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中学思政课乘人工智能而上
胡晨阳
文章字数:1788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中学思政课要根据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如何运用人工智能促进中学思政课提质增效,是当下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提高学情分析准度:靶向施教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好学情分析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分析学情时,往往采用自然观察法、书面材料法、谈话法和测验法来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个体差异,但这些方法耗时较长且准确度不高,还有可能出现学情反馈滞后和应用效果欠佳的问题。借助人工智能,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将学生的作业、测试、考试结果等数据可视化,利用强有力的算法和算力来捕捉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薄弱环节,从而帮助教师确定教学重难点,制定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案,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因此,人工智能可以促使学情分析更快、更准、更优,为中学思政课堂高质量发展树立了精准的靶向。
   二、提升教学场域程度:多域融通
  教学场域是指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其他教学参与者之间形成的一种以知识为依托,以个人发展为宗旨的客观关系网络。在传统课堂中,教学场域的构建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讲,构建一对多的场景,是老师与学生群体单向关系的集合。另一种形式是由于在课堂中学生的物理位置在同一个空间下所形成的学生之间关系网。这两种场域的构建仅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可能导致知识和理解局限在“小课堂”里面,缺乏多层面的视角。而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直播连线”“人机协同”“模拟场景”等方式来丰富教学参与因子,将教学场域与课堂外其他场域交叠,形成更为多域融合的思政“大课堂”,促进学生更全面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三、延伸课程资源广度:内容立体
  课程资源对于充实课堂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传统教师获取课程资源一方面可以通过购买或借阅指定教材和教辅书籍,另一方面利用“学科网”“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教育平台,通过搜索引擎获得课程素材和教学视频。但这些方法存在着教材更新不够及时、平台广告扎堆、分类标签不够明确等问题,导致教师备课效率低下。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人工智能以其丰富的语料库与强大的交互理解和对话能力,为提高教师备课效率带来了机遇。首先,教师可以利用chatGPT、文心一言等人工智能产品,高效检索教学资源,甚至自动生成教案。其次,借助类似Sora等人工智能工具,教师可以成为数字资源的创作者,生成个性化的数字资源。总之,教师通过科学地整合人工智能技术资源,再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融入教育者智慧,既寓教于智又寓教于乐。
  四、加强课堂互动深度:启发思考
  课堂教学互动是指师生、生生相互探讨,共同提升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课堂互动运用得当,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课堂互动方面,教师一般会通过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或者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特定主题进行讨论,互动是否深入具有不确定性。而人工智能技术的科学使用,可以使互动渐入佳境、引发学生深度学习。一方面,人工智能为学生的讨论筑牢“根基”,通过人机对话学生可以大致了解讨论话题的主要回答逻辑,明白讨论应从何处发出,从而使讨论“分条析理”,而不是“天马行空”。另一方面,运用人工智能文本整合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形成更加专业更加深入的讨论语言体系。
  五、彰显铸魂育人效度:提升素养
  思政课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将人工智能融入思政课,可以让思政课更符合时代发展,更贴合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育人效度。在政治认同培育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关注点,自动推荐与国家政策、历史和文化相关的内容,增强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在科学精神培育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强大的算法来窥探出政治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结点,将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促进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在法律意识培育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提供在线法律案例和模拟法庭,让学生参与法律问题讨论,增强对法律的理解和尊重。在公共参与方面,利用人工智能驱动平台连接学生、社区和政府,增加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和公共事务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我们不能做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旁观者,要使思政课乘人工智能而上。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