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仪式叙事的活态性特征
文章字数:2699
创世神话,是人类关于天地、万物由来的最早的幻想性神圣叙事。叙事性是创世神话的基本特性,而仪式本身具有叙事功能。仪式叙事指的是民众撷取仪式行为动作、仪式场域、仪式活动等表意系统而进行的叙事形式。神话仪式叙事指的是民众日常生活中以仪式来表现神话故事的叙事形式。
活态性是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仪式叙事的根本特性,也是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隶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仪式叙事的活态性表现为,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是建立在民间信仰基础之上,融入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以仪式行为动作、仪式场域、仪式活动为表现手段,依托于人的生存活动而得以传承和延续的活态神话。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以仪式叙事的方式得以在民俗生活中活态传承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通过在仪式场域演述神话内容得以实现神话仪式传承的活态性,即演述的活态性。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是南方各民族文化与民族历史记忆的活态演述,在民俗仪式中则表现为以口头文本或文字文本的形式演唱或讲述神话。神话的唱述或吟诵,能不能作为仪式叙事,我认为是可以的,但并不是所有唱述或吟诵的神话都具有仪式叙事性,仅仅只有在仪式中唱述或吟诵的神话才属于仪式叙事。首先,神话本身就是以口头语言文字来表达,这是神话作为民间文学的本质特征。神话仪式叙事是否早于神话语言文字叙事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神话仪式叙事并非独立于神话语言文字叙事之外的表意系统,而是与神话语言文字叙事互为表里,互疏互证。可以说,没有了语言的表意功能,那么仪式也就失去了意义。其次,神话仪式叙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化事象,它与民族的历史、文化、信仰密切相关,其本身自然包含了口头、文字、表演、符号等诸多要素,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神话仪式叙事的表意系统。最后,仪式叙事的目的在于讲述神话,而置身于仪式中的神话语言文字叙事则以最直接的方式将神话唱述或吟诵给听众,两者的巧妙结合完成了神话的仪式叙事功能。因此,对神话仪式叙事的研究必须以多点透视的方法,深入到仪式的各个环节,宏观地、整体地把握仪式的表层叙事结构,这样才能准确地、完整地揭示神话仪式叙事的深层叙事内涵。许多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都是在仪式场域中由巫师或祭司进行唱述或吟诵,这种演述或吟诵是现场的,是即时的。以洪水神话为例,在祭祖仪式上,土家族师公演述《摆手舞》;在婚礼仪式上,景颇族要演述《目瑙斋瓦》;在祈雨仪式上,壮族要演述《布伯》。具体而言,与各类仪式相结合的盘瓠神话之演述彰显了神话仪式叙事的特征。在瑶族的“还盘王愿”仪式中,师公要演唱《盘王歌》,向听众讲述关于瑶族开天辟地、万物起源以及祖先盘瓠带领族人迁徙、生产劳动、繁衍生息的神话故事。壮族的“蚂拐节”祭祀仪式上,师公要演述《龙王宝》。《龙王宝》讲述了这样一段神话:一位姓李的老人收养了一只蚂拐,四十九天后蚂拐变成了一个俊俏的小生,名叫“龙王宝”。一天,外敌入侵,皇帝发榜招贤,凡能退敌者封镇殿大将军,以好、公主嫁之。龙王宝揭下榜文前往御敌,成功保卫了国家。皇帝践行诺言。龙王宝虽然成为驸马,但走到哪里都披着蚂拐皮,为人所耻笑,皇帝趁其不备将蚂拐皮扔到火里烧毁,没想到龙王宝也就此被烧死。为了纪念龙王宝,便有了蚂拐节。《龙王宝》神话与盘瓠神话的故事情节基本一致,只不过是将盘瓠形象从龙犬替换成了蛙,反映了盘瓠神话在壮族流传过程中的变异性与民族性。黎族在祭祖仪式上要演述盘瓠神话《五指山传》,该神话讲述了天狗为天帝之女治病立功的故事:天狗在蛇和蜜蜂的帮助下治好了天帝女儿的脚伤,二人结为夫妻来到人间繁衍生息。一次打猎时,儿子扎哈误杀了天狗,天狗死后两只手变成了一大一小两座五指山,衣衫变成了石头和石板,眼睛和鼻子变成了大小洞天。上述盘瓠神话之所以能够在仪式庆典上被现场演述,取决于神话所赋予的神秘力量,这种力量使听众获得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知,也理解了仪式的内涵,有助于强化其民族认同感。可见,仪式是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极为重要的演述场域。
第二,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活态地存在于特定的民俗仪式之中,通过仪式的对象来表现神话人物形象与事件。如祭祀仪式往往以神话人物形象为祭祀对象。纳西族祭天仪式以天神劳阿普为对象,天神子劳阿普是一位兼具自然形象与人格化形象。在纳西族神话中,天神子劳阿普阻挠从忍利恩和衬红葆白的婚姻;发洪水淹灭人类;因人类不知感恩惩罚人类。祭天仪式正是为了感激天神子劳阿普而举行的祭祀仪式。基诺族的太阳鼓祭祀仪式实际上是在向人们讲述创世女神阿嫫腰白在洪水灾难之前用木鼓保存了人种。苗族、瑶族、畲族的盘王祭祀仪式也是如此。这种传承方式由于能够直接、明了地向人民传达创世神话的内容,称之为显性传承。
第三,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潜藏于特定的民俗仪式背后,通过仪式来解释神话的原始意义。如彝族人将石头视为生育力量的象征,每年农历二月要举行祭石仪式,即在两棵龙树前放置两块圆形石头,并摆上肉、酒作为祭品,持续三天。祭石求子仪式阐释了彝族石生人神话的原始意义,即将石头这种自然物奉为神灵加以崇敬,以祈求获得和石头一样的生育力和生命力。与之类似的还有云南纳西族有浴水、饮水祈子仪式。久婚不孕的妇女与丈夫一起到有水潭的山洞中沐浴,并且喝下山洞中的清水,民间俗信认为这样就可以使其怀孕生子。这种祈子仪式是民俗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既有水崇拜的原始信仰又包含了视山洞为母亲的崇拜观念。这种传承方式由于不能直接表现出创世神话的内容,而是需要解剖仪式的深层结构才能剥离出创世神话的内核,称之为隐性传承。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在仪式场域中的演述者、演述场景、演述过程都是鲜活而具有生命力的。对演述者来说,创世神话的文本并非是固化的、静态的,演述者可以在演述过程中即兴创作或改编,有属于自己的风格,也有一定的民族底蕴和地域特色。就演述场景而言,创世神话可以在祭祖仪式、祈雨仪式、丧葬仪式等不同的场域中进行演述。从演述过程来看,创世神话演述的开始到结束都是演述者和观众积极互动的过程,在场的每个人既是创世神话仪式叙事的参与者也是创作者,整个演述过程始终处于动态之中。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在民俗仪式中的显性传承和隐性传承无疑也是活态的,需要依赖于民众的集体参与。
可见,活态性是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仪式叙事的本然特征,这一特征是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得以在民俗仪式中传承与延续的重要价值之所在。
基金项目: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六盘水师范学院)“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仪式叙事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lpszs-2023-wt-yjjd016)
作者单位:王曼系六盘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杨佳丽系六盘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活态性是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仪式叙事的根本特性,也是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隶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仪式叙事的活态性表现为,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是建立在民间信仰基础之上,融入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以仪式行为动作、仪式场域、仪式活动为表现手段,依托于人的生存活动而得以传承和延续的活态神话。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以仪式叙事的方式得以在民俗生活中活态传承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通过在仪式场域演述神话内容得以实现神话仪式传承的活态性,即演述的活态性。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是南方各民族文化与民族历史记忆的活态演述,在民俗仪式中则表现为以口头文本或文字文本的形式演唱或讲述神话。神话的唱述或吟诵,能不能作为仪式叙事,我认为是可以的,但并不是所有唱述或吟诵的神话都具有仪式叙事性,仅仅只有在仪式中唱述或吟诵的神话才属于仪式叙事。首先,神话本身就是以口头语言文字来表达,这是神话作为民间文学的本质特征。神话仪式叙事是否早于神话语言文字叙事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神话仪式叙事并非独立于神话语言文字叙事之外的表意系统,而是与神话语言文字叙事互为表里,互疏互证。可以说,没有了语言的表意功能,那么仪式也就失去了意义。其次,神话仪式叙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化事象,它与民族的历史、文化、信仰密切相关,其本身自然包含了口头、文字、表演、符号等诸多要素,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神话仪式叙事的表意系统。最后,仪式叙事的目的在于讲述神话,而置身于仪式中的神话语言文字叙事则以最直接的方式将神话唱述或吟诵给听众,两者的巧妙结合完成了神话的仪式叙事功能。因此,对神话仪式叙事的研究必须以多点透视的方法,深入到仪式的各个环节,宏观地、整体地把握仪式的表层叙事结构,这样才能准确地、完整地揭示神话仪式叙事的深层叙事内涵。许多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都是在仪式场域中由巫师或祭司进行唱述或吟诵,这种演述或吟诵是现场的,是即时的。以洪水神话为例,在祭祖仪式上,土家族师公演述《摆手舞》;在婚礼仪式上,景颇族要演述《目瑙斋瓦》;在祈雨仪式上,壮族要演述《布伯》。具体而言,与各类仪式相结合的盘瓠神话之演述彰显了神话仪式叙事的特征。在瑶族的“还盘王愿”仪式中,师公要演唱《盘王歌》,向听众讲述关于瑶族开天辟地、万物起源以及祖先盘瓠带领族人迁徙、生产劳动、繁衍生息的神话故事。壮族的“蚂拐节”祭祀仪式上,师公要演述《龙王宝》。《龙王宝》讲述了这样一段神话:一位姓李的老人收养了一只蚂拐,四十九天后蚂拐变成了一个俊俏的小生,名叫“龙王宝”。一天,外敌入侵,皇帝发榜招贤,凡能退敌者封镇殿大将军,以好、公主嫁之。龙王宝揭下榜文前往御敌,成功保卫了国家。皇帝践行诺言。龙王宝虽然成为驸马,但走到哪里都披着蚂拐皮,为人所耻笑,皇帝趁其不备将蚂拐皮扔到火里烧毁,没想到龙王宝也就此被烧死。为了纪念龙王宝,便有了蚂拐节。《龙王宝》神话与盘瓠神话的故事情节基本一致,只不过是将盘瓠形象从龙犬替换成了蛙,反映了盘瓠神话在壮族流传过程中的变异性与民族性。黎族在祭祖仪式上要演述盘瓠神话《五指山传》,该神话讲述了天狗为天帝之女治病立功的故事:天狗在蛇和蜜蜂的帮助下治好了天帝女儿的脚伤,二人结为夫妻来到人间繁衍生息。一次打猎时,儿子扎哈误杀了天狗,天狗死后两只手变成了一大一小两座五指山,衣衫变成了石头和石板,眼睛和鼻子变成了大小洞天。上述盘瓠神话之所以能够在仪式庆典上被现场演述,取决于神话所赋予的神秘力量,这种力量使听众获得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知,也理解了仪式的内涵,有助于强化其民族认同感。可见,仪式是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极为重要的演述场域。
第二,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活态地存在于特定的民俗仪式之中,通过仪式的对象来表现神话人物形象与事件。如祭祀仪式往往以神话人物形象为祭祀对象。纳西族祭天仪式以天神劳阿普为对象,天神子劳阿普是一位兼具自然形象与人格化形象。在纳西族神话中,天神子劳阿普阻挠从忍利恩和衬红葆白的婚姻;发洪水淹灭人类;因人类不知感恩惩罚人类。祭天仪式正是为了感激天神子劳阿普而举行的祭祀仪式。基诺族的太阳鼓祭祀仪式实际上是在向人们讲述创世女神阿嫫腰白在洪水灾难之前用木鼓保存了人种。苗族、瑶族、畲族的盘王祭祀仪式也是如此。这种传承方式由于能够直接、明了地向人民传达创世神话的内容,称之为显性传承。
第三,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潜藏于特定的民俗仪式背后,通过仪式来解释神话的原始意义。如彝族人将石头视为生育力量的象征,每年农历二月要举行祭石仪式,即在两棵龙树前放置两块圆形石头,并摆上肉、酒作为祭品,持续三天。祭石求子仪式阐释了彝族石生人神话的原始意义,即将石头这种自然物奉为神灵加以崇敬,以祈求获得和石头一样的生育力和生命力。与之类似的还有云南纳西族有浴水、饮水祈子仪式。久婚不孕的妇女与丈夫一起到有水潭的山洞中沐浴,并且喝下山洞中的清水,民间俗信认为这样就可以使其怀孕生子。这种祈子仪式是民俗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既有水崇拜的原始信仰又包含了视山洞为母亲的崇拜观念。这种传承方式由于不能直接表现出创世神话的内容,而是需要解剖仪式的深层结构才能剥离出创世神话的内核,称之为隐性传承。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在仪式场域中的演述者、演述场景、演述过程都是鲜活而具有生命力的。对演述者来说,创世神话的文本并非是固化的、静态的,演述者可以在演述过程中即兴创作或改编,有属于自己的风格,也有一定的民族底蕴和地域特色。就演述场景而言,创世神话可以在祭祖仪式、祈雨仪式、丧葬仪式等不同的场域中进行演述。从演述过程来看,创世神话演述的开始到结束都是演述者和观众积极互动的过程,在场的每个人既是创世神话仪式叙事的参与者也是创作者,整个演述过程始终处于动态之中。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在民俗仪式中的显性传承和隐性传承无疑也是活态的,需要依赖于民众的集体参与。
可见,活态性是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仪式叙事的本然特征,这一特征是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得以在民俗仪式中传承与延续的重要价值之所在。
基金项目: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六盘水师范学院)“中国多民族创世神话仪式叙事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lpszs-2023-wt-yjjd016)
作者单位:王曼系六盘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杨佳丽系六盘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