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
全球治理视域下的国际人才流动新趋势
董月娟
文章字数:1681
  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加速推进,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人才竞争。进入21世纪,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国际人才流动规模持续扩大,国际人才格局呈现出政府主导、结构变化、区域流动多元并存等新趋势。从全球治理视域下进一步探究国际人才流动的新趋势、挑战及应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政府主导的特征更为显著,高层次人才竞争更为激烈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入人才竞争大战,国际人才流动政策更加突出政府主导性及顶层统筹规划。金砖国家“巴西”2011年启动“万人精英计划”,重点提升巴西在工程、数学等领域竞争力。同年,巴西科技部出台提出“科学无国界”计划,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英国于2021年启动“图灵计划”(Turing Scheme),加大对本国人才跨国学习、培训和工作资助力度。日本自2012年起确立了“高级人才积分制”,通过放开永久居留准入、扩大人才认定范围、缩短门槛居住时间等吸引人才流入。
  主要发达国家的人才政策实践充分反映了以政府为主导的趋势。政策要点包括三部分,一是长期持续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二是教育、移民、服务贸易等多领域相结合的顶层规划,推进人才流入与流出相结合;三是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度不断加大。
  二、人才储备资源相对丰富与结构性失调并存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劳动力数量及质量都得到了整体提升。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信息,2021世界人口增至78.36亿,创历史新高,其中劳动力总数达34.5亿人,国际人才交流具有较为丰富的储备潜力。
  与此同时,国际人才流动的结构性失调依然并存。尽管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中心的人才跨国流动格局逐渐松动,出现了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之间人才交换、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回流的“多中心”人才跨国流动趋势,但国际人才流动仍呈现出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的相关性。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发了新一轮对高端人才和务实人才的同步需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大幅度增加高层次人才配额的同时也加大对蓝领等务实技能人才的争夺,全球范围内的人才流动结构性失调开始显现。
  三、人才流动的数字化特征更为鲜明
  当今世界多极化、工业4.0、万物互联趋势愈发明显,信息化的快速迭代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成为国际人才流动的催化剂和助推剂,正不断变革全球人才流动的形态。
  第一,数字化、信息化的突破为传统交流模式开拓了新的视野,减少了人才交流合作的交易成本,提升了决策反应速度和精度。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了多主体、跨时空的交互,便利了交流渠道和途径,为更为广阔的国际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平台搭建提供了技术支持。第二,信息化的转型对人才需求结构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互联网平台就业人员大幅增加,也出现了互联网平台“众包”等劳动交易方式,大量跨越时区劳动者可以更大范围地参与到不同地区间劳动市场。第三,信息技术的升级不断更新着人才交流模式。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网络化等技术可将人才数据库化为人才图谱、人才地图,与产业发展、技术升级相贯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有效优化数据库等信息系统,为数据使用带来更广泛的场景。
  四、结论和建议
  面对全球治理视域下国际人才流动的新趋势,我国国际人才交流机遇与挑战并存,受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等各类因素变动影响及国内外产业结构转型波动更为明显。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宏观、多元、动态追踪的人才政策视角,构建更为宏观有效的全球治理人才政策研究范式,注重面向全球产业和科技发展前沿,面向全球范围构建更为宏观有效的人才引进及留存机制尤为重要。同时,国际人才流动政策应进一步因应人口、经济、科技形势的变化,从供给侧、需求侧、政策环境同步考虑,增强政策的联动性及执行度,进一步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现状及对策研究”(20230305016);2023年河北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项目“场域理论视角下地方高水平大学全球胜任力培养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S23YX018)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交流中心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