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家庭家风家教建设的实践探索
文章字数:1777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其家教家风对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优秀文化是家庭教育的源泉,为新时代家庭建设固根,新时期优良家风的倡导传承,应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滋养,传承优秀文化基因,培育良好家庭家教家风。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家风家教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弘扬家庭文明新风尚。家庭是社会教育的关键一环,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力量。良好的家风家教对于营造良好社会风尚、维护社会安定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对提升家庭成员文化内涵及涵养家庭美德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二)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家庭建设是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逻辑起点,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为国家治理体系提供重要战略支撑。新时代,要将家庭治理融入到国家治理体系战略大局中,以家庭微观建设推动宏观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三)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家文化起源于家庭、承载于家庭,家庭文化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元素,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支撑力,通过家文化建设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家风家教的实践策略
(一)树立新时代的家庭“三观”,夯实家庭教育思想之基。树立家国情怀的家庭价值观:“家国同构”“忠孝一体”是中华传统家风文化的精髓,爱家和爱国的统一,要求我们将家国情怀有效渗透到家庭教育中;树立崇德向善的家庭道德观,要从传统文化入作为切口抓好家庭道德教育,培育尊老爱幼、相爱相助的家庭美德;树立家风传承的家庭文化观:“合文化”是家庭文化的要义,要以合文化塑造勤俭持家、和睦和谐的良好家风。
(二)丰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三个载体”,拓宽家庭育人新场域。增设宣传栏:在校园、街道、社区建设好利用传统家文化塑造家风家训的宣传栏,加强中华传统家文化对家庭教育的熏陶;依托重大传统节日:涵养家教家风,如清明、中元、重阳节、中秋节传统节日,是传承家风的文化标识,使家庭成员获得文化认同,涵养良好家教;新媒体助力: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两微一端一抖”平台,设置传统家文化、家风建设专栏,宣传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三)举办丰富主题活动,提升家庭家风家教教育实效。新时代,要开设丰富的相关主题活动,增强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如举办家教家风宣讲实践活动、线上家庭公益微课堂等,提升家庭教育的吸引力和时代感;通过发放资料、现场讲解、体验教学等方式向群众传播传统文化中的家文化,以多元化的形式引领良好家风,让新时代的家庭观念内化于心,同时要注重家庭文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的常态化,积极营造爱国爱家、向善向上、共建共享的家庭文化新风尚。
(四)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携手共绘家庭育人“同心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需要校、家、社同心合力,携手构筑家庭教育的坚实屏障。学校是文化传承、塑造家庭美德的教育场域,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良好家风塑造家教融入课堂内容。同时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宣传栏、校报、广播台等载体宣传优良家风家教,打造全环境立德树人环境;家庭是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可潜移默化地渗透家风家教教育,即基于微小行为和习惯中培养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培育良好家风家教;社区作为社会的基层组织,在家风塑造中要有所为,社区妇联和机关工委通过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如定期举办家庭公益教育讲座、评选社区最美家庭等活动,举行“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文明家庭建设实践活动,为社区妇女和家庭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家庭道德,促进家庭和谐幸福,为营造和谐文明社区奠定了文化之基。
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聚焦传承好家风、涵养好家教、建设好家庭,用新时代的家庭“三观”引领家风家教,依托“三个载体”铸牢家风宣传平台,举办丰富主题活动,提升家庭家风家教宣传的吸引力,汇聚家、校、社合力,协同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让家风建设成为培植社会良好风气的有益载体,推动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推动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实现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妇女联合会2024年家庭教育研究课题“‘两个结合’语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SDY202424)
作者单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家风家教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弘扬家庭文明新风尚。家庭是社会教育的关键一环,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力量。良好的家风家教对于营造良好社会风尚、维护社会安定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对提升家庭成员文化内涵及涵养家庭美德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二)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家庭建设是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逻辑起点,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为国家治理体系提供重要战略支撑。新时代,要将家庭治理融入到国家治理体系战略大局中,以家庭微观建设推动宏观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三)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家文化起源于家庭、承载于家庭,家庭文化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元素,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支撑力,通过家文化建设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家风家教的实践策略
(一)树立新时代的家庭“三观”,夯实家庭教育思想之基。树立家国情怀的家庭价值观:“家国同构”“忠孝一体”是中华传统家风文化的精髓,爱家和爱国的统一,要求我们将家国情怀有效渗透到家庭教育中;树立崇德向善的家庭道德观,要从传统文化入作为切口抓好家庭道德教育,培育尊老爱幼、相爱相助的家庭美德;树立家风传承的家庭文化观:“合文化”是家庭文化的要义,要以合文化塑造勤俭持家、和睦和谐的良好家风。
(二)丰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三个载体”,拓宽家庭育人新场域。增设宣传栏:在校园、街道、社区建设好利用传统家文化塑造家风家训的宣传栏,加强中华传统家文化对家庭教育的熏陶;依托重大传统节日:涵养家教家风,如清明、中元、重阳节、中秋节传统节日,是传承家风的文化标识,使家庭成员获得文化认同,涵养良好家教;新媒体助力: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两微一端一抖”平台,设置传统家文化、家风建设专栏,宣传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三)举办丰富主题活动,提升家庭家风家教教育实效。新时代,要开设丰富的相关主题活动,增强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如举办家教家风宣讲实践活动、线上家庭公益微课堂等,提升家庭教育的吸引力和时代感;通过发放资料、现场讲解、体验教学等方式向群众传播传统文化中的家文化,以多元化的形式引领良好家风,让新时代的家庭观念内化于心,同时要注重家庭文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的常态化,积极营造爱国爱家、向善向上、共建共享的家庭文化新风尚。
(四)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携手共绘家庭育人“同心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需要校、家、社同心合力,携手构筑家庭教育的坚实屏障。学校是文化传承、塑造家庭美德的教育场域,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良好家风塑造家教融入课堂内容。同时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宣传栏、校报、广播台等载体宣传优良家风家教,打造全环境立德树人环境;家庭是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可潜移默化地渗透家风家教教育,即基于微小行为和习惯中培养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培育良好家风家教;社区作为社会的基层组织,在家风塑造中要有所为,社区妇联和机关工委通过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如定期举办家庭公益教育讲座、评选社区最美家庭等活动,举行“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文明家庭建设实践活动,为社区妇女和家庭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家庭道德,促进家庭和谐幸福,为营造和谐文明社区奠定了文化之基。
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聚焦传承好家风、涵养好家教、建设好家庭,用新时代的家庭“三观”引领家风家教,依托“三个载体”铸牢家风宣传平台,举办丰富主题活动,提升家庭家风家教宣传的吸引力,汇聚家、校、社合力,协同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让家风建设成为培植社会良好风气的有益载体,推动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推动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实现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妇女联合会2024年家庭教育研究课题“‘两个结合’语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SDY202424)
作者单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