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进一步推进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文章字数:2683
由于经济全球化与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国家安全建设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将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整体安全建设的重要一环,实现以高校为引导,多方协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是时代所需。
一、高校着眼于整体的统筹规划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安全教育逐渐成为时代的要求,高校作为国家安全教育的主要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理应立足高校实际,契合高校的未来发展目标,使国家安全观能够在高校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一)高校需掌好“舵”,明确高校的教育目标
国家在制定安全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并未针对各个高校制定最佳的方案,这便要求高校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选择。第一,高校需明确理论目标,简而言之,就是学生需要学到什么理论,高校需明确各个院系需完成的理论任务。第二,高校需明确实践目标,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在学习到理论知识后,在实践中应该达到何种效果,对于外化于行进行一定的方向性引领。第三,高校需要明确价值目标,简而言之,就是在理论目标与实践目标都实现的基础上,高校需要对国家安全教育的社会价值进行规划与预期。
(二)高校需加大重视力度,加强相关组织培训
第一,加强资金政策支持,激发教师科研热情。设置国家安全观相关课题,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在与职称等因素挂钩的情况下,教师的参与意愿会有所提升。第二,高校要组织国家安全观的专题培训。由于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国家安全观的相关理论体系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国家安全教育的知识体系以及教学侧重点可能也会有所变化。学校通过组织相关的教育培训,加强教师对于国家安全观的了解,在培训过程中对于国家安全观的知识脉络进行梳理,从而便于教师整体对于国家安全观理论体系的掌握,使高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更加自如的讲解国家安全观的相关知识。
(三)高校需完善考核体系,构建健全的评价机制
1.完善教师的考核体系
一方面,师者,理应传道授业解惑,在此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了国家安全教育的顺利进行,高校需设置相关的培训项目,并完善考核体系,从而使老师对相关理论能够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师德考核在未来高校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重视力度,对于教师道德的考核需要增强评价的隐蔽性,使评价者敢于评价、乐于评价、善于评价,以此规范教师的行为。
2.高校要完善对学生的考核体系
一方面,注重考核学生的国家安全知识,增强考试的规范性,提高达标门槛,进而提升学生对于国家安全教育的注重程度。另一方面,加强动态化考核,坚决反对“唯知识论”,将国家安全与虚拟技术结合起来,全方位地考核学生所具备的国家安全能力。
二、多方教育主体实现协同育人
对于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不仅是老师的责任,在校的相关工作人员更是责无旁贷,多方教育主体需要联合起来,实现协同育人,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才会更好发展。
(一)教师需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完善教学体系
第一,更新教师知识储备,提升理论素养。作为国家安全教育的老师,需要通过阅读书籍、文献等来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同时参加学术交流、学术论坛、学术沙龙等活动对于增强教师的知识储备也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更新教学方式,突破应试教育的瓶颈。一方面,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推动互动教学在国家安全教育中运用,注重思想上的碰撞,通过海纳百川的态度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与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教学,理论知识从实践中来,最终也必将回归到实践中去。
第三,结合课程特点,落实重点教学。对于国家安全元素的融入不仅局限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充分落实课程思政的不断深入,推进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特色化开展。
(二)管理人员需深入学生内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
第一,重视辅导员的引路人的作用。辅导员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充分了解学生想法的基础上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主动参与各班组织的班会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做好学生精神世界的导师,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指导。
第二,充分发挥学校及院系领导的示范引导作用。作为学校与院系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之余,需走进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此基础上对于学校的政策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安排。同时,各级领导还可以举办有关国家安全教育的讲座,深入剖析大学生群体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启发学生安全思维。
第三,工作人员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身修养。在校园内除了教师与管理人员,还存在一些维持高校正常运转的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进入高校的门槛较低,社会关系网较广,对于国家安全观的了解较少,入职前后需开展相关培训,同时自主学习相关安全知识,提高安全警惕,拒绝成为校外不法分子利用的对象。
三、全范围改善国家安全观的植根土壤
立足于高校环境改善的基础上,每一个高校学生所具有的社会属性要求只有真正改善社会大环境,国家安全教育的成果才能真正生根发芽进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高级境界。
(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改善校园整体环境
第一,开展特色社团活动。社团生活是高校学生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社团生活是一种智慧,更是国家安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举办关于国家安全观理论的微视频大赛、宣讲活动等特色活动,吸引高校学生广泛参与。
第一,丰富党日、团日活动形式。一方面,学校的党团组织需要站在国家安全教育的前沿,借助多媒体工具开展党日活动,带领学生党员参观有关国家安全的景区,注重情感熏陶。另一方面,团日活动的开展打破传统模式,实现新手段与新内容的结合,提升国家安全教育的效果。
第三,注重班会活动的开展。班集体是高校学生校园生活的生命底色,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活动,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提升班级成员的国家安全意识。在注重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增强班会活动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提升班会的教育效果。
(二)拓宽影响范围,充分改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对于社会环境的改善,在注重净化的同时,增加社会环境中国家安全观的元素尤显必要。
第一,完善线下宣传方式,提升群众的责任意识。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宣传,利用宣传标语与专栏进行国家安全观的宣传,增强标语的特色,同时还可以组织“宣传车”进行大范围的宣传,突破传统哑巴模式的宣传方式。
第二,增加线上的国家安全因素,净化网络空间。一方面,设置有关国家安全的线上栏目,增加有关国家安全的网址,丰富法制节目的活动形式,利用名人效应扩大国家安全观的宣传广度。另一方面,网络监管机构加强对发表内容的审核,定期进行安全排查,减少安全隐患,从而营造良好的上网环境,减少不良信息对于高校学生的干扰。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高校着眼于整体的统筹规划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安全教育逐渐成为时代的要求,高校作为国家安全教育的主要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理应立足高校实际,契合高校的未来发展目标,使国家安全观能够在高校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一)高校需掌好“舵”,明确高校的教育目标
国家在制定安全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并未针对各个高校制定最佳的方案,这便要求高校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选择。第一,高校需明确理论目标,简而言之,就是学生需要学到什么理论,高校需明确各个院系需完成的理论任务。第二,高校需明确实践目标,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在学习到理论知识后,在实践中应该达到何种效果,对于外化于行进行一定的方向性引领。第三,高校需要明确价值目标,简而言之,就是在理论目标与实践目标都实现的基础上,高校需要对国家安全教育的社会价值进行规划与预期。
(二)高校需加大重视力度,加强相关组织培训
第一,加强资金政策支持,激发教师科研热情。设置国家安全观相关课题,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在与职称等因素挂钩的情况下,教师的参与意愿会有所提升。第二,高校要组织国家安全观的专题培训。由于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国家安全观的相关理论体系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国家安全教育的知识体系以及教学侧重点可能也会有所变化。学校通过组织相关的教育培训,加强教师对于国家安全观的了解,在培训过程中对于国家安全观的知识脉络进行梳理,从而便于教师整体对于国家安全观理论体系的掌握,使高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更加自如的讲解国家安全观的相关知识。
(三)高校需完善考核体系,构建健全的评价机制
1.完善教师的考核体系
一方面,师者,理应传道授业解惑,在此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了国家安全教育的顺利进行,高校需设置相关的培训项目,并完善考核体系,从而使老师对相关理论能够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师德考核在未来高校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重视力度,对于教师道德的考核需要增强评价的隐蔽性,使评价者敢于评价、乐于评价、善于评价,以此规范教师的行为。
2.高校要完善对学生的考核体系
一方面,注重考核学生的国家安全知识,增强考试的规范性,提高达标门槛,进而提升学生对于国家安全教育的注重程度。另一方面,加强动态化考核,坚决反对“唯知识论”,将国家安全与虚拟技术结合起来,全方位地考核学生所具备的国家安全能力。
二、多方教育主体实现协同育人
对于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不仅是老师的责任,在校的相关工作人员更是责无旁贷,多方教育主体需要联合起来,实现协同育人,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才会更好发展。
(一)教师需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完善教学体系
第一,更新教师知识储备,提升理论素养。作为国家安全教育的老师,需要通过阅读书籍、文献等来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同时参加学术交流、学术论坛、学术沙龙等活动对于增强教师的知识储备也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更新教学方式,突破应试教育的瓶颈。一方面,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推动互动教学在国家安全教育中运用,注重思想上的碰撞,通过海纳百川的态度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与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教学,理论知识从实践中来,最终也必将回归到实践中去。
第三,结合课程特点,落实重点教学。对于国家安全元素的融入不仅局限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充分落实课程思政的不断深入,推进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特色化开展。
(二)管理人员需深入学生内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
第一,重视辅导员的引路人的作用。辅导员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充分了解学生想法的基础上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主动参与各班组织的班会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做好学生精神世界的导师,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指导。
第二,充分发挥学校及院系领导的示范引导作用。作为学校与院系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之余,需走进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此基础上对于学校的政策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安排。同时,各级领导还可以举办有关国家安全教育的讲座,深入剖析大学生群体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启发学生安全思维。
第三,工作人员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身修养。在校园内除了教师与管理人员,还存在一些维持高校正常运转的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进入高校的门槛较低,社会关系网较广,对于国家安全观的了解较少,入职前后需开展相关培训,同时自主学习相关安全知识,提高安全警惕,拒绝成为校外不法分子利用的对象。
三、全范围改善国家安全观的植根土壤
立足于高校环境改善的基础上,每一个高校学生所具有的社会属性要求只有真正改善社会大环境,国家安全教育的成果才能真正生根发芽进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高级境界。
(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改善校园整体环境
第一,开展特色社团活动。社团生活是高校学生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社团生活是一种智慧,更是国家安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举办关于国家安全观理论的微视频大赛、宣讲活动等特色活动,吸引高校学生广泛参与。
第一,丰富党日、团日活动形式。一方面,学校的党团组织需要站在国家安全教育的前沿,借助多媒体工具开展党日活动,带领学生党员参观有关国家安全的景区,注重情感熏陶。另一方面,团日活动的开展打破传统模式,实现新手段与新内容的结合,提升国家安全教育的效果。
第三,注重班会活动的开展。班集体是高校学生校园生活的生命底色,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活动,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提升班级成员的国家安全意识。在注重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增强班会活动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提升班会的教育效果。
(二)拓宽影响范围,充分改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对于社会环境的改善,在注重净化的同时,增加社会环境中国家安全观的元素尤显必要。
第一,完善线下宣传方式,提升群众的责任意识。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宣传,利用宣传标语与专栏进行国家安全观的宣传,增强标语的特色,同时还可以组织“宣传车”进行大范围的宣传,突破传统哑巴模式的宣传方式。
第二,增加线上的国家安全因素,净化网络空间。一方面,设置有关国家安全的线上栏目,增加有关国家安全的网址,丰富法制节目的活动形式,利用名人效应扩大国家安全观的宣传广度。另一方面,网络监管机构加强对发表内容的审核,定期进行安全排查,减少安全隐患,从而营造良好的上网环境,减少不良信息对于高校学生的干扰。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