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五色”育人模式探索
文章字数:2657
摘要:学院围绕全面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八大工程”的具体要求,积极构建“理论引领—课堂明道—实践砺行—文化浸润—管理协同”五位一体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总体部署,紧扣学生成长成才关键点,打造“党旗红”“科技蓝”“榜样金”“活力橙”“制度黄”的“五色”育人模式。
关键词:“五色”育人模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
深入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意义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场合,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安康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党旗红”“科技蓝”“榜样金”“活力橙”“制度黄”的“五色”育人模式。
一、理论引领“党旗红”,把准政治“方向盘”
学院将思想价值引领与网络思政培育深度融合,推动红色文化全方位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学院强化教工和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功能,推行“政治理论学习+组织生活+业务学习”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通过党课讲授、微视频制作等多样化形式,引导师生党员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学院办学始终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服务面向和育人导向。
学院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我‘讲’你‘学’”“微视界”等党建品牌创建为契机,精心拍摄“五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微视频,让互联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
学院实施“五联五做”工作制度,推动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师生党员深度融入“三全”育人体系,构建党建引领、结对共建、师生同行的基层党建育人新格局,切实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效能。
二、课堂明道“科技蓝”,实践创新“出实效”
学院致力于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四有”好教师队伍,将提升教学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化教学改革,采用问题导向的专题式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思政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秉持工科专业姓“工”的育人理念,聚焦学生学业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围绕学术诚信、学业提升、科研创新等方面开展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提升实践创新能力,营造浓厚的学科竞赛氛围。
学院搭建一系列实践创新平台,为学生创造良好环境。建设优质实验室,开放共享自主学习平台,落实课外学习课时任务,为学生强化电路基础和程序设计类课程学习提供保障。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岗位证书、工程师项目、电子设计工程师、1+X等认证工作。加强校企合作,开设实训课程,提供实习机会,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学院依托各类研究项目,推动高质量课程建设。将建成的科研平台作为实际案例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同时,融合教师科研成果,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创新活动。近年来,学生围绕智慧农业创作的科技作品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屡获省级以上奖项,多个智慧农业相关大创项目获得国省校级立项。在电子商务及数据处理领域,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多项赛事中,荣获省级奖项。学院还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在高层次科研项目研究中,不少学生深度参与其中,并发表多篇论文。
三、实践砺行“榜样金”,抬高育人“标尺线”
学院将创新实践育人与精准育人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真知、领悟真谛,树立“学榜样、做榜样”的正确观念。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深入开展高质量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结合专业特色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提升学生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弘扬志愿精神,传递青春正能量。
学院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先进人物评选、优秀成果展示、感人事迹宣传等活动,为学生树立学习标杆,激励学生奋勇前行。坚持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围绕学生需求,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构建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实现资助育人目标[1]。
四、文化浸润“活力橙”,抓牢育才“发力点”
学院以“活力橙”为特色,丰富第二课堂内涵。将先进文化涵养与文明养成教育相结合,致力于培养既有文化底蕴又有文明修养的新时代青年。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学院特色活动[2]。依据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将传统文化与文明养成融入思想成长、社会实践、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经典阅读、技能特长、专业特色八个方面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实学生课余生活,提升综合素质。学院注重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实现思想价值的双向提升,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快乐、感悟成长。
五、管理协同“制度黄”,巧绘发展“同心圆”
学院以“黄”色为警示色,引导学生树立底线思维和规矩意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相融合,健全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加强课堂管理,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围绕法制教育、廉洁文化教育、诚信教育等主题,在思想层面强化学生规矩意识;通过日常教育管理,定期开展主题活动,在实践层面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打造芯廉心党风廉政建设品牌,传播廉洁理念,助力清朗学风建设。建立“结对帮扶”制度,依据《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对学业困难学生进行精准帮扶。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先后修订党建、学生工作、教学科研等多项制度,强化师生法纪意识和规矩意识。
六、结语
“五色”育人模式精准把握青年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大思政课”培根铸魂的作用,拓展了育人空间,丰富了育人主体和渠道。安康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通过构建“五色”育人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爽,蒋毓新.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与资助工作融合路径研究[J].河北开放大学学报,2023,28(05):97-100.
[2]阮美飞,黄诗怡,俞影飞,等.“三全育人”工作的实现路径与保障机制研究[J].宁波开放大学学报,2022,20(01):116-119.基金项目:陕西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五色’育人模式的实践与创新”(编号:2023XXM18)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
关键词:“五色”育人模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
深入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意义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场合,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安康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党旗红”“科技蓝”“榜样金”“活力橙”“制度黄”的“五色”育人模式。
一、理论引领“党旗红”,把准政治“方向盘”
学院将思想价值引领与网络思政培育深度融合,推动红色文化全方位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学院强化教工和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功能,推行“政治理论学习+组织生活+业务学习”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通过党课讲授、微视频制作等多样化形式,引导师生党员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学院办学始终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服务面向和育人导向。
学院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我‘讲’你‘学’”“微视界”等党建品牌创建为契机,精心拍摄“五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微视频,让互联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
学院实施“五联五做”工作制度,推动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师生党员深度融入“三全”育人体系,构建党建引领、结对共建、师生同行的基层党建育人新格局,切实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效能。
二、课堂明道“科技蓝”,实践创新“出实效”
学院致力于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四有”好教师队伍,将提升教学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化教学改革,采用问题导向的专题式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思政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秉持工科专业姓“工”的育人理念,聚焦学生学业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围绕学术诚信、学业提升、科研创新等方面开展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提升实践创新能力,营造浓厚的学科竞赛氛围。
学院搭建一系列实践创新平台,为学生创造良好环境。建设优质实验室,开放共享自主学习平台,落实课外学习课时任务,为学生强化电路基础和程序设计类课程学习提供保障。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岗位证书、工程师项目、电子设计工程师、1+X等认证工作。加强校企合作,开设实训课程,提供实习机会,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学院依托各类研究项目,推动高质量课程建设。将建成的科研平台作为实际案例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同时,融合教师科研成果,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创新活动。近年来,学生围绕智慧农业创作的科技作品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屡获省级以上奖项,多个智慧农业相关大创项目获得国省校级立项。在电子商务及数据处理领域,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多项赛事中,荣获省级奖项。学院还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在高层次科研项目研究中,不少学生深度参与其中,并发表多篇论文。
三、实践砺行“榜样金”,抬高育人“标尺线”
学院将创新实践育人与精准育人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真知、领悟真谛,树立“学榜样、做榜样”的正确观念。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深入开展高质量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结合专业特色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提升学生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弘扬志愿精神,传递青春正能量。
学院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先进人物评选、优秀成果展示、感人事迹宣传等活动,为学生树立学习标杆,激励学生奋勇前行。坚持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围绕学生需求,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构建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实现资助育人目标[1]。
四、文化浸润“活力橙”,抓牢育才“发力点”
学院以“活力橙”为特色,丰富第二课堂内涵。将先进文化涵养与文明养成教育相结合,致力于培养既有文化底蕴又有文明修养的新时代青年。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学院特色活动[2]。依据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将传统文化与文明养成融入思想成长、社会实践、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经典阅读、技能特长、专业特色八个方面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实学生课余生活,提升综合素质。学院注重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实现思想价值的双向提升,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快乐、感悟成长。
五、管理协同“制度黄”,巧绘发展“同心圆”
学院以“黄”色为警示色,引导学生树立底线思维和规矩意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相融合,健全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加强课堂管理,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围绕法制教育、廉洁文化教育、诚信教育等主题,在思想层面强化学生规矩意识;通过日常教育管理,定期开展主题活动,在实践层面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打造芯廉心党风廉政建设品牌,传播廉洁理念,助力清朗学风建设。建立“结对帮扶”制度,依据《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对学业困难学生进行精准帮扶。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先后修订党建、学生工作、教学科研等多项制度,强化师生法纪意识和规矩意识。
六、结语
“五色”育人模式精准把握青年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大思政课”培根铸魂的作用,拓展了育人空间,丰富了育人主体和渠道。安康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通过构建“五色”育人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爽,蒋毓新.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与资助工作融合路径研究[J].河北开放大学学报,2023,28(05):97-100.
[2]阮美飞,黄诗怡,俞影飞,等.“三全育人”工作的实现路径与保障机制研究[J].宁波开放大学学报,2022,20(01):116-119.基金项目:陕西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五色’育人模式的实践与创新”(编号:2023XXM18)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