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中医药文化与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融合路径
文章字数:1728
摘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凝聚着独特的民族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要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云南省唯一一所中医药学科特色鲜明、中西医专业协调发展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中按照《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职业院校主要教育内容,结合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融合路径,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一、加强思想教育深化政治认同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一是打造政治过硬师资队伍,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作用,引导学生学深悟透党的理论和民族政策;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历程,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帮助其保持清醒头脑,站稳政治立场,旗帜鲜明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三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团组织建设:组织各族学生参加青年大学习、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及实施青马工程等方式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让学生自觉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坚定拥护者、忠实践行者、有力宣传者[1]。
二、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做好顶层设计
学校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结合学校专业特色,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顶层设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融入课程、管理、服务、资助等十大“育人”体系中,用中医药传统文化引导全校师生不断增强对学校、专业的自豪感,成长为自觉维护学校声誉,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青春力量。
三、坚持辨证论治促进民族团结
学校坚持中医辨证论治做好学生各项工作。一是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在重大节庆日为学生营造节日氛围,鼓励各族学生共同参与;二是关心少数民族学生: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向各民族学生开展政策解读、意见反馈、心理疏导等;三是搭建各民族学生交流学习平台:以社团为单位开展才艺展示、民族打跳等增强学生自豪感、归属感、获得感。
四、以中医药文化为载体强化价值引领
学校坚持守正创新,以中医药文化为载体强化价值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建有“一园一廊五馆六中心”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通过校内实训平台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的实体教育;二是丰富中医药文化活动:开展“中医经典”诵读大赛、举办高黎贡山民族文化节、太极拳大赛等,潜移默化将中医药文化精髓根植到学生心中,用中医药文化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广大学生群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充分挖掘中医思政元素:将大医精诚、天人合一、悬壶济世、神农尝百草等融入专业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升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
五、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深化情感认同
学校积极发挥中医特色,以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为抓手,深化学生情感认同。一是在校内持续开展太极拳、易筋经晨练,积极推广中医传统功法、针灸、拔罐、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让各民族学生遇上、爱上和会用中医适宜技术;二是开展中医适宜技术进社区活动:依托针推社团组织学生开展中医适宜技术进社区活动,学生利用所学推拿、拔罐等适宜技术为社区百姓解决常见病、多发病,指导他们利用中医适宜技术强身健体,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贡献度,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助推健康中国建设凝聚强大动力,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
总之,作为一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学校应多渠道将中医药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度融合,为群众谋健康、谋幸福,增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形成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互相亲近的共有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曹海莹.铸牢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山西青年,2019(11):6-7.
[2]蒋晓煌.传承中医药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N].中国中医药报,2023-11-20(003).
基金项目: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项项目(编号:2024ZL001)作者单位: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云南省唯一一所中医药学科特色鲜明、中西医专业协调发展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中按照《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职业院校主要教育内容,结合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融合路径,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一、加强思想教育深化政治认同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一是打造政治过硬师资队伍,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作用,引导学生学深悟透党的理论和民族政策;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历程,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帮助其保持清醒头脑,站稳政治立场,旗帜鲜明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三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团组织建设:组织各族学生参加青年大学习、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及实施青马工程等方式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让学生自觉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坚定拥护者、忠实践行者、有力宣传者[1]。
二、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做好顶层设计
学校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结合学校专业特色,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顶层设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融入课程、管理、服务、资助等十大“育人”体系中,用中医药传统文化引导全校师生不断增强对学校、专业的自豪感,成长为自觉维护学校声誉,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青春力量。
三、坚持辨证论治促进民族团结
学校坚持中医辨证论治做好学生各项工作。一是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在重大节庆日为学生营造节日氛围,鼓励各族学生共同参与;二是关心少数民族学生: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向各民族学生开展政策解读、意见反馈、心理疏导等;三是搭建各民族学生交流学习平台:以社团为单位开展才艺展示、民族打跳等增强学生自豪感、归属感、获得感。
四、以中医药文化为载体强化价值引领
学校坚持守正创新,以中医药文化为载体强化价值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建有“一园一廊五馆六中心”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通过校内实训平台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的实体教育;二是丰富中医药文化活动:开展“中医经典”诵读大赛、举办高黎贡山民族文化节、太极拳大赛等,潜移默化将中医药文化精髓根植到学生心中,用中医药文化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广大学生群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充分挖掘中医思政元素:将大医精诚、天人合一、悬壶济世、神农尝百草等融入专业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升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
五、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深化情感认同
学校积极发挥中医特色,以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为抓手,深化学生情感认同。一是在校内持续开展太极拳、易筋经晨练,积极推广中医传统功法、针灸、拔罐、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让各民族学生遇上、爱上和会用中医适宜技术;二是开展中医适宜技术进社区活动:依托针推社团组织学生开展中医适宜技术进社区活动,学生利用所学推拿、拔罐等适宜技术为社区百姓解决常见病、多发病,指导他们利用中医适宜技术强身健体,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贡献度,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助推健康中国建设凝聚强大动力,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
总之,作为一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学校应多渠道将中医药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度融合,为群众谋健康、谋幸福,增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形成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互相亲近的共有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曹海莹.铸牢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山西青年,2019(11):6-7.
[2]蒋晓煌.传承中医药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N].中国中医药报,2023-11-20(003).
基金项目: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项项目(编号:2024ZL001)作者单位: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