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社会变迁对我国社会公平感的影响
文章字数:2307
从“不患寡而患不均”到“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时代有不同,标准有差异,唯有对社会公平的追求自古至今从未停歇。社会公平感是人们对社会客观公平程度的主观感知,它对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拉大已是不争事实,但有的社会因之陷于泥淖,有的却并未受到太大冲击,社会公平感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经过四十年高速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变革,一系列社会变迁深深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公平感。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工作重点。而共同富裕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不能仅仅以客观经济指标作为衡量标准,更重要的是需要落实到民众的社会公平感受上[1]。所以,深入了解社会变迁之下的社会公平感,进而不断提高民众的社会公平感水平,对早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变迁对我国整体社会公平感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开展多项大样本研究,揭示出我国民众整体社会公平感随社会变迁而发生的变化。
(一)总体社会公平感较为稳定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跨度11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公众的总体社会公平感走向在2006-2008年呈现先升、2008-2013年后降,而后2013-2017年又回升的趋势,有60%-70%的公众认为当前社会状况总体而言是公平的[2]。社会心态调查数据表明,在22669份有效问卷中,56.9%的受访者认为社会公平或持中立态度,有43.1%的人认为社会不公平[3]。尽管社会公平感总体稳定,但社会公平感较低者的占比也不容小觑,需要引起应有的重视。
(二)不同领域的社会公平感有所差异
公众对教育领域的公平感知程度最高,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公平感也相对保持在较高水平,在民生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公平感居中但有较大提升,对贫富差距、个人机会的公平感知多年来一直处于较低状态[2-3]。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间隔10年的比较数据表明,民众的结果公平感有所提升,机会公平感有所下降[4]。
二、社会变迁对不同群体社会公平感的影响
除了整体上的社会公平感,社会变迁对一些代表性群体社会公平感的影响也是研究者所关心的。对特定群体的关注有助于研究者近距离审视社会矛盾易发的前沿,通过聚焦这部分人群的社会公平感,能够为社会发展规划、政策制定提供相应依据。
(一)农民工群体
农民工群体长期以来是社会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群体,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年轻一代农民工在受教育水平、思想观念方面与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民工相比已发生较大变化,但他们仍处于城市与农村的双轨之中。研究发现,农民工群体的社会公平感仍普遍低于本地或外地城市工人,主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工的社会公平感均有影响,新生代农民工频繁的职业流动并没有能够明显改善他们客观的社会经济地位,就使得在与本地人相比较时,他们的主观经济地位明显更低,并最终导致其社会公平感下降。与传统农民工更看重在实际工作中所获得的物质利益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在判断社会是否公平时多与本地人口或城市人们相比,更注重与本地城市人口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5-7]。
(二)快递、外卖小哥群体
在我国电商物流与快递行业跨越式增长之下,快递青年的规模也持续大规模增长。聚焦于城市快递小哥的研究指出,经历过职业歧视的快递、外卖小哥更可能产生社会不公平感。虽然提升主观经济地位和加深社会融入程度能够降低快递、外卖小哥认为社会不公平的概率,但并不能完全削弱职业歧视经历对社会公平感的负面影响[8]。
(三)困难居民群体
面向城乡困难居民群体的调查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对城乡困难居民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城市社区居民的社会公平感水平最低,城郊、乡镇社区居民次之,农村社区困难居民的社会公平感水平最高;获得过社会救助的困难居民社会公平感水平更高;缩小层际差距、促进阶层融合、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是提升困难居民群体社会公平感的有效措施[9]。
(四)青年群体
社会转型时期的青年群体也是研究者关注的对象,有研究通过CSS数据对18-40周岁的当代青年群体社会态度现状与变化进行分析,认为青年群体的社会公平感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教育、医疗、政治权利、社会保障等国家制度安排上,青年群体认为较为公平,而不同地区、行业之间的待遇和城乡居民之间享有的权利、待遇的差距被认为是最不公平的[10]。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探讨社会变迁对民众社会公平感的影响,是将对个体心理特征的研究融入了社会时代背景之中,有助于与新时期社会治理需要相结合,与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相呼应。
参考文献
[1]王俊秀,刘洋洋.“均”与“寡”阶段性变动下中国居民公平感的变迁[J].心理学报,2023,55(3):406–420.
[2]李炜.社会公平感:结构与变动趋势(2006-2017年)[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14):110–121.
[3]高文珺.社会公平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6(5):28–44.
[4]许琪,贺光烨,胡洁.市场化与中国民众社会公平感的变迁:2005—2015[J].社会,2020,40(3):88–116.
[5]徐延辉,许磊.当代农民工社会公平感:一个经济社会学分析框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6):13–23.
[6]时怡雯.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公平感研究:职业流动与相对经济地位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9(1):75–82.
[7]王甫勤.新生代与传统农民工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6,5:110–128.
[8]周宇香.职业歧视对城市快递小哥社会公平感的影响研究——兼论主观经济地位及社会融入程度的调节作用[J].中国青年研究,2019,8:19–26.
[9]田北海,安宝龙.不患贫而患无助:城乡困难居民社会公平感的影响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9(1):97–106.
[10]王沛沛.当代青年群体的社会态度及影响因素[J].青年研究,2016,6:47–56.
基金项目:2021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促进社会公平研究”
(2021YJ123)。
刘佳系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博士研究生,山西财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讲师;高培晋系太原市成成中学一级教师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经过四十年高速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变革,一系列社会变迁深深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公平感。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工作重点。而共同富裕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不能仅仅以客观经济指标作为衡量标准,更重要的是需要落实到民众的社会公平感受上[1]。所以,深入了解社会变迁之下的社会公平感,进而不断提高民众的社会公平感水平,对早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变迁对我国整体社会公平感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开展多项大样本研究,揭示出我国民众整体社会公平感随社会变迁而发生的变化。
(一)总体社会公平感较为稳定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跨度11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公众的总体社会公平感走向在2006-2008年呈现先升、2008-2013年后降,而后2013-2017年又回升的趋势,有60%-70%的公众认为当前社会状况总体而言是公平的[2]。社会心态调查数据表明,在22669份有效问卷中,56.9%的受访者认为社会公平或持中立态度,有43.1%的人认为社会不公平[3]。尽管社会公平感总体稳定,但社会公平感较低者的占比也不容小觑,需要引起应有的重视。
(二)不同领域的社会公平感有所差异
公众对教育领域的公平感知程度最高,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公平感也相对保持在较高水平,在民生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公平感居中但有较大提升,对贫富差距、个人机会的公平感知多年来一直处于较低状态[2-3]。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间隔10年的比较数据表明,民众的结果公平感有所提升,机会公平感有所下降[4]。
二、社会变迁对不同群体社会公平感的影响
除了整体上的社会公平感,社会变迁对一些代表性群体社会公平感的影响也是研究者所关心的。对特定群体的关注有助于研究者近距离审视社会矛盾易发的前沿,通过聚焦这部分人群的社会公平感,能够为社会发展规划、政策制定提供相应依据。
(一)农民工群体
农民工群体长期以来是社会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群体,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年轻一代农民工在受教育水平、思想观念方面与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民工相比已发生较大变化,但他们仍处于城市与农村的双轨之中。研究发现,农民工群体的社会公平感仍普遍低于本地或外地城市工人,主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工的社会公平感均有影响,新生代农民工频繁的职业流动并没有能够明显改善他们客观的社会经济地位,就使得在与本地人相比较时,他们的主观经济地位明显更低,并最终导致其社会公平感下降。与传统农民工更看重在实际工作中所获得的物质利益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在判断社会是否公平时多与本地人口或城市人们相比,更注重与本地城市人口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5-7]。
(二)快递、外卖小哥群体
在我国电商物流与快递行业跨越式增长之下,快递青年的规模也持续大规模增长。聚焦于城市快递小哥的研究指出,经历过职业歧视的快递、外卖小哥更可能产生社会不公平感。虽然提升主观经济地位和加深社会融入程度能够降低快递、外卖小哥认为社会不公平的概率,但并不能完全削弱职业歧视经历对社会公平感的负面影响[8]。
(三)困难居民群体
面向城乡困难居民群体的调查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对城乡困难居民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城市社区居民的社会公平感水平最低,城郊、乡镇社区居民次之,农村社区困难居民的社会公平感水平最高;获得过社会救助的困难居民社会公平感水平更高;缩小层际差距、促进阶层融合、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是提升困难居民群体社会公平感的有效措施[9]。
(四)青年群体
社会转型时期的青年群体也是研究者关注的对象,有研究通过CSS数据对18-40周岁的当代青年群体社会态度现状与变化进行分析,认为青年群体的社会公平感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教育、医疗、政治权利、社会保障等国家制度安排上,青年群体认为较为公平,而不同地区、行业之间的待遇和城乡居民之间享有的权利、待遇的差距被认为是最不公平的[10]。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探讨社会变迁对民众社会公平感的影响,是将对个体心理特征的研究融入了社会时代背景之中,有助于与新时期社会治理需要相结合,与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相呼应。
参考文献
[1]王俊秀,刘洋洋.“均”与“寡”阶段性变动下中国居民公平感的变迁[J].心理学报,2023,55(3):406–420.
[2]李炜.社会公平感:结构与变动趋势(2006-2017年)[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14):110–121.
[3]高文珺.社会公平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6(5):28–44.
[4]许琪,贺光烨,胡洁.市场化与中国民众社会公平感的变迁:2005—2015[J].社会,2020,40(3):88–116.
[5]徐延辉,许磊.当代农民工社会公平感:一个经济社会学分析框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6):13–23.
[6]时怡雯.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公平感研究:职业流动与相对经济地位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9(1):75–82.
[7]王甫勤.新生代与传统农民工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6,5:110–128.
[8]周宇香.职业歧视对城市快递小哥社会公平感的影响研究——兼论主观经济地位及社会融入程度的调节作用[J].中国青年研究,2019,8:19–26.
[9]田北海,安宝龙.不患贫而患无助:城乡困难居民社会公平感的影响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9(1):97–106.
[10]王沛沛.当代青年群体的社会态度及影响因素[J].青年研究,2016,6:47–56.
基金项目:2021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促进社会公平研究”
(2021YJ123)。
刘佳系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博士研究生,山西财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讲师;高培晋系太原市成成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