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2日
探秘祁红非遗手工坊——
太空茶籽与虚拟茶使共舞的活态博物馆
文章字数:712
    全球首位茶界虚拟数字人。


  当遨游太空的百年茶籽遇见元宇宙数字茶使,4120平方米的非遗殿堂正书写祁红新传奇。3月28日“春游江淮千姿百态”主题采访团来到祁红非遗手工坊,在这里,不仅可触摸从1875年传承的制茶技艺,更能见证百年茶企以数字技术重构文化叙事,让每片茶叶都成为流动的文明史诗。
  步入展馆,祁门红茶的发展脉络被划分为“创制、复兴、重生、新时代”四大阶段。泛黄的文献、斑驳的制茶器具与数字化展项交相辉映,1.4万公里“万里茶道”通过动态投影环绕展厅,诉说着昔日茶叶贸易的辉煌。馆内更藏有两件“镇馆之宝”:曾遨游太空的祁门槠叶种茶籽,象征着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全球首位茶界虚拟数字人“群芳最”则以灵动形象担任推介官,让非遗文化焕发青春气息。
  作为非遗活态传承基地,手工坊特别设立传统技艺研习区。祁门红集团技术顾问方学勤现场演示“一拉一松”的揉捻绝技。“手工筛分目的是将不同长短、粗细的茶条分开,再分别分类成大小和粗细基本一致、符合一定规格要求的各种筛号茶。特级祁红需经6-7道工序,历时一周方得百斤成品。”方老介绍道,指尖翻飞间,乌黑油亮的茶条逐渐成形,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祁门香”。手工坊配备500人级培训空间,通过“师徒制”传习,培育新一代非遗接班人,让“茶匠精神”薪火相传。
  从土法炭焙到标准化生产,祁红非遗手工坊既保留古法精髓,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游客可亲手参与分筛、抖筛等工序,在氤氲茶香中对话历史。“每一片茶叶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这座集文化展示、技艺传习、茶旅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不仅是展示推广祁门红茶制作技艺的窗口,也是促进祁门红茶文化传播交流的平台,更为祁门红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祁门红茶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