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版
发布日期:
辽宁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育人体系研究
文章字数:2936
  程飞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创新与发展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辽宁,这片承载着丰富红色文化资源与深厚革命历史的热土,孕育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宝贵精神财富,为“大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宝库[1]。本研究旨在探索辽宁红色文化与“大思政”育人体系深度融合的路径与方法,以期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一、加强红色文化融入,凝聚价值共识
  在红色文化与“大思政”育人体系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在辽宁红色文化与“大思政”育人体系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还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辽宁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为“大思政”育人体系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其次,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在辽宁红色文化与“大思政”育人体系深度融合中,要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作为融合工作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导向。通过深入挖掘辽宁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要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辽宁红色文化与“大思政”育人体系深度融合中,要大力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作为融合工作的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
  二、丰富思政教学内容,优化教育过程
  首先,丰富教学内容。在思政课程中,除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内容外,还应积极融入新时代的热点话题、国际形势分析、科技伦理等,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未来需求;鼓励思政课程与其他学科,如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进行跨学科融合,通过多学科视角解析社会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将辽宁红色文化中的经典案例、英雄事迹等融入思政课堂,通过真实、生动的故事讲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其次,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个人见解,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与社会调研、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政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最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定期组织思政教育工作者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学术成果,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思政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推动思政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三、重视辽宁红色文化宣传,构建新宣传格局
  在重视辽宁红色文化宣传、构建新宣传格局的过程中,要打造辽宁红色文化传播平台、营造辽宁红色文化传播氛围、建设校园辽宁红色文化。首先,打造辽宁红色文化传播平台。在全媒体时代,应加快各辽宁红色文化平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辽宁红色文化传播格局[4];借助数字化发展,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将红色文献、文艺、故事等以数字化形式加以整合,打造易于访问、检索的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库。其次,营造辽宁红色文化传播氛围。强化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相互迭代、互补关系,如报纸、广播、电视与网站、微博、平台客户端等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形成红色网络文化传播的一体化平台;邀请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各界知名人士、优质自媒体入驻平台,共同推动辽宁红色文化的传播和传承;通过开展红色主题活动、红色旅游线路等方式,将辽宁红色文化传播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浓厚的辽宁红色文化氛围。最后,建设校园辽宁红色文化。将辽宁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如开设辽宁红色文化课程、举办红色主题讲座、组织红色研学旅行等;在校园内设置辽宁红色文化宣传栏、辽宁红色文化长廊等,展示红色历史图片、文物和故事,营造浓厚的辽宁红色文化氛围;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定期播放辽宁红色文化节目,以便师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辽宁红色文化的熏陶;开展辽宁红色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如红色景区讲解员、红色故事宣讲员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辽宁红色文化。
  四、完善融入机制保障,保证融合质量
  在加强辽宁红色文化与“大思政”育人体系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完善融入机制是确保融合质量的关键。首先,要强化组织领导机制。成立由校领导牵头的辽宁红色文化与“大思政”融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各学院的职责和任务,确保融合工作有序推进;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融合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对融合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从而确保融合工作的实效性。其次,建立健全“大思政”育人体系一体化机制。整合校内外的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和思政教育资源,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学资源体系;加强与红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等单位的合作,共同开发辽宁红色文化课程和实践教学项目;推动思政课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将辽宁红色文化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全课程育人;鼓励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辽宁红色文化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最后,完善“大思政”育人体系评价机制。构建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等在内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反映辽宁红色文化与“大思政”融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辽宁红色文化学习和实践中的表现和进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如通过考试、作业、论文等形式检验学生对辽宁红色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政素养的提升情况。
   五、结语
  辽宁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地区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因此,将辽宁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育人体系,不仅能够丰富思政课程内容,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本文给出了辽宁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育人体系机制和方法,希望能够为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和使命感的时代新人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常勇,孙晓玲.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研究——以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4(2):55-58.
  [2]杨洋.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实践理路探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24):29-34.
  [3]马闯.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的逻辑机理、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24(2):68-73.
  [4]骆郁廷,余焰琳.“大思政课”视域下红色资源育人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39(3):69-75.
  基金项目:大连交通大学辅导员专项课题(编号:2023ZX-ZD005)
  作者单位:大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