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构建长城聚居图景和文化叙事
文章字数:2258
长城聚落作为保证长城文化遗产完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1],既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的主体,也是传承、传播长城文化的必要媒介,更承担着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重任。然而,当前对于长城聚落的关注热点或限于获得高标准保护的文保单位,或停留在以视觉观光为主的著名景区,大多数长城聚落正处于“遗珠遍野”的散布状态,整体景观价值和品牌效应显现度不足,导致难以对民众产生吸引力和感召力。与此同时,大量割裂历史文脉和场所精神的无序化开发根本无法体现出长城聚落景观外化的身份定位和完整意义,单一物态堆叠和符号表现的同质化建设也必然造成长城聚落景观内在的文化认同和原真意义无法有效得到凸显,最终阻碍了民众对于长城文化精神的有效解读、认知和传播。
在此背景下,河北北方学院艺术学院胡青宇教授撰著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聚落景观叙事性设计研究》(河海大学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ISBN:978-7- 5630-8801-0)一书,围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典型聚落景观遗产的田野调查、认知分析、保护利用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既是具有长城文化遗产抢救性意义的阶段性总结,又是激活长城文化价值、唤起民族文化认同、彰显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工作。
全书的核心章节共由4部分组成:一是从长城聚落景观“文化-空间”关联的空间层级与“文化-时间”关联的历史层积出发进行叙事关联框架的设定[2],力求对长城聚落景观予以整体维度的观照;二是通过空间要素和空间级差的叙事层级来解读空间维度,通过时间断面和时间演进的叙事层积来表达时间向度,二者共同引导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聚落景观的时空网络耦合;三是通过对空间语汇的“层级语法”与时间演进的“层积机制”的分析,建构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聚落景观的时空叙事模型;四是在确定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聚落景观叙事主题后,以“基于语汇整合、满足语义生成、依据语法组织、增强语境织补”的叙事语言分别和“叙事线索挖掘、场景认知、情节编排和营建表达”的设计机制相映射,深入阐释了长城聚落景观的叙事性设计策略和方法。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集中体现国家性、文化性和公共性的宏大时空叙事表达,集中体现着中国话语体系重要的文化治理模式创新[3],因此,如何进行叙事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命题。该书引入叙事学理论,为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语境下,阐释长城文化价值、建构长城文化意义、传播长城文化精神提供了一种新的诠释视角与表达方式,以此探寻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聚落景观的叙事路径与话语体系,正因应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诉求。同时,纯粹的视觉感观根本无法满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意义认知和深度体验要求,作者指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聚落景观的设计建构应从印象式的松散集合到整体性的架构关联的“叙事语境”转向,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合理性。相较以往研究,书中关于“文化内容层面组织与结构的绝对完整和文化意义层面价值与内涵的相对完整”的论述,是在规避概念化、一致性复现的前提下,更为关注今天国人的长城家园景象、重建本土价值判断与文化自信,以及由此引发出的一系列关于观照、认知及营建的方法,从而为展示出丰富多样的长城聚居图景和文化叙事奠定了理论基础。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兼具空间维度、时间向度的超大尺度文化场所,当下的长城聚落景观保护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孤立的文物标本思维或狭隘的审美艺术情趣之中,而是一种以“时空叙事”为命题进行设计营造的系统性实践和思考。鉴于此,该书基于时空关联耦合,在叙事语境中诠释、编码和传承长城文化的隐含信息,在叙事场景中以系统化的方式来缝合零散、片面的长城文化景观断层,在叙事情怀中增进家庭、地方、国家一体的长城文化精神认同。这一观点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也是该书的阐释核心。具体来看,空间维度层级以不同文化类型和区划的长城聚落景观空间载体来承载生活图景,维护景观遗产整体、连续和有机的横向整合,依据长城聚落景观的相关性、标识性、影响性确立景观谱系的秩序认同,筛查遗产“存量”和容纳当下“增量”是提升长城聚落景观空间包容性的关键。时间向度层积以传统、当代及未来融合的长城聚落景观历史序列来明晰叙事脉络,确保景观遗产生发、成长、演变的纵向赓续,通过特定“时间断面”进行“时序结构剥离”是构建契合长城聚落景观自身层积规律的重点。最后,以长城聚落景观为主体注入不同时间向度和空间维度的参照和定位,从多元层级经纬、丰厚层积脉络出发,架构出整体、协同、能动的保护利用框架和路径,来保证传统景观营建形态逻辑和当代景观设计潜在结构的时空共生整合,从而以有机统一的长城文化共同体建构来适应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整体保护与总体建设需求。
总体而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聚落景观叙事性设计研究》一书采用“图解文论”的呈现方式,既有基础理论的剖析阐释,又有专业图示的语言解读,研究视角独特、案例类型丰富、论证思辨缜密、资料翔实准确,同时充分重视传统聚落景观营建的制图规范。尤为可贵的是,该书在尊重和借鉴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以叙事逻辑兼顾国家性宏大叙事与在地性微观辨识、真实性遗产保护与普惠性地方民生,构建出立足于叙事语境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保护利用体系,在强化长城文化精神传播力、影响力的同时,也使得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理想聚居图景显得更加清晰生动。
参考文献:
[1]胡青宇,史路路.以时空维度建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聚落景观叙事体系[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3):61-64.
[2]胡青宇,林大岵,李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聚落景观叙事性设计研究[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23.
[3]杨洋,沈涵.国家文化公园研究现状及趋势[J].中外文化交流,2022,(4):25-28.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在此背景下,河北北方学院艺术学院胡青宇教授撰著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聚落景观叙事性设计研究》(河海大学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ISBN:978-7- 5630-8801-0)一书,围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典型聚落景观遗产的田野调查、认知分析、保护利用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既是具有长城文化遗产抢救性意义的阶段性总结,又是激活长城文化价值、唤起民族文化认同、彰显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工作。
全书的核心章节共由4部分组成:一是从长城聚落景观“文化-空间”关联的空间层级与“文化-时间”关联的历史层积出发进行叙事关联框架的设定[2],力求对长城聚落景观予以整体维度的观照;二是通过空间要素和空间级差的叙事层级来解读空间维度,通过时间断面和时间演进的叙事层积来表达时间向度,二者共同引导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聚落景观的时空网络耦合;三是通过对空间语汇的“层级语法”与时间演进的“层积机制”的分析,建构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聚落景观的时空叙事模型;四是在确定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聚落景观叙事主题后,以“基于语汇整合、满足语义生成、依据语法组织、增强语境织补”的叙事语言分别和“叙事线索挖掘、场景认知、情节编排和营建表达”的设计机制相映射,深入阐释了长城聚落景观的叙事性设计策略和方法。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集中体现国家性、文化性和公共性的宏大时空叙事表达,集中体现着中国话语体系重要的文化治理模式创新[3],因此,如何进行叙事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命题。该书引入叙事学理论,为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语境下,阐释长城文化价值、建构长城文化意义、传播长城文化精神提供了一种新的诠释视角与表达方式,以此探寻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聚落景观的叙事路径与话语体系,正因应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诉求。同时,纯粹的视觉感观根本无法满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意义认知和深度体验要求,作者指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聚落景观的设计建构应从印象式的松散集合到整体性的架构关联的“叙事语境”转向,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合理性。相较以往研究,书中关于“文化内容层面组织与结构的绝对完整和文化意义层面价值与内涵的相对完整”的论述,是在规避概念化、一致性复现的前提下,更为关注今天国人的长城家园景象、重建本土价值判断与文化自信,以及由此引发出的一系列关于观照、认知及营建的方法,从而为展示出丰富多样的长城聚居图景和文化叙事奠定了理论基础。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兼具空间维度、时间向度的超大尺度文化场所,当下的长城聚落景观保护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孤立的文物标本思维或狭隘的审美艺术情趣之中,而是一种以“时空叙事”为命题进行设计营造的系统性实践和思考。鉴于此,该书基于时空关联耦合,在叙事语境中诠释、编码和传承长城文化的隐含信息,在叙事场景中以系统化的方式来缝合零散、片面的长城文化景观断层,在叙事情怀中增进家庭、地方、国家一体的长城文化精神认同。这一观点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也是该书的阐释核心。具体来看,空间维度层级以不同文化类型和区划的长城聚落景观空间载体来承载生活图景,维护景观遗产整体、连续和有机的横向整合,依据长城聚落景观的相关性、标识性、影响性确立景观谱系的秩序认同,筛查遗产“存量”和容纳当下“增量”是提升长城聚落景观空间包容性的关键。时间向度层积以传统、当代及未来融合的长城聚落景观历史序列来明晰叙事脉络,确保景观遗产生发、成长、演变的纵向赓续,通过特定“时间断面”进行“时序结构剥离”是构建契合长城聚落景观自身层积规律的重点。最后,以长城聚落景观为主体注入不同时间向度和空间维度的参照和定位,从多元层级经纬、丰厚层积脉络出发,架构出整体、协同、能动的保护利用框架和路径,来保证传统景观营建形态逻辑和当代景观设计潜在结构的时空共生整合,从而以有机统一的长城文化共同体建构来适应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整体保护与总体建设需求。
总体而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聚落景观叙事性设计研究》一书采用“图解文论”的呈现方式,既有基础理论的剖析阐释,又有专业图示的语言解读,研究视角独特、案例类型丰富、论证思辨缜密、资料翔实准确,同时充分重视传统聚落景观营建的制图规范。尤为可贵的是,该书在尊重和借鉴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以叙事逻辑兼顾国家性宏大叙事与在地性微观辨识、真实性遗产保护与普惠性地方民生,构建出立足于叙事语境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保护利用体系,在强化长城文化精神传播力、影响力的同时,也使得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理想聚居图景显得更加清晰生动。
参考文献:
[1]胡青宇,史路路.以时空维度建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聚落景观叙事体系[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3):61-64.
[2]胡青宇,林大岵,李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聚落景观叙事性设计研究[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23.
[3]杨洋,沈涵.国家文化公园研究现状及趋势[J].中外文化交流,2022,(4):25-28.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