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探析
文章字数:1890
薛艺艺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我国在文化建设、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思想和新论断,是我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更高阶层、更为透彻的认知。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和思政教育活动中,能够进一步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引导青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学生思政修养。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坚持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在文化发展中,要坚持在保护的基础上传承、传播与创新发展我国文化。其次,要实现“时”与“势”的统一,“时”为时代脉搏,“势”指要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遵从人民意愿和期盼。最后,体现“魂”与“根”的融合,要平衡与协调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魂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根系”的关系。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的实践路径
(一)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加强高校思政课的统筹布局
要立足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思想、新理念“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部署要求,并且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统一引领下整体谋划和全面规划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开展思政课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进行备课,加强课堂管理、完善考试及评价机制,探寻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完全深入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多重路径。
(二)积极寻求两者的共通之处,融入及完善思政课教学内容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要在充分把握各门思政理论课程内在逻辑、结构框架的基础上,将各门课程知识要点联系起来,既要讲求理论知识的翔实、准确和全面,也要避免出现内容冗余和交叉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框架。如可以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时间及历史为线索,沿着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脉络,将习近平文化思想置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中予以阐释,引领学生充分领悟中国共产党带领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进步,感悟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智慧之光,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其次,思政课程教师可以将新时代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真实案例和鲜活故事作为教学材料。如打造和建设现代文化小镇、传统文化元素在电影及游戏设计中的引入和运用、红色旅游等内容,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文化理论提供现实支撑,从而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一些较为晦涩的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思政课教学内容。
(三)创新两者融合路径与方式,实现深度融合
首先,教师要改变原先单一的讲授方式,结合教学主题和课程内容,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并要采用辩论式、案例式、探究式及启发式等形式组织知识,如采取辩论式手段,围绕现代文化发展中的一些热门议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从而使其可以灵活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及方法思考和分析问题,进而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其次,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并要注重通过搜集与整理习近平文化思想相关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和音频影像。此外,还可以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增强思政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更多学生的积极参与,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四)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更好对接
要将思政课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善用社会“大课堂”,丰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内容,推动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外的更好对接与双向联动。对此,高校要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一方面,组织和开展与“中华传统文化节”“古诗词大会”“文学经典诵读”“红色精神永传承”等相关主题的多种实践活动,并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以便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另一方面,通过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遗址、教育基地和文化馆,以及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和下乡活动,使学生可以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切实感受,近距离体悟、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从而增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的理解,完成教育的闭环。
三、结语
综上所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认识论及方法论、“体”与“用”的辩证统一等优势,能够更好地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蓄能。基于此,高校应当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加强高校思政课的统筹布局,积极寻求两者的共通之处,以更好融入及完善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升教育实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基金项目:2024年度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西安高校思政课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24ZD31);2024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研究”(24JDSZK095)
薛艺艺系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思政部讲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我国在文化建设、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思想和新论断,是我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更高阶层、更为透彻的认知。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和思政教育活动中,能够进一步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引导青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学生思政修养。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坚持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在文化发展中,要坚持在保护的基础上传承、传播与创新发展我国文化。其次,要实现“时”与“势”的统一,“时”为时代脉搏,“势”指要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遵从人民意愿和期盼。最后,体现“魂”与“根”的融合,要平衡与协调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魂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根系”的关系。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的实践路径
(一)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加强高校思政课的统筹布局
要立足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思想、新理念“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部署要求,并且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统一引领下整体谋划和全面规划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开展思政课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进行备课,加强课堂管理、完善考试及评价机制,探寻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完全深入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多重路径。
(二)积极寻求两者的共通之处,融入及完善思政课教学内容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要在充分把握各门思政理论课程内在逻辑、结构框架的基础上,将各门课程知识要点联系起来,既要讲求理论知识的翔实、准确和全面,也要避免出现内容冗余和交叉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框架。如可以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时间及历史为线索,沿着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脉络,将习近平文化思想置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中予以阐释,引领学生充分领悟中国共产党带领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进步,感悟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智慧之光,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其次,思政课程教师可以将新时代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真实案例和鲜活故事作为教学材料。如打造和建设现代文化小镇、传统文化元素在电影及游戏设计中的引入和运用、红色旅游等内容,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文化理论提供现实支撑,从而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一些较为晦涩的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思政课教学内容。
(三)创新两者融合路径与方式,实现深度融合
首先,教师要改变原先单一的讲授方式,结合教学主题和课程内容,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并要采用辩论式、案例式、探究式及启发式等形式组织知识,如采取辩论式手段,围绕现代文化发展中的一些热门议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从而使其可以灵活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及方法思考和分析问题,进而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其次,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并要注重通过搜集与整理习近平文化思想相关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和音频影像。此外,还可以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增强思政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更多学生的积极参与,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四)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更好对接
要将思政课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善用社会“大课堂”,丰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内容,推动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外的更好对接与双向联动。对此,高校要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一方面,组织和开展与“中华传统文化节”“古诗词大会”“文学经典诵读”“红色精神永传承”等相关主题的多种实践活动,并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以便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另一方面,通过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遗址、教育基地和文化馆,以及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和下乡活动,使学生可以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切实感受,近距离体悟、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从而增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的理解,完成教育的闭环。
三、结语
综上所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认识论及方法论、“体”与“用”的辩证统一等优势,能够更好地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蓄能。基于此,高校应当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加强高校思政课的统筹布局,积极寻求两者的共通之处,以更好融入及完善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升教育实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基金项目:2024年度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西安高校思政课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24ZD31);2024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研究”(24JDSZK095)
薛艺艺系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思政部讲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