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新时代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的路径探索
陈延新
文章字数:2523
  摘要: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要求,是深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要。本文从理论武装、思政课程建设、日常思政教育、管理服务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的路径。
  关键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体系路径
  2020年4月,教育部、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面对新形势、新的发展要求,如何构建符合职业院校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对于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通过多年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摸索出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的一些可行性路径。
  一、坚持以过硬的理论武装为引领
  聚焦政治引领。要把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作为首要任务,分层分类举办学习研讨班、座谈会、交流会等活动,开展好政治理论学习,引导广大师生不断坚定“四个自信”。要开展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系统梳理师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困惑,引导师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全方位观察世界、认识世界。
  聚焦爱国主义培养。对照《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用好新媒体平台、新活动载体,大力传播爱国主义教育网络文章、微视频等,持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爱国情、报国志。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研学实践、课外实践、思政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树。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师生更全面、更深刻理解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实质、精神要义。围绕重大历史成就、重大历史事件开展主题教育,提升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培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引导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实践者。
   二、坚持以扎实的思政课程建设为基础
  强化思政课程建设。要将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基础,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开齐开足开好思政课,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性课程。要坚持领导带头上思政课、听思政课,全方位指导联系思政课教师,鼓励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的领导干部参与思政课教学全过程。要创新思政理论教学方式方法,强化集体备课,开展公开课,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
  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全覆盖、全类型、全衔接,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深入挖掘各类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所涉及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的课程思政项目,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建设、同提升。
  三、坚持以融入日常的思政教育为抓手
  注重劳动实践教育。要充分挖掘学校和社会资源,坚持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打造校外、校内实践基地,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构建社会、学校共建的“实践教育联合体”。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劳动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劳动创造性,增强学生崇尚劳动的意识。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高雅艺术展演等活动。强化文化品牌建设,通过举办艺术节、体育节、技能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丰富校园生活,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注重网络文明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平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加强校园网及“两微一抖”建设,广泛传播符合学生特点、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新媒体作品。着力打造育人精品项目,鼓励支持师生创作健康向上、内容多样、载体多元的网络文化作品,用好声音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知法、明法、守法,带动师生养成文明、健康的网络行为习惯。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坚持育心与育人相结合,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格和机制,做到早发现、早预判、早介入,提升心理健康预防的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发挥好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育人主体作用,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对于重点对象重点关注、重点教育。
  四、坚持以高效的管理服务为保障
  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高效全面的管理服务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要健全后勤服务、场馆服务、图书服务、医疗服务、财务服务等服务育人体系,完善校园服务的基础设施设备,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增强服务育人功能,切实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实际困难,在管理服务过程中关心人、教育人。
  提升群团组织吸引力。通过各种途径将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入群团活动之中,提升群团组织的感召力。要牢牢把握工会组织政治属性,引导教职工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形势,拓展工作领域,创新方式方法,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建设管理和支持引导,鼓励学生社团开展喜闻乐见的社团活动。
  提升资助育人精准度。逐步建立全链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机制,健全动态管理制度,完善资助体系建设,在“扶困”过程中强化“扶智”力度,将“扶志”作为“扶困”成效,实现无偿与有偿、显性与隐性有机结合,形成资助育人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能自立、能自强、敢担当、有作为的品质。
  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认真落实校园安全工作要求,全方位排查校园安全隐患,全面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月”活动,创新形式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落实校园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明责任、细任务,切实守好校园安全防线,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文俊,张楠.“三全一体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化体系构建探索[J].云南农业,2021,(4):40-43.
  [2]高福和,梅士伟.高质量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实践论析——基于吉林大学“引领工程”的案例研究[J].高校学生工作研究,
  2024,(1):92-103.
  [3]赵培举,李学林.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J].长春大学学报,2024,
  34(11):95-99.
  [4]曹国永.加快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8,(11):9-10.
  作者单位: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