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卡夫丁峡谷”的批判性超越
张小培
文章字数:1810
  “卡夫丁峡谷”是指代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如何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向公有制过渡,进而实现非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理念遵循、对外开放为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共同富裕为价值导向,为人类社会探索出一条新的现代化道路,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超越。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理念,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物质精神对立的批判性超越。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是以地域、资源、财富、资本占有为目的的扩张逻辑,其实质内核是西方中心的“个人自由主义”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由此理论逻辑进行的社会实践,必然导致在一味地追求物质文明的过程中丧失精神自我。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促进生产力发展、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是中国式化的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创新引领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价值理念。在马克思主义的合理内核指引下,中国共产党着力建设全体人民物质与精神共同富有的现代化,创造性地提出并践行“第二个结合”。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得到了丰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成功转型,中国式现代化以创新性的人类文明成果丰富了现代化进程中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了人民的文化需求,同时也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造成的物质至上、社会异化、精神匮乏的社会问题。因此,以“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理念的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回答了物质经济落后的国家如立足本国的现实条件实现现代化的难题,又为如何解决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物质精神两极对立的社会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与方法。
  中国式现代化吸收借鉴西方现代化文明成果,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原始掠夺的批判性超越。与西方血腥残酷的原始积累相比,中国式现代化则是采用的一种更为和平与文明的对外开放现代化道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通过对外开放,中国力求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好两种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吸收与大力引进资本主义所创造的先进生产力与管理方式,促进物质文明建设。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的生产力发展还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了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的活力,两者“强强联合、同频共振”,实现了生产力的快速增长,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中国式现代化还强调“一带一路”倡议,将自身的发展辐射到沿线国家,在为其发展造福的过程中,吸收和借鉴沿线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积淀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伟力。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既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样板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占有和利用资本主义在过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时代课题,又克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生产力、生产方式、文明创新等多个角度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全面超越。
  中国式现代化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改良主义的批判性超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区别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未触及私有制关系,实行小范围改良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利用改革这一重要法宝对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建设的方面进行全方位调整,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过去侧重于经济领域改革的单项突破或局部突进不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是注重系统、突出重点的改革,既要整体联动,全面、系统、深入推进各领域改革,同时又要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以重点带动全局。在资产阶级依旧困囿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带来的社会分化与人的异化问题时,中国式现代化已然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着重解决制约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卡点堵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建设的痛点难点问题,不断为现代化强国建设增动力、添活力,实现了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全面批判超越。因此,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克服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缺陷,从总体上切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的肯綮,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活力。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