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
智能制造时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就业策略研究
朱余映
文章字数:1588
  摘要:本文聚焦于智能制造时代背景,深入分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策略。通过探讨智能制造时代的特点与需求,剖析该专业学生就业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就业策略,旨在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提供有益参考。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作为制造业的核心专业,其学生的就业情况受到智能制造时代变革的深刻影响。如何使该专业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就业形势,是当前教育领域和学生自身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智能制造时代的特点与需求
  (一)技术融合性增强

  智能制造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传统机械制造技术。这要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机械专业知识,还需对这些新兴技术有一定了解和应用能力。
  (二)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大
  智能制造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需要既懂机械工程技术,又具备自动化控制、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单一技能的人才已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三)注重创新与实践能力
  智能制造强调产品创新、生产流程优化等。企业期望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同时拥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一)就业竞争压力大
  一方面,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众多,每年毕业生数量庞大;另一方面,智能制造时代企业对人才要求提高,使得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较大竞争。
  (二)就业岗位与专业匹配度问题
  部分学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完全匹配,这既有学生自身能力与企业需求不契合的原因,也反映出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脱节。
   (三)薪资待遇差异
  在智能制造相关领域,掌握先进技术、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往往能获得较高薪资,而部分能力不足的学生薪资待遇相对较低,差距较为明显。
   三、智能制造时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就业策略
  (一)优化课程体系

  增加新兴技术课程:学校应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设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等相关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了解智能制造前沿技术。
  强化实践课程占比: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如增加实验课程、实习实训课程的课时。建立校内智能制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模拟的生产环境中锻炼实践能力。
  开设跨学科课程:设置跨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
  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创新创业项目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
  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在毕业后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适应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
  提高沟通协作能力:通过小组项目、团队竞赛等活动,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满足企业对团队合作能力的要求。
  (三)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学校与智能制造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使学校教育更贴合企业需求。
  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根据企业特定需求,定制化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就业的稳定性。
  邀请企业专家授课:定期邀请企业技术骨干、高级工程师到学校授课,分享行业最新动态和实际工作经验,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流程和技术需求。
   四、结论
  智能制造时代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以及加强校企合作等多方面的就业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智能制造时代的就业需求,为制造业的发展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未来,还需持续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不断调整和完善就业策略,以确保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