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增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对外传播的三重路径
文章字数:2337
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和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对外传播是将中国人民的智慧向世界人民阐释,是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就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建立在长期实践基础上构建起的理论体系,也反映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对外传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发展逐步推进的,同时需要不断优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对外传播。
一、努力打造为中国现代化事业发声且影响力高的新闻媒介
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西方国家对世界的操控通过资本循环侵入到其他方面,其中占有信息传播媒介是西方国家渗透本国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西方国家通过发达的媒介向世界传播其话语,新闻媒体是西方向世界传播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渠道,这些媒体都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因此媒体所传播的价值观和所谓的事实,并不是客观真实的,而是经过包装和修改过的,是符合本国资产阶级解决利益的,目的是以西方的价值观引导他国人民对事实形成符合西方意识形态的判断,进而影响他国的政治和文化等,从而达到使其他国成为西方国家附庸的目的。中东国家的“阿拉伯之春”、乌克兰的“橙色革命”等已经体现了西方强大媒体传播能力。除有新闻媒体,西方国家还利用影片进行大规模的对外渗透,好莱坞的影片就起到了这个重要的作用,这些影片中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在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观影人的心中。这些意识形态对我国的集体主义的意识造成不利的影响,导致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遭受了冲击。在演讲或授课过程中,他们习惯从自身经历或身边故事切入,在不经意间就对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表现出夸赞与美化之意。传播主体摒弃了宏大叙事,转而采用碎片化、贴近日常生活的故事来展现西方社会的优越之处,更容易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从而产生更为持久且深远的影响。
二、通过了解国内外受众认知方式差异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
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在向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过程中已经采用了新的手段,他们把社会群体分成不同类型,通过智能算法推荐手段把渗透的重点瞄准了政府高层人士、青年精英和异见人士,致使一部分人开始接纳西方的价值观念,进而对西方生活心生憧憬。在对受众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还要采用不同的宣传策略。面对大众就要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短视频、民间交流等形式推送;面对学者就要多进行学术讨论,把中国发展的事实和原因呈现给他们;面对官员,就要以官方正式的语言进行沟通交流,深刻阐明和解释中国道路的适应性和合理性,对不怀好意的解读一定要及时发声反驳。受众对于信息的了解和深入认识以及转变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也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前瞻性,要从根本上让受众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真正意义上覆盖最多群体的现代化。当前我们构建了政治上形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概念,并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结构和功能,以此概括了人民民主的新发展;在经济上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的发展标准;在对外交往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界表明中国与世界各国是命运与共的,绝非西方国家所说的“零和博弈”,不会步入西方思维下的“修昔底德陷阱”。事实上,“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完全不同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凝结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不仅是一次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更是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和平展示。”我们要将这些通过合理的方式向世界诉说,也向国内人民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国内国际双向完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对外传播。
三、建构复合型的对外传播载体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传播
从时代特征来看,互联网、大数据、云存储等新型传播手段正在深刻颠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客观上削弱了发达国家在传媒领域的传统优势,为我们提供了之前东亚国家(地区)所不具备的“弯道超车”的可能。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前沿技术应用构建传播领域的主导优势。传播载体的发展瞬息万变,因此必须紧跟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在此基础上深化对传播人才的认识;同时,要从思想上和能力上强化对传播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打造。搭建协调合作的平台,持续发掘合作潜力,促使各方凝聚共识,让积极正面的声音在国际上广泛传播。在网络技术发展上,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先发优势掌握着技术主导权,时常对我国进行侵扰。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网络技术,因为它是话语攻防的关键部分。以网络技术拓宽话语传播的渠道和方式,提升话语传播能力,在互联网时代非常重要。政府要加强对国家议题设置的统筹安排能力和供给能力,各主要新闻媒体要围绕各主要议题进行相关专题策划,专家学者要以自身的专业优势对各类主要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升议题的社会影响力。通过不同主体的协同努力,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良好国际舆论环境。积极推进和开展网络技术的交流协作,密切跟踪国际形势动态,深入探究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既能高效整合国际技术资源,又能在与各国的互动交流中洞察局势,精准审视我国网络技术发展存在的短板,持续强化我国通过网络技术传播话语的实力和水平,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一、努力打造为中国现代化事业发声且影响力高的新闻媒介
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西方国家对世界的操控通过资本循环侵入到其他方面,其中占有信息传播媒介是西方国家渗透本国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西方国家通过发达的媒介向世界传播其话语,新闻媒体是西方向世界传播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渠道,这些媒体都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因此媒体所传播的价值观和所谓的事实,并不是客观真实的,而是经过包装和修改过的,是符合本国资产阶级解决利益的,目的是以西方的价值观引导他国人民对事实形成符合西方意识形态的判断,进而影响他国的政治和文化等,从而达到使其他国成为西方国家附庸的目的。中东国家的“阿拉伯之春”、乌克兰的“橙色革命”等已经体现了西方强大媒体传播能力。除有新闻媒体,西方国家还利用影片进行大规模的对外渗透,好莱坞的影片就起到了这个重要的作用,这些影片中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在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观影人的心中。这些意识形态对我国的集体主义的意识造成不利的影响,导致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遭受了冲击。在演讲或授课过程中,他们习惯从自身经历或身边故事切入,在不经意间就对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表现出夸赞与美化之意。传播主体摒弃了宏大叙事,转而采用碎片化、贴近日常生活的故事来展现西方社会的优越之处,更容易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从而产生更为持久且深远的影响。
二、通过了解国内外受众认知方式差异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
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在向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过程中已经采用了新的手段,他们把社会群体分成不同类型,通过智能算法推荐手段把渗透的重点瞄准了政府高层人士、青年精英和异见人士,致使一部分人开始接纳西方的价值观念,进而对西方生活心生憧憬。在对受众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还要采用不同的宣传策略。面对大众就要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短视频、民间交流等形式推送;面对学者就要多进行学术讨论,把中国发展的事实和原因呈现给他们;面对官员,就要以官方正式的语言进行沟通交流,深刻阐明和解释中国道路的适应性和合理性,对不怀好意的解读一定要及时发声反驳。受众对于信息的了解和深入认识以及转变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也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前瞻性,要从根本上让受众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真正意义上覆盖最多群体的现代化。当前我们构建了政治上形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概念,并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结构和功能,以此概括了人民民主的新发展;在经济上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的发展标准;在对外交往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界表明中国与世界各国是命运与共的,绝非西方国家所说的“零和博弈”,不会步入西方思维下的“修昔底德陷阱”。事实上,“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完全不同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凝结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不仅是一次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更是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和平展示。”我们要将这些通过合理的方式向世界诉说,也向国内人民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国内国际双向完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对外传播。
三、建构复合型的对外传播载体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传播
从时代特征来看,互联网、大数据、云存储等新型传播手段正在深刻颠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客观上削弱了发达国家在传媒领域的传统优势,为我们提供了之前东亚国家(地区)所不具备的“弯道超车”的可能。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前沿技术应用构建传播领域的主导优势。传播载体的发展瞬息万变,因此必须紧跟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在此基础上深化对传播人才的认识;同时,要从思想上和能力上强化对传播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打造。搭建协调合作的平台,持续发掘合作潜力,促使各方凝聚共识,让积极正面的声音在国际上广泛传播。在网络技术发展上,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先发优势掌握着技术主导权,时常对我国进行侵扰。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网络技术,因为它是话语攻防的关键部分。以网络技术拓宽话语传播的渠道和方式,提升话语传播能力,在互联网时代非常重要。政府要加强对国家议题设置的统筹安排能力和供给能力,各主要新闻媒体要围绕各主要议题进行相关专题策划,专家学者要以自身的专业优势对各类主要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升议题的社会影响力。通过不同主体的协同努力,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良好国际舆论环境。积极推进和开展网络技术的交流协作,密切跟踪国际形势动态,深入探究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既能高效整合国际技术资源,又能在与各国的互动交流中洞察局势,精准审视我国网络技术发展存在的短板,持续强化我国通过网络技术传播话语的实力和水平,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