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关于人工智能和人类社会地位的思考
文章字数:1743
自1956年人工智能技术在达特茅斯会议上被提出以来,经历了几次高潮与低谷,直至今日,人工智能已经被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着便利,其技术更新速度超出了我们的现有需求,概念提出深度超越了我们的理解。近年来,机器人被赋予政治与法律地位,AlphaGo接连战胜两位围棋世界冠军,人工智能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并且呈逐步爬升的态势,那么,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成为社会的主人吗?
人工智能,其英文可书写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我们通常直接称其为英文缩写AI,是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主要用来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系统。AI可以用于提供智能助理和自动化服务,提高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在文化领域,AI的作用可以体现在文化创作、遗产保护、文化教育与传播,此外,AI还能够辅助教育者开发智能教学系统,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学习者提供沉浸式的文化学习体验。在文化研究和分析方面也显示出巨大潜力。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认为应该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出发理解人的本质,而社会关系就是人在社会实践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突出实践是一切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的本质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演化和发展的。这一观点突破了传统哲学中对人的本质的抽象理解,强调了人的现实性、社会性和历史性。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者的异化,实现人的解放。解放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使人能够在全面发展中实现自由和创造性的劳动。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但精神生产同样重要。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物质财富的创造,还包括文化、艺术、科学等精神财富的创造。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学中,广义的社会地位是指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反映了个体与社会整体的关系及与社会整体互动关系中的社会身份。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的社会地位可以理解为人的主体性地位。虽然现在人工智能技术未得到充分发展,但其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的主体性地位也会受到挑战。人工智能挑战传统伦理道德、挑战人的认知能力甚至对人的生存空间产生威胁。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威胁与挑战,人应该适应和利用人工智能,培养与人工智能协作的能力、构建人工智能与人类和谐共存的社会,秉持人工智能“向善而行”的原则,人工智能技术“向善而行”原则成为我们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需要遵守一大重要原则,也是人工智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的社会适应人都致力于建立一个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共生的社会。
回顾历史上每一次技术的革命与创新,都会对人类以及人类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资本主义各国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引起了社会结构的改变,新的社会问题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加强,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形成。以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将更加广泛,以ChatGPT为代表的一批人工智能应用铺面袭来。当然人工智能对人的主体地位造成一定威胁的同时也给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人类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角色是多维度的,包括引导者、创造者、监管者、创新者和全球治理的推动者。这些角色共同构成了人类在AI时代的主导地位,反映了人类对于AI技术未来发展的期待和责任。人类被视为智能机器的“牧羊人”、人类在AI时代需要发挥创造性思维和情感智能的作用。
马克思写道,“工人把工具当作器官,通过自己的技能和活动赋予它以灵魂,因此,掌握工具的能力取决于工人的技艺。相反,机器则代替工人而具有技能和力量,它本身就是能工巧匠,它通过在自身中发生作用的力学规律具有自己的灵魂,他为了自身不断运转而消费煤炭、机油等等(辅助材料),就像工人消费食物一样。”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将来自动化的机器体系会导致两个结果,即人的机器化和机器的人化。我们同样可以用来看今天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未来,我们期待人工智能能够实现更加和谐的人类与人工智能共同工作以及更加自然的人机交互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作者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人工智能,其英文可书写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我们通常直接称其为英文缩写AI,是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主要用来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系统。AI可以用于提供智能助理和自动化服务,提高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在文化领域,AI的作用可以体现在文化创作、遗产保护、文化教育与传播,此外,AI还能够辅助教育者开发智能教学系统,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学习者提供沉浸式的文化学习体验。在文化研究和分析方面也显示出巨大潜力。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认为应该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出发理解人的本质,而社会关系就是人在社会实践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突出实践是一切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的本质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演化和发展的。这一观点突破了传统哲学中对人的本质的抽象理解,强调了人的现实性、社会性和历史性。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者的异化,实现人的解放。解放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使人能够在全面发展中实现自由和创造性的劳动。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但精神生产同样重要。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物质财富的创造,还包括文化、艺术、科学等精神财富的创造。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学中,广义的社会地位是指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反映了个体与社会整体的关系及与社会整体互动关系中的社会身份。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的社会地位可以理解为人的主体性地位。虽然现在人工智能技术未得到充分发展,但其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的主体性地位也会受到挑战。人工智能挑战传统伦理道德、挑战人的认知能力甚至对人的生存空间产生威胁。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威胁与挑战,人应该适应和利用人工智能,培养与人工智能协作的能力、构建人工智能与人类和谐共存的社会,秉持人工智能“向善而行”的原则,人工智能技术“向善而行”原则成为我们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需要遵守一大重要原则,也是人工智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的社会适应人都致力于建立一个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共生的社会。
回顾历史上每一次技术的革命与创新,都会对人类以及人类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资本主义各国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引起了社会结构的改变,新的社会问题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加强,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形成。以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将更加广泛,以ChatGPT为代表的一批人工智能应用铺面袭来。当然人工智能对人的主体地位造成一定威胁的同时也给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人类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角色是多维度的,包括引导者、创造者、监管者、创新者和全球治理的推动者。这些角色共同构成了人类在AI时代的主导地位,反映了人类对于AI技术未来发展的期待和责任。人类被视为智能机器的“牧羊人”、人类在AI时代需要发挥创造性思维和情感智能的作用。
马克思写道,“工人把工具当作器官,通过自己的技能和活动赋予它以灵魂,因此,掌握工具的能力取决于工人的技艺。相反,机器则代替工人而具有技能和力量,它本身就是能工巧匠,它通过在自身中发生作用的力学规律具有自己的灵魂,他为了自身不断运转而消费煤炭、机油等等(辅助材料),就像工人消费食物一样。”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将来自动化的机器体系会导致两个结果,即人的机器化和机器的人化。我们同样可以用来看今天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未来,我们期待人工智能能够实现更加和谐的人类与人工智能共同工作以及更加自然的人机交互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作者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