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功能的主要内容
文章字数:2623
崔羚梓
文化无时无刻不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思想和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体系建构的重要一环,与人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是文化淬炼、进步、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涵养人民精神体系的重要平台,利用这样一个平台去促进社会主义社会良好的风气,引导人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引导文化向我国倡导的主流文化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大意义所在。以下,将就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功能的主要内容展开。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功能中的目的性选择
(一)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流文化
文化发展拥有一套循环往复的内在体系,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与引领作用的是主流文化,其潜藏着社会文化发展的发展逻辑,为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树立框架。想要认识了解一个国家民族的核心价值及精神谱系,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其主流文化。
历史上每一个不同的时代都会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自己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在原始社会环境中,主要体现为集体内部发展时形成的平等思想以及原始共产主义性质萌芽的文化;对于在极端不平等背景下产生的奴隶社会而言,其主流文化是奴隶主始终拥有对奴隶各个方面的充分剥夺;发展至封建社会,主流文化则具象化体现在农民对地主二者阶级身份的差异——单方面依附上。普遍而言,国家规定主流文化的方式,都是在建立完善制度体系的同时提高人民大众的道德水准,从而主导文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当代中国鲜明的特征,在当前各民族文化纷呈的国际背景下,它始终致力于融合各家之长,走在文化发展最新前沿,成为人类先进文化。就中国的社会文化发展而言,正是主流文化的主导性,为文化发展指引着方向。例如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有制,通过政府建立制度,来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向公有制方向并进,其他所有制成为了公有制的完善成分。主流文化的主导性在这里得以体现。
对于追求先进的社会而言,发展是主流文化得以进步的第一途径,而坚实经济基础是发展的前提。所以,经济建设是所有文化类型最重要的选择,再延伸来看,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坚持创新、把握核心科技,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科技始终立于引领潮流的最前沿。综上,主流文化对于其他任一文化而言,都存在着普遍且广泛的影响。
(二)引导亚文化发展与抑制反文化滋长
文化的形态多种多样,就人类文化发展过程而言,除主流文化外还会衍生出一批形态各异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形态在同一场域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并非每一种文化形态或具体的文化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亚文化是指相对于主流文化的特殊文化群体和文化现象,其与主流文化的关系是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第一,亚文化的存在形式丰富多彩,一些发展环境中无法由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所彻底替代。第二,亚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所展现的形态各异,其庞大的文化来源与受众群体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供了更多与众不同的可能。如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通过各不同文化的良性辩论,给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为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尤其是文化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推动大众的文化参与积极性及道德水准提升。现代社会各种文化纷至沓来,其对中国当今文化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是不可忽略的。第三,亚文化多种多样的范围及其产生环境对主流文化多样性发展有相当的促进作用。如多样小众文化对主流文化的补充,又如外来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思潮的补充丰富等。
反文化,即对立文化、反主流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亚文化的恶劣性质分支。反文化诞生的初始意义就是抨击主导性文化的主体地位,不承认现代社会形成的真理及价值观。此类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会随着历史的进程被逐渐淘汰,但同时也需要主流文化的抑制。
思想政治教育所维护和传播的是主流文化,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主流文化会积极吸收传播符合其价值目标取向的社会观点,另一方面会过滤那些与其价值目标不相符的思想。文化选择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拥有的特质:选择同类文化,抑制反文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功能中的创造性选择
(一)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扬弃
顺应历史发展的逻辑可以总结出,现有的文化是以既有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前一代的资金生产力等传给下一代,然后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物质生产力以及关系虽然是上一代创造的,但是它传给下一代使得下一代的人群获得一定发展以及新的生活条件”,思想政治教育螺旋上升的进步过程,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在理性对待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化的创新及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面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新时代之路,在“两个结合”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要结合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谱系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先进空间。首先不可忽略的是,传统文化涵养中华民族,形成并不断丰富民族精神谱系,同时不可否认地继承了一些落后迂腐的陈旧思想,其局限性会直接导致人民思想道德修养水准反向发展,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脱离表面的本质性批判,过滤掉不利于与时代同频发展的过时文化,这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目标相符,有益于形成文化和谐发展的良性场域。再者,思想政治教育有鲜明的特色,扬弃性地选择其内容、原则、方法,能够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发展。
(二)批判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文化是国家之灵魂、民族之意识,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如潮水袭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民众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更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为着力点,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层面的开放促进着国民生活方式的丰富多样化发展,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积极性创造性。与此同时,也滋长出违背社会主义发展科学要求、有损社会主义和谐发展要求的情况,例如拜金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强烈的个人主义等。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扬弃”地批判吸收外来文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繁荣。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其他文化的选择吸收以及创新,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需要,同时也符合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题要求。经过转化后的外来文化精华,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接受检验,并通过兼收并蓄和综合创新的结合,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就是批判及吸收的意义所在。
崔羚梓系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2级硕士研究生在读。
文化无时无刻不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思想和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体系建构的重要一环,与人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是文化淬炼、进步、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涵养人民精神体系的重要平台,利用这样一个平台去促进社会主义社会良好的风气,引导人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引导文化向我国倡导的主流文化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大意义所在。以下,将就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功能的主要内容展开。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功能中的目的性选择
(一)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流文化
文化发展拥有一套循环往复的内在体系,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与引领作用的是主流文化,其潜藏着社会文化发展的发展逻辑,为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树立框架。想要认识了解一个国家民族的核心价值及精神谱系,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其主流文化。
历史上每一个不同的时代都会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自己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在原始社会环境中,主要体现为集体内部发展时形成的平等思想以及原始共产主义性质萌芽的文化;对于在极端不平等背景下产生的奴隶社会而言,其主流文化是奴隶主始终拥有对奴隶各个方面的充分剥夺;发展至封建社会,主流文化则具象化体现在农民对地主二者阶级身份的差异——单方面依附上。普遍而言,国家规定主流文化的方式,都是在建立完善制度体系的同时提高人民大众的道德水准,从而主导文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当代中国鲜明的特征,在当前各民族文化纷呈的国际背景下,它始终致力于融合各家之长,走在文化发展最新前沿,成为人类先进文化。就中国的社会文化发展而言,正是主流文化的主导性,为文化发展指引着方向。例如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有制,通过政府建立制度,来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向公有制方向并进,其他所有制成为了公有制的完善成分。主流文化的主导性在这里得以体现。
对于追求先进的社会而言,发展是主流文化得以进步的第一途径,而坚实经济基础是发展的前提。所以,经济建设是所有文化类型最重要的选择,再延伸来看,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坚持创新、把握核心科技,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科技始终立于引领潮流的最前沿。综上,主流文化对于其他任一文化而言,都存在着普遍且广泛的影响。
(二)引导亚文化发展与抑制反文化滋长
文化的形态多种多样,就人类文化发展过程而言,除主流文化外还会衍生出一批形态各异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形态在同一场域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并非每一种文化形态或具体的文化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亚文化是指相对于主流文化的特殊文化群体和文化现象,其与主流文化的关系是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第一,亚文化的存在形式丰富多彩,一些发展环境中无法由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所彻底替代。第二,亚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所展现的形态各异,其庞大的文化来源与受众群体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供了更多与众不同的可能。如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通过各不同文化的良性辩论,给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为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尤其是文化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推动大众的文化参与积极性及道德水准提升。现代社会各种文化纷至沓来,其对中国当今文化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是不可忽略的。第三,亚文化多种多样的范围及其产生环境对主流文化多样性发展有相当的促进作用。如多样小众文化对主流文化的补充,又如外来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思潮的补充丰富等。
反文化,即对立文化、反主流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亚文化的恶劣性质分支。反文化诞生的初始意义就是抨击主导性文化的主体地位,不承认现代社会形成的真理及价值观。此类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会随着历史的进程被逐渐淘汰,但同时也需要主流文化的抑制。
思想政治教育所维护和传播的是主流文化,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主流文化会积极吸收传播符合其价值目标取向的社会观点,另一方面会过滤那些与其价值目标不相符的思想。文化选择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拥有的特质:选择同类文化,抑制反文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功能中的创造性选择
(一)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扬弃
顺应历史发展的逻辑可以总结出,现有的文化是以既有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前一代的资金生产力等传给下一代,然后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物质生产力以及关系虽然是上一代创造的,但是它传给下一代使得下一代的人群获得一定发展以及新的生活条件”,思想政治教育螺旋上升的进步过程,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在理性对待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化的创新及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面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新时代之路,在“两个结合”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要结合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谱系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先进空间。首先不可忽略的是,传统文化涵养中华民族,形成并不断丰富民族精神谱系,同时不可否认地继承了一些落后迂腐的陈旧思想,其局限性会直接导致人民思想道德修养水准反向发展,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脱离表面的本质性批判,过滤掉不利于与时代同频发展的过时文化,这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目标相符,有益于形成文化和谐发展的良性场域。再者,思想政治教育有鲜明的特色,扬弃性地选择其内容、原则、方法,能够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发展。
(二)批判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文化是国家之灵魂、民族之意识,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如潮水袭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民众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更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为着力点,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层面的开放促进着国民生活方式的丰富多样化发展,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积极性创造性。与此同时,也滋长出违背社会主义发展科学要求、有损社会主义和谐发展要求的情况,例如拜金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强烈的个人主义等。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扬弃”地批判吸收外来文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繁荣。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其他文化的选择吸收以及创新,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需要,同时也符合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题要求。经过转化后的外来文化精华,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接受检验,并通过兼收并蓄和综合创新的结合,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就是批判及吸收的意义所在。
崔羚梓系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2级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