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究
张旭立
文章字数:1776
  摘要:地方高校在“双一流”创建过程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完善“三全育人”机制的可行性举措,本文以地方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为研究对象,聚焦课程思政主渠道作用,探究嵌入式、支撑式和补充式三种主要教学路径,分析育人特点与评价机制,着力加强和改进地方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立德树人;三全育人
  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抓手,是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地方高校在创建“双一流”过程中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挖掘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思政资源,进而探讨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实现路径,并提出了嵌入式、支撑式和补充式三种教学模式。
  一、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概念
  课程思政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教育理念,是国家从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而提出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变革。近年来,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地方高校在创建“双一流”过程中,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政教育仍是一项重要任务。
  二、研究生课程思政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就各国的思政教育情况来看,其对思政教育的理解是一致的,认为学校最主要的职责之一是重视思政教育,建立课堂的主渠道观念,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课程思政虽然是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其他国家也已经开展了在其他专业领域的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元素。以美国学者ErcanAvci的研究为例,他用五年时间,研究包括美国、瑞士、中国等多个国家有关思政教育的主要做法,指出思政教育的课堂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应当单独设置进行教授,另一种认为应当将思政教育的思想融入课程当中,该观点与我国课程思政所提倡的理念是一致的。对于正在努力争创“双一流”的地方高校,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首位就是对政治素质的教育培养,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更加注重的是专业理论和实践实训,往往忽视政治素质培养,这是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综上,研究生课程思政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拥有课程思政教学经验的教学者数量不充足、教学的资源缺乏、教学时间在设定上相对较少、课程结构在设定上还需完善。地方高校在“双一流”创建过程中,也应当从各国所面临的四个共同的问题入手,借鉴国外有益的思政教育经验,不断加强和改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三、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针对上述主要问题,探索出三种研究生课程思政主要教学路径,即:嵌入式、支撑式和补充式,并在某地方高校的矿业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点进行具体课程思政建设,实地调研部分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情况,按照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要求,运用实践分析方法,具体分析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思政资源、内容设计、实现路径,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对标“双一流”建设目标,对照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制定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研究生课程思政成效评价指标,要侧重考核三个方面的成效: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整合和挖掘成效、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融合成效、研究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成效,实践类“课程思政”评价指标还要侧重考核研究生实践过程中和实践总结中家国情怀的培养成效。同时,要及时将建设成效好、教学效果好的课程纳入示范课程,加大建设力度,并积极推广,不断激发其他教师的热情。对于成效不好的课程,要及时反馈评价意见和建议,帮助任课教师尽快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加快课程思政建设进度。经过建设和实践,三种教学路径均对相关专业研究生在思想引领、政治领航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较好实现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政教育,达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的。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在创建“双一流”的过程中,课程思政建设承担着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职责,应将研究生课程思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优化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思政资源、内容设计、实现路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和行业理想的一流拔尖创新人才,做到研究生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两者高度契合,对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生长点具有一定参考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