避免外伤,外出时可佩戴太阳镜和宽边帽,若出现突然视力下降、眼红眼痛,可能并发其他眼病,需立即就医。白内障术后人工晶体不会混浊,但部分患者术后数年可能出现“后发性白内障”,激光治疗2分钟即可解决。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虽高发,但可防可治。及时手术可恢复良好视力,避免因视物不清导致跌倒、抑郁等风险。关注老年人视力变化,早发现早干预,让晚年生活依然清晰多彩。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