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实践导向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宗秀秀
文章字数:1785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始终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实践导向下,需要学生有更扎实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在教学中有效应用。但当前学前儿童社会课程课程的教学工作存在过于理论化,教学内容散乱,教学形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以及实践内容缺失等问题。因此,针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得。对此,文章将对如何实现实践导向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一系列探索。
  一、优化理论教学工作,为实践打好基础
  首先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一是要对教材进行优化整合。调整教材使教材更加具有实用性和条理性,方便学生进行课程的学习,同时方便课堂上教师进行讲解,提高课堂效率。二是要完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添加儿童社会教育的事例以及儿童社会教育最前沿的理论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也为在实践中的应用打好基础,鼓励学生去自由讨论,保持教学内容始终具有先进性同时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三是开展教学研讨。教师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完善教学备案,优化教学内容。四是教师注重学生反馈。对学生的需求加以重视,比如可以在班级内设置意见箱,合理采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创造更贴近实践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学生将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以及觉得教师做得不够的部分及时向教师反馈,教师做出回应,不断优化调整教学内容。
  其次是保证学生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一是将考勤率作为成绩的一部分,确保学生参与。参与是学习的前提,我们需要严格规章制度,规避学生逃课行为。二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以最终考核作为学生评价标准的情况,将课堂提问和随机抽查作为考核的一部分,随机性能够保证对学生学习情况最真实的把控,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学习成效,同时推进学生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参与。三是融入一些小讲课比赛之类的活动,提高课堂趣味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落实实践教学工作,培育应用型人才
  首先是创新课堂形式,融入模拟情景进行教学。设定情景鼓励学生去扮演不同角色,以促使学生对实际课堂有所体会,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通过不同场景,不同角色,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对问题进行思考,进入幼儿园后能够通过儿童和家长的角度去进行思考,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例如假定儿童在幼儿园中与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其中一个小朋友对另外一个小朋友的物品造成损坏的情况下,需要如何进行处理。让学生从老师角度去体验如何对犯错的小朋友进行引导,安抚另外一个小朋友的情绪,同时对矛盾有效处理。并感受这种情况下儿童存在怎样的心理需求和会有怎样的行为反应,以及家长在此次矛盾中希望得到怎样的反馈,鼓励学生更全面地去思考应对。其次可以布置实践任务,组织学生去孤儿院与小朋友进行接触,加深其对儿童的了解。或者鼓励学生去和有小孩的家庭进行接触,了解家庭对儿童社会教育课程的需求。再次要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带领学生参与真实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学校与幼儿园建立合作,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训机会,促使学生可以参与到真实的实践过程中。最后要加入实践考核,检验实践教学成效,验收学生实践水平。例如提供选题,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去完成一份教案,并进行现场讲授,教师场下旁听并做出反馈和评价作为考核成绩,推动学生主动去实践,去练习,推动学生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情感共鸣,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与儿童进行交流,促使其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翻转课堂,推动学生暂代教师的职责去进行教学,老师以儿童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反馈,教师对自己在过往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再现,引导学生去思考,帮助学生了解应该如何去交流,让学生尝试去对接儿童心理,了解儿童真正需求。其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对行业内优秀教师的介绍,激发学生对本职业的热情。例如,在课堂中播放职业相关的纪录片,如《爱——中国幼教名师》,通过纪录片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在幼教行业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促使学生建立起对本职业的信心和自豪感,强化学生的道德情怀和思想觉悟。最后,学生自身的思想价值观念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会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四、结论
  实践导向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究要求人才具有更高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以及道德素养。对此,我们从这三方面着手,在培养人才上发力,希望对后续研究有所助力。
  作者系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