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
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张丽
文章字数:2631
  摘要:随着云计算、移动终端、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等新一代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逐渐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教学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有助于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育。本文将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寻求互联网技术引入和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及优化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
  一、“互联网+”技术引入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指向性很强的专业,是为幼儿园、学前教育咨询培训机构、幼儿图书编辑出版等领域培育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而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其中,不仅仅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形式多样化的现实要求,是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水平的有效路径。
  第一,“互联网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声、动、画、形、色以及数字等元素充分融合到一起,将文本、数字、图片和视频予以整合处理,从而可以为学生搭建出更为立体、丰富及多样化的课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对技能的充分掌握与应用。第二,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拓展和延伸学习空间,为学生创设一个崭新广阔的天地,从而满足教师与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发展。[1]如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中,学生可以将舞蹈练习视频进行录制,上传并保存至互联网平台,在课后依照视频内容进行自行练习,而且针对其中的一些高难度舞蹈动作,还可以通过回放视频,反复练习来提高动作的熟练度和准确性,进而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第三,相较于以往口头、文本、书面形式对于幼儿园结构、组成的介绍,当前依托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沉浸体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幼儿园整体环境的全面掌握,使其对幼儿园的人员配置、组织结构有一个基本了解,加深学生对于幼儿园的整体印象。第四,融合“互联网+”技术,通过人机互动模式,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同等参与实践学习的机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
  二、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一)依托互联网创设沉浸式职业环境
  5G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能够还原和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实践教学体验。对此,高校应当依托VR技术、5G技术手段、虚拟现实技术创设兼备交互性、沉浸感和临场感的幼儿园情境,如将幼儿到校后的早上入园吃饭、游戏活动和文艺类活动等情境进行真实还原,并要增加一些课堂教学突发情况、师生之间的互动等实践学习板块,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中选择特定的情景,完成肢体和语言方面的实践操作,从而丰富学生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进而为学生之后从事幼儿教师打好基础。如高校教师可以以“健康刷牙”为主题创设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此情境要求下以自己的方式引导和教会幼儿学会刷牙,知晓刷牙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组织课堂教学的经验。[2]
  (二)构建形成多元、动态、完善的评价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步伐、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不仅对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对教学评价的优化与完善提出新标准,要求实践评价更具科学性,因此要在大数据的支撑下,迎合与匹配智慧教学模式,构建形成多元、动态、完善的评价模式。从评价主体层面看,形成包含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相互评价、幼儿园及培训组织和机构等评价在内的多元评价体系。从评价方式上看,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在此过程中,拓展和延伸教学评价空间,主要包括对课内外、校内外、线上与线下等多个教学场所的全面评价,并采用大数据智能技术实时、准确的采集学生参与活动的数据信息,帮助教师借助数据分析图表和结果了解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以便教师能够灵活调整教学计划。从评价内容上看,不仅要考核和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于知识的综合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还要考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他人协作及问题分析、处理等能力。
   (三)形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和个性化教学
  5G、智能技术的引入与应用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能够满足当前学生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多元化、创新型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便是在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等要素的选择与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基本情况相符合、相匹配,以此进一步提升教育针对性,增强教学效果。[3]“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个体进行认知诊断、智慧评价及学习分析,形成学习者的自画像,从而依照自画像预测和得出学习者的学习偏好和潜在需求,向学习者推荐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方案及学习路径,向其推动和提供与之适配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社群,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另外,形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课前教师需要在App和学习平台、班级群中推送和分享教学材料和预习活动的资料,并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需要在课前浏览材料,完成相应的任务,形成对知识的初步理解。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对线上学习和预习过程中的存在的疑惑与问题予以集中性讨论,集思广益,提出自身的观点及看法,而后由教师对以上问题进行统一讲解。课后则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开展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性思维习惯。
  (四)整合及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体系
  高校要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广泛搜集整理与学前教育专业有关的优质教学资源,并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引入其中,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要按照实践教学主题、教学目标及内容的不同进行划分,重塑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体系,鼓励学生学习和接触更多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扩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以增强知识储备,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而为学生之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应当将“互联网+”技术充分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之中,依托互联网创设沉浸式真实职业环境,形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和个性化教学,构建形成多元、动态、完善的评价模式,从而进一步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易小玲.基于OBE理念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J].现代职业教育,2024, (23): 46-49.
  [2]黄艳雁,姚金秀.5G时代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挑战及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5):109-111.
  [3]姚鑫.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风,2023,(05):94-96.
  作者单位: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