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发布日期:
接纳与承诺疗法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路径探析
铜陵学院金融学院 徐友名
文章字数:2156
  摘要:接纳与承诺疗法能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而产生。通过探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实困境来分析具体的阻碍因素,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策略,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接纳与承诺疗法;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接纳与承诺疗法由美国治疗师Ste-ven C.Hayes提出。[1]接纳与承诺疗法的目标不仅是消除特定的不良症状,而且强调改变个体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灵活性,[2]接纳与承诺疗法由认知融合、经验性回避、概念化自我、脱离当下、价值不清、无效行动六个方面组成,目的是为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接纳与承诺疗法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理论基础
  将接纳与承诺疗法中的认知融合、经验性回避、概念化自我、价值不清、无效行动、脱离当下六个方面为基础,探索其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并根据六个方面构造理论框架。
  一是认知融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过程中,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认知引导,这与认知融合的目标相一致,教会大学生有效处理负性情绪的方法,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认知。
  二是经验性回避。针对个体对于负性事件的经验性回避,必须鼓励大学生积极面对负性情绪,让大学生明白逃避并非有效的处理方式。
  三是概念化自我。概念化的自我并不有利于积极心理的构建,要根据概念化自我的特征进行针对性的理论设计,让大学生意识到过去的事件已无法改变,未来发生不好的事情也不是确定的,必须活在当下,加强对当下情感的体验。
  四是价值不清。要对大学生价值不清的现状进行调节,就必须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逐步引导的过程中,让大学生学会使用内在、外在的调节方式,在调节中学会理清自身价值,看清自己的真实需求。
  五是无效行动。调节无效行动的前提是要让大学生明白有效行为的特征,在日后行动时会主动进行权衡,筛选出一些无效行动,提升行动的效率。行动效率的提升能够改变个体的心态,使个体更为自信。
  六是脱离当下。脱离当下的调节必须加入人际交往、体验当下、情绪疏导等多方面知识,让大学生能够从负性情绪中脱离,寻找个体舒适的生存环境。
   二、接纳与承诺疗法融入大学生生活的现实困境
  (一)接纳与承诺疗法融入大学生生活的途径相对有限。融入途径是否科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效果有直接关系,让大学生接受接纳与承诺疗法,并让其养成主动使用接纳与承诺疗法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需要使用多种途径,途径的多样性能提升大学生的兴趣。接纳与承诺疗法融入大学生生活的途径相对有限,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很难让大学生切实参与案例分析、视频教学、角色互换、情景剧等方式中去。以至于融入方式除了课堂之外,其余途径相对较少。
  (二)接纳与承诺疗法融入大学生生活的依托平台相对缺乏。当前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内容大多是根据课本知识而设计,要提升课程教学效果还需使用线上平台。因此,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平台有待进一步开发。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已是大势所趋,线上平台的优势在于资源丰富,能够有效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体会到新鲜感,提升大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线下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近距离与学生进行接触,能够更多的建立共情基础,根据学生们的情绪变化对课程内容及课程进度进行调节,可见,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势都是极为显著的,应当进一步丰富依托平台。
  三、接纳与承诺疗法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策略
  (一)积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在于改变大学生的思考方式,让大学生养成积极的认知模式,提升行为的有效性,此内容中蕴含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因此,要改变大学生思维模式就必须融入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来提升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将此模式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坚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所有在校大学生必须参加学习,内容贯穿大学生发展全过程。
  (二)线上与线下的有效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要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就必须在课程中融入线上教学平台,将线上的教育资源有效融入课程之中,提升大学生的应对能力,鼓励大学生活在当下,改善经验性回避的行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以线下教学为主,对于线上资源的开发相对有限,但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下,融入线上教学方式又是必要之举。在线下教学中融入线上教学的方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也是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必要选择。
  (三)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培育积极心理品质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3]积极心理学以教导学生健康发展为理念,以引导个体关注幸福、希望、发展为重点,采用积极的方式引导个体正面思考,提升对自我的认识,并发现生活与学习中的美好,培育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是引导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学生主动建立自信、寻找快乐、发现自身价值,这与积极心理学理论是非常相似的,为两者的有效融合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曾祥龙,刘翔平,于是.接纳与承诺疗法的理论背景、实证研究与未来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07):1020-1026.
  [2]陈盈,胡茂荣,何厚建等.接纳承诺疗法团体辅导对高职女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30(04):586-591.
  [3]王新波.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40-45.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