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
张建宏
文章字数:1770
  红色文化是承载革命史与精神的重要载体,对思政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牢固树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将红色育人元素融入各育人环节,全方位帮助大学生树立红色意识、深植红色思想、弘扬红色精神,注入红色基因。
  一、红色文化育人的意义
  旅游行业是“窗口行业”,该行业从业人员,尤其是基层从业人员会接触到国内外社会各阶层人士,并且相互间有高频率的互动交流。因此,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行为必然影响到非常广泛的群体。在高职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显然要突出德育的首要位置,不断加强和改进课程思政建设,将各种育人元素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引导大学生自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国红色文化底蕴丰厚,意蕴绵长,能为课程思政提供丰富的养料和深厚的土壤,是优质的育人资源。红色文化育人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上具有极高的适配性,将红色文化引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当中,有助于彰显思政育人的新优势。高校教师应准确把握红色文化的价值取向,积极运用红色文化助推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作用,帮助大学生系好“第一粒扣子”,为经济社会发展输入红色力量。
  二、红色文化育人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红色文化育人这一教育观念得到了广泛认同,许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将红色文化融入专业教育,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教学成效。但当全面审视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时,仍存有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红色育人没有充分考虑到青年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生活经验,不进行学情分析,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无助于学生独立探究。此外,红色育人的方式千篇一律,不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实际上,不同课程的性质不一样,开展红色育人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也应不一样。二是红色育人的焦点往往只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停留在口头上讲述红色故事,缺少红色元素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实践。红色育人工作显然不能只是在课堂上一味地灌输知识,还要寓学于行,躬行践履。三是部分教师对革命榜样价值的理解停留在“单一”的政治价值层面,忽视榜样的人格价值层面,榜样形象过于“高大全”,与现实生活的亲近度不够。四是红色育人的活动载体不够丰富,使学生不能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体验。红色文化包含的人、事、物、魂都具崇高色彩,这对缺失革命战争经历的当代学生来说,不免会产生“距离感”。因此,必须创新教育方式,并结合时代变化赋予红色基因新的内涵,才能让红色文化更容易被学生所认同。五是在红色主题活动设计和实施中,没有突出相应的主题,也没有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学生往往只是作为旁观的“看客”,导致这些活动容易变成走过场,不能带给学生沉浸式的红色文化体验。
   三、红色文化育人的优化路径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筑牢红色教育“主阵地”,让红色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入学生心灵,推动红色精神入耳入目入脑入心。具体措施有:
  一是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系统化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教育工作者应结合课程建设,从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内容、形式、学分、考核等角度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红色育人方案。授课教师要具有初心、匠心和爱心,学会围绕教学目标,并借助信息化媒介载体的力量,讲好红色故事。二是搭建红色实践“大舞台”。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搭建立体多元化的红色实践“大平台”,让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三是建设校园生活“主场所”。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宿舍、食堂文化建设。四是打造红色传播“新空间”。将红色育人从传统“实体领域”延伸至“虚拟领域”,抓住全媒体融合发展契机,充分运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媒体平台,推动红色文化“全矩阵”传播,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
  滴水石穿,春风化雨;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不仅涌现出了一批校园红色楷模,还培养出了一批思想素质高、专业情结深、学习刻苦努力、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又红又专”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基金项目:浙江省第二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基于课程思政进阶的专业思政‘三融四化五色’育人模式研究”(文件编号:浙教函〔2022〕51号)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