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版
发布日期:
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
刘雅芳
文章字数:3444
  摘要: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有深远意义。当前,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了解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的途径较为单一;教学资源的开发缺乏统一标准的指导;部分学校、教师的忽视。积极融入红色文旅,加大对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增强教师运用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的信心,结合实际开发太行山红色文化初中语文校本课程,都将有助于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路径
  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物质资源部分是具体的、客观的,这些物质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资源背后蕴含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当地的地方特色。本文以太行山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为课程资源依托,讨论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路径。
  当前,学者们对太行山的研究范围涉及的领域较多。本文主要围绕三方面进行梳理:关于太行山精神的研究、关于太行山红色文化价值的研究和太行山红色文化运用于教学的研究。
  关于太行山精神的研究,学者们各抒己见,还未定论;关于太行山红色文化价值的研究,学者们主要关注的是红色文化在育人方面的价值;关于太行山红色文化运用于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思政课程领域。关于将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还比较少,而这正是本文尝试探讨的问题。
  一、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太行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从南到北绵延400多公里、宽约100公里的山脉,宽阔到“足以装下半个山西”。太行山也被称为“华夏之脊”,位于山西省域东部,是山西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分界线,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太行以西为黄土高原,以东为华北平原。[1]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太行山地区的百姓,抵御敌人,英勇抗战,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形成了一批红色文化资源。特点如下:
  (一)资源较多、分布地域较广
  从历史时期来看,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的时间跨度较大,从革命战争到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太行山地区都有为大家所熟知的英雄事迹与革命活动。物质资源包括:烈士陵园、纪念馆、地标性建筑等,精神资源包括:革命人物故事、传奇、革命歌曲等。
  (二)与当地自然资源和谐共生
  太行山地区历史悠久,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涵养了当地丰盛的物产资源,孕育了多彩的地域文化,浸润了当地独特的人文环境。使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不可避免地带有当地文化的特点。
  (三)家喻户晓、广为传颂
  革命年代,在太行山地区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如,1937年,八路军到达山西后,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在太行山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为后人所熟知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为长期抗战提供了坚实的战略支撑和后方保障;1940年,太行山地区的八路军积极参加百团大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太行山地区的人民踊跃参军,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前线作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了重要力量。
  二、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当前,世界各国不同的思想文化接连涌现,这就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指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包含红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对于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文化竞争力有深远意义。
  语文学科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应该引导学生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各地区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各地区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积极开发潜在资源。[3]将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与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为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这不仅能发掘红色文化资源,更是对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培养的一种有益尝试。
   三、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现状

  为了更好地探讨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本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向调查对象发放线上问卷,包括初中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学生,选取A市5所中学,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80份。调查结果如下: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了解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时,渠道较为单一,缺乏整体性认识;学校及家庭在营造良好的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氛围上还需下功夫,对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应用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很感兴趣,如果能加以引导,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建设大有裨益。
  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关键一环。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教师在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很多老师愿意去将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种种挑战,自身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这些挑战;也有部分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理念有待进一步更新;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们也积极将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但教学情况没有达到预期设想,也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
  (二)影响因素
  一些教师教学理念较为保守,满足于照本宣科,仅仅盯着学生的成绩,担心形式多样的课程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缺乏对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入发掘,没有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有一部分教师由于教学任务过多,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应用的开发中去。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中考的升学压力,部分学校和老师容易忽视对学生学习时间分配的有效指导,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缺乏对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层次审视,使得学生对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较少。
  在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会面临种种挑战。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作为课程资源开发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物力,一些学校的人力、物力资源有限,再加上对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课程资源的开发。
  四、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路径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完善教育的立德树人任务,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4]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一)加大对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
  数字化技术一定程度上革新了教育教学的方式,引导教师积极运用数字化资源,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少红色文化基地将“沉浸式体验”引入到基地的建设中,为广大的参观者或学生带来一场场引人入胜的视觉体验。将数字技术与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太行山红色文化基地,拉近学生与太行山红色文化之间的距离。
  (二)积极融入红色文旅
  近年来“文旅融合”的理念广为人知,许多革命圣地纷纷推出了“红色旅游路线”,不少家长带着孩子纷纷体验。这些“红色旅游路线”将红色文化与教育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在“游”中学,瞻仰了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感受到了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有利于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
  (三)结合实际开发太行山红色文化初中语文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会综合考虑某一学校的实际情况,具有“私人定制”的特点,会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学生与教师的“展示”空间。[5]以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重要依托,引导教师和学生全过程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积极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育人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学校积极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育人环境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太行山红色文化认同感,调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运用太行山红色文化的主动性、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理解山西丨“太行山居图”,再也藏不住[EB/OL].光明网,2024-11-15.https://m.gmw.cn/2024-11/15/content_1303897815.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N].《人民日报》,2020-10-
  14(001).
  [5]邢锐锐,郝翔.太行精神的生成基础、深刻意涵与弘扬路径[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4,36(05):108-113.
  基金项目:第二批太行山精神专项研究立项课题《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编号:THJS2024Y0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