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政治生态建设的思想
文章字数:2519
列宁总结概括了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实践中的经验,在进行理论探索过程中阐明了民主集中制思想、以铁的纪律保障行动一致、反对官僚主义作风、注重党员质量,严格入党条件。这些观点内含着丰富的政治生态理论,为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提供方法论指导。
一、民主集中制思想
列宁设计的民主集中制是一种管理体制,不是强调维护党内民主,反对党的集中,而是“要实行彻底的集中制和坚决扩大党组织内的民主制”。这里的“集中制”是一种组织制度,“民主制”是一种政治制度。
第一,党内要实行民主。党内民主,就是全体党员在一律平等条件下,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处理党内一切事务。因为,俄国社会民主党是通过民主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最高权力机关——党代表大会,是享有全权的组织的代表的会议,党代表大会实行的是年会制,即使在国家危难时刻,大会也如期召开。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全体党员民主权利的充分实行。选举制和负责制是充分体现党内民主的重要依据。列宁认为,选举制是党内民主的必要条件之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四大通过的决议中指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都承认民主集中制原则,“承认党的一切负责人员必须由选举产生、必须报告工作并且可以撤换”的内容,并切实遵守履行这些原则。可见,在列宁设计的民主集中制中,选举制是不可或缺的重大原则之一,负责制是党内民主的必然要求。第二,实行集体领导能有效防止党内民主窒息。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等都会破坏党内民主化进程。为防止个人专断,俄共(布)九大会议上,大会要求:“党中央书记只执行中央委员会集体作出的决议”,也就是要坚持集体领导。列宁还主张让更多的工农优秀分子加入委员会,可以通过适度扩大委员会规模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也可以改变组织成员的内部构成情况来防止权力过分集中。第三,强化党内监督。建党初期的党内监督主要是党中央对各级党组织以及党员的监督。俄共(布)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列宁建议“成立一个同中央委员会平行的监察委员会”,严格执行党的监督。列宁在《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中阐述要建立一个有较高政治素质、有绝对权威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监察委员会。
二、以铁的纪律保障行动一致
列宁认为“没有铁一般的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无法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进入国内战争时期,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与国内外反动势力经过长期的战争,最终取得胜利。如果一个政党没有经过铁一般的锻炼和磨炼,那在斗争中赢得胜利可以说是天方夜谭。
强调党的纪律,目的是防止党内民主的泛化。民主泛化强调的是过分地谈民主和不切实际地追求纯粹的民主。在党内,民主泛化主要表现为一些党员打着民主权利的旗号肆无忌惮地发表意见,拉山头、建帮派。列宁曾批评这种现象,认为党员在行使民主权利时不能突破民主的范围,不能无限放大民主权利,破坏党的纪律,“破坏已经确定的行动的一致”,党内民主是有适度性的。党内民主如果离开了党的纪律,那就极易失去方向,致使有序的党内生活发生混乱。为了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俄共(布)十大通过的《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指出,中央委员会有权对违纪行为进行党内处分。俄共(布)执政后,针对党内出现的派别活动,列宁指出要严惩派别活动,清除分裂党的行为,无条件开除不执行代表大会决议的党员,而且还强调非议中央政策的行为也是违纪行为。
三、反对官僚主义作风
列宁指出,在经济机构中所有工作中的最大敌人就是官僚主义,并用“毁掉”一词揭示了官僚主义对执政地位的危害程度。
苏维埃制度下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拖拉作风、特权与腐败、形式主义和机构臃肿。拖拉作风主要表现为办事拖沓、工作松懈。特权主要是权力的滥用,一些领导高级干部、公职人员随意支配经济资源,享受特殊待遇。贪污腐败与权力滥用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些党员干部有了权力,就自然而然地暴露出腐败。形式主义主要是在工作上做表面文章,在文风上做官样文章,只顾形式,不顾内容实质。机构臃肿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国家机关内部出现了部门之间职责重叠,分工不清,再加上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互相推诿、玩忽职守。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危害了党的生机,疏远了党群之间的关系。
列宁采取措施反对官僚主义。一是加强思想文化教育。“政治上有教养的人是不会贪污受贿的”。提高政治素质,是克服官僚主义的必要条件。因此,党员、干部要接受教育、加强学习,提高文化水平和行政素质,进而提高政治素质。二是健全法制。列宁强调,人民法院要时刻注意、警惕官僚主义,要利用法律手段惩治官僚主义者。三是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十月革命后,列宁实行机构改革,明确划分党政之间的职责,精简机构,建立干部工作责任制,实行民主集中制,还主张建立廉洁清正的政府。四是密切联系群众。列宁认为密切联系群众才能有效巩固政权。通过群众信访接待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在组织中逐步增加工人党员的数量,同官僚主义作坚决的斗争。
四、注重党员质量,严格入党条件
列宁认为,只有“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注意党员质量的提高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党执政前后,列宁都比较注重党员的质量问题。党的纯洁性体现在党员的纯洁性,列宁指出,党员数量在不断增多,一些党员的整体修养水平不高,并没有达到党员的水平,要严格拟定一些条例使预备期成为考验期。还要及时地关注他们的入党动机,对他们进行考察,防止他们动机不纯。
为保证党员质量,列宁重点在思想文化建设和组织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列宁指出要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全体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还要加强党员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与科学文化素养有着直接的联系,“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另外,还要严格入党条件,把好“入党关”。一是要切实关注考察发展对象。对积极要求入党者,要多方面、多途径地进行考察了解,考察时间约为3个月,合格后,可成为入党人选。二是设置不同的预备期。党的八大修改党章,规定新党员有短期的预备期,不同的社会成分有不同的预备期。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数智化转型的路径创新研究”(23VSZ121)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BH2442)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民主集中制思想
列宁设计的民主集中制是一种管理体制,不是强调维护党内民主,反对党的集中,而是“要实行彻底的集中制和坚决扩大党组织内的民主制”。这里的“集中制”是一种组织制度,“民主制”是一种政治制度。
第一,党内要实行民主。党内民主,就是全体党员在一律平等条件下,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处理党内一切事务。因为,俄国社会民主党是通过民主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最高权力机关——党代表大会,是享有全权的组织的代表的会议,党代表大会实行的是年会制,即使在国家危难时刻,大会也如期召开。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全体党员民主权利的充分实行。选举制和负责制是充分体现党内民主的重要依据。列宁认为,选举制是党内民主的必要条件之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四大通过的决议中指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都承认民主集中制原则,“承认党的一切负责人员必须由选举产生、必须报告工作并且可以撤换”的内容,并切实遵守履行这些原则。可见,在列宁设计的民主集中制中,选举制是不可或缺的重大原则之一,负责制是党内民主的必然要求。第二,实行集体领导能有效防止党内民主窒息。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等都会破坏党内民主化进程。为防止个人专断,俄共(布)九大会议上,大会要求:“党中央书记只执行中央委员会集体作出的决议”,也就是要坚持集体领导。列宁还主张让更多的工农优秀分子加入委员会,可以通过适度扩大委员会规模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也可以改变组织成员的内部构成情况来防止权力过分集中。第三,强化党内监督。建党初期的党内监督主要是党中央对各级党组织以及党员的监督。俄共(布)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列宁建议“成立一个同中央委员会平行的监察委员会”,严格执行党的监督。列宁在《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中阐述要建立一个有较高政治素质、有绝对权威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监察委员会。
二、以铁的纪律保障行动一致
列宁认为“没有铁一般的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无法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进入国内战争时期,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与国内外反动势力经过长期的战争,最终取得胜利。如果一个政党没有经过铁一般的锻炼和磨炼,那在斗争中赢得胜利可以说是天方夜谭。
强调党的纪律,目的是防止党内民主的泛化。民主泛化强调的是过分地谈民主和不切实际地追求纯粹的民主。在党内,民主泛化主要表现为一些党员打着民主权利的旗号肆无忌惮地发表意见,拉山头、建帮派。列宁曾批评这种现象,认为党员在行使民主权利时不能突破民主的范围,不能无限放大民主权利,破坏党的纪律,“破坏已经确定的行动的一致”,党内民主是有适度性的。党内民主如果离开了党的纪律,那就极易失去方向,致使有序的党内生活发生混乱。为了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俄共(布)十大通过的《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指出,中央委员会有权对违纪行为进行党内处分。俄共(布)执政后,针对党内出现的派别活动,列宁指出要严惩派别活动,清除分裂党的行为,无条件开除不执行代表大会决议的党员,而且还强调非议中央政策的行为也是违纪行为。
三、反对官僚主义作风
列宁指出,在经济机构中所有工作中的最大敌人就是官僚主义,并用“毁掉”一词揭示了官僚主义对执政地位的危害程度。
苏维埃制度下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拖拉作风、特权与腐败、形式主义和机构臃肿。拖拉作风主要表现为办事拖沓、工作松懈。特权主要是权力的滥用,一些领导高级干部、公职人员随意支配经济资源,享受特殊待遇。贪污腐败与权力滥用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些党员干部有了权力,就自然而然地暴露出腐败。形式主义主要是在工作上做表面文章,在文风上做官样文章,只顾形式,不顾内容实质。机构臃肿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国家机关内部出现了部门之间职责重叠,分工不清,再加上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互相推诿、玩忽职守。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危害了党的生机,疏远了党群之间的关系。
列宁采取措施反对官僚主义。一是加强思想文化教育。“政治上有教养的人是不会贪污受贿的”。提高政治素质,是克服官僚主义的必要条件。因此,党员、干部要接受教育、加强学习,提高文化水平和行政素质,进而提高政治素质。二是健全法制。列宁强调,人民法院要时刻注意、警惕官僚主义,要利用法律手段惩治官僚主义者。三是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十月革命后,列宁实行机构改革,明确划分党政之间的职责,精简机构,建立干部工作责任制,实行民主集中制,还主张建立廉洁清正的政府。四是密切联系群众。列宁认为密切联系群众才能有效巩固政权。通过群众信访接待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在组织中逐步增加工人党员的数量,同官僚主义作坚决的斗争。
四、注重党员质量,严格入党条件
列宁认为,只有“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注意党员质量的提高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党执政前后,列宁都比较注重党员的质量问题。党的纯洁性体现在党员的纯洁性,列宁指出,党员数量在不断增多,一些党员的整体修养水平不高,并没有达到党员的水平,要严格拟定一些条例使预备期成为考验期。还要及时地关注他们的入党动机,对他们进行考察,防止他们动机不纯。
为保证党员质量,列宁重点在思想文化建设和组织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列宁指出要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全体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还要加强党员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与科学文化素养有着直接的联系,“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另外,还要严格入党条件,把好“入党关”。一是要切实关注考察发展对象。对积极要求入党者,要多方面、多途径地进行考察了解,考察时间约为3个月,合格后,可成为入党人选。二是设置不同的预备期。党的八大修改党章,规定新党员有短期的预备期,不同的社会成分有不同的预备期。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数智化转型的路径创新研究”(23VSZ121)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BH2442)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