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疆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
韩毅 李娜娜
文章字数:398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的经济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跃升。新疆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其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在推进新疆地区的持续进步中,当前的焦点应当从追求高速发展转向强调高质量发展。这一转变不仅至关重要,更是对于新疆地区实现全面振兴、凝聚共识、激发活力以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新疆的具体实践具有深远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概述
  (一)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一种人口规模庞大的现代化范式,要求我们在维持经济迅猛增长的同时,致力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得益彰的现代化道路上,我们既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也强调精神财富的丰富,追求经济社会全面而协调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还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守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坚定地走和平发展之路。我们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现代化道路不仅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也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了中国的智慧与方案。
  (二)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步入崭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迈入了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必然途径,也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选之路,更是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关键要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辩证法的指引至关重要。经济发展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这种上升并非简单的线性增长,而是需要不断地积累量变,直至达到质的飞跃。这种规律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原则。
  二、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疆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
  (一)经济一体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经济一体化为新疆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新疆地区秉持稳健进取的总体工作策略,以稳定经济增长、保障就业稳定、维持物价平稳为核心任务,成功推动了经济运行的快速复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面临新机遇,要有新作为。这份嘱托我们始终牢记于心,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科学规划和统筹安排,成功推进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意义,更前瞻性地布局了未来,推动了许多基础性、长远性的重点工作。
  (二)对外开放一体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并就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部署。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与之相辅相成、协同共进,以确保两者能够相互适应、相互支持。为了满足新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深化并扩大高水平的对内与对外开放显得至关重要。这一举措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所在。
  (三)生态绿色一体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新疆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绿色发展,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新疆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新疆生态绿色一体化具有重要引导作用,新疆正全面而有序地推进生态治理、保护及恢复工作,在诸多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让我们携手并肩,在绿色发展的征途上阔步前行,为新疆的明天注入更多清新与活力!
   三、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疆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不断推动新疆协同联动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1.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

  一是新疆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定位,这些目标和定位应该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如“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新疆自身的地理、资源、文化等优势。二是制定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规划体系,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规划体系应以自治区级规划为总纲,地州市规划为框架,旅游景区(点)规划为基础,确保各级规划相互衔接、相互支持。因此,在制定规划时,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和政策措施。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包括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着重推进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和港口等关键交通项目的建设,以提升新疆与内地的互联互通能力。二是能源基础设施方面,推进“疆电外送”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等重大工程建设,提升电力外送能力。加快“西气东输”四线等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三是水利基础设施方面,加快大规模灌溉区的建设和现代化,以及加强大型和中型危险水库,以提高节水设施的灌溉和洪水控制能力。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升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新疆可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新疆需不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这涵盖了一系列具体行动,比如加快制定并颁布《自治区“乌一昌一石”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强化环境新闻宣传,精心策划并举办六五环境日新疆主场活动,持续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并鼓励全民参与生态环保行动。这些举措旨在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培育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风尚。二是新疆正全力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通过不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新疆致力于显著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大幅降低PM2.5浓度,并减少重度污染天气的发生频率,从而为人民群众营造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
  (二)建立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框架,打破多领域国际垄断和行业壁垒
  1.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市场准入
  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各类市场准入显性和隐性壁垒,包括行政壁垒、技术壁垒、资本壁垒等。对于已经纳入负面清单的行业、领域、业务,要确保“一单尽列、单外无单”,同时要做好对地方细化措施的监督指导,确保符合“全国一张清单”管理要求。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持续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定期推出市场干预行为负面清单,及时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二是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持续完善兵团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功能应用,及时发布投资审批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等信息,并设置线上智能咨询服务模块,提升投资审批线上综合服务能力。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投资项目的全流程在线审批和监管。三是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可以实行并联审批,推动多个审批事项同步进行,提高审批效率。同时,对于特定政府投资项目,可以简化审批管理,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减少企业负担。
   2.加强法治保障,促进公平竞争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针对新疆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背景,我们需致力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民族关系、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等核心领域,应强化立法工作,确保各项活动均能在法律框架内有序进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立法过程中,务必坚守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原则,以提高立法质量,保障法规的权威性和实际操作性。立法前的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也至关重要,需要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使法律法规更贴近实际,更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推动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应制定并细化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清晰界定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当公开的信息内容、范围和形式,以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强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与检查,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借助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平台、新闻发布会、广播电视、报刊等多元化渠道,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政府信息,以便于公众获取和了解。
   3.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形成合力
  一是政策引导与支持。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一系列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这些政策应重点关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等方面,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为新疆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为了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及时调整,应建立政策评估机制。定期对政策进行评估和反馈,了解政策实施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二是推动社会共治。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政策,明确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到社会共治中来。政策应突出社会共治的重要性,明确各方在社会共治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共治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加强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协商,共同解决社会问题。政府应定期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推动社会共治。
  四、结语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画卷中,新疆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地方经济社会进步的生动写照,更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面对未来,新疆应继续秉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理念,坚持党的领导,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同时,要更加注重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确保各民族在共同繁荣发展的大道上携手前行。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新疆需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地位将更加凸显。因此,新疆应充分利用这一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