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游戏化教学的特征及设计路径
陈智宏
文章字数:1005
  游戏化教学是通过游戏活动的手段来改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的支持下进行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策略。游戏化教学的重点任务是将游戏与课堂相结合,即既利用游戏的生动有趣,又依据教学目标来完成教学,使游戏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一、游戏化教学的特点
  第一,游戏化教学策略种类多样,应用方式灵活。游戏化教学策略的使用不仅限于数字化教学游戏和传统教学游戏,还包括角色扮演、情景再现、互动式教学软件的使用等多种方式。在应用游戏化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灵活选择教学方式,也可以在一节课中选择多种教学方式,始终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有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第二,学生是游戏化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游戏化教学中应扮演组织者、帮助者的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习。在进行游戏化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高效,并且可以在游戏中提高能力。
  第三,游戏化教学具有趣味性、情境性、参与性、开放性。教师要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情境中设计生动有趣的游戏,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在游戏过程中,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每一名学生都可以为游戏作出贡献。同时,游戏活动的设计可以不受教材内容的约束,具有开放性。
  二、游戏化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一,游戏要生动有趣,规则简单,互动性强。将学生平时不感兴趣的知识与好玩的游戏形式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但游戏不是课堂的重点,课堂中要以学习知识为主,应设计规则简单易懂、便于操作的游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游戏规则,参与到游戏中。
  第二,游戏设置要适应课程特点。在进行游戏设计时,要掌握学科特点,使游戏与教学相适应,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操作课程可以与游戏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在设置游戏时,教师要充分考虑课程特点,切忌脱离课程,喧宾夺主,使游戏内容与教学目标脱节。
  第三,游戏要多样化,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游戏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高中生,利用口头表扬或者奖励小糖果已经不太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这种奖励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应该设计多种形式的游戏,不能仅仅局限于竞赛形式,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来保持学生对课堂游戏的新鲜感。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量游戏化教学特点,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高效。作者单位:沈阳市第一二四中学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