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浅析高校铁路特色文化的构成
文章字数:3084
党的第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我们国家文化已经发展进入到新时代,而文化建设目前也成为今后我们国家战略一个比较重要的发展布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应该传播正能量,更应该将文化与中华民族形成的优秀传统、宝贵精神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育人目的。
一、交通类院校的创办
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我国大门,伴随着英俄法日帝国主义列强的种种血腥殖民侵略,西方将各种科技文明的工具设备以及西方各种生产技术先后传入我国,铁路工程技术也随之传入,吴淞铁路是当时我国第一条独立运营的铁路,是英国在我国上海境内铺设的,1881年,清政府重新修筑了第一个官办铁路——唐胥铁路,后来,清政府又出资兴建了京张铁路,由詹天佑工程师主持修建,这座铁路称得上是近代以来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主捐资和修建的铁路。
民国初创,又陆续投资修筑起了几条铁路,但是都由于国家处于极度内忧外患之际,铁路业务发展缓慢而曲折,自新中国铁路局成立通车后,相继修筑成了我国解放后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第一条高速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铁路事业更是蓬勃发展。
伴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交通类院校也开始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或者是在高校内开设交通类专业,以便为铁路事业的发展提供和培养人才。
我国最早的交通类大学可以追溯到1896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后将南洋大学划归交通部,上海解放前,这所大学的师资力量被带到了台湾,成立”国立交通大学”。而交大在祖国大陆上剩余下来的部分便是上海交通大学,1956年原上海交大一部分学生西迁至现址西安以后,改为上海和西安两地办学,便渐渐形成为了我们现在熟知的上海交通大学校和西安交通大学。
另外唐山中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是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而北京的”交通管理传习所”又是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这便是我国著名交通类院校的开办历史。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交通类院校尤其是大专或高职院校开始办学,很多交通类院校便是在1950年左右创办,后经历十年文革,多数学校发展停滞,而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发展。
我国高校相继开办起铁路类相关的专业,主要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号传输与控制、高铁乘务、轨道供电等等。
二、高校对铁路建设作出的贡献
百年来,高校为铁路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人才。高校承担着教书育人任务,为我国的铁路事业与发展源源不断得培养输送人才。大连交通大学,被称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工程师的摇篮”,已连续培养造就了八十余万的毕业生,大多数人在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就业,部分工程师已逐步成为轨道交通核心技术骨干。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七十多年来,为国家铁路部门和社会共培养起了约十万名高能科技人才,成为支撑中国的铁路工业和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进步的一支中流砥柱。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被誉为铁路“黄埔军校”,为行业培养了10万余名人才。
2.提供高科技。高校既是育人场所,同时也是科研场所,高校提供的各种高科技一定程度上直接为国家铁路网络的顺利修建运行提供较大的支撑作用,其中,北京交通大学工程为我国京张高铁实现安全快速运营,提供了无砟轨道设计技术、减振及降噪系统技术、跨区铁路间快速无缝线路技术等。
可见,高校具有前瞻性研究的特点能为铁路事业的发展注入科技创新的动力,为铁路提供高科技,真正做到了学术创新与实践应用的相结合。
3.参与铁路修建。一些高校则是直接参与了铁路的修建,兰州交通大学直接参与了青藏铁路修建,青藏铁路的修建可谓是克服了重重险阻,施工难度巨大,而兰州交通大学为青藏铁路的修建作出了重要贡献,西南交通大学参与了川藏铁路的修建,川藏铁路是继青藏铁路之外的我国第二条较难修筑的铁路,西南交大为川藏铁路的修建同样作出了同样贡献。另外还有山东职业学院,前身为济南铁路管理局中级技术学校,参与国家多条铁路干线建设,比较著名的是鲁中铁路。
4.提供场地。高校除了直接参与的铁路修建以及提供高科技之外,还能为国家铁路基础建设工程项目提供建设场地,如同济大学为京沪高铁建设提供场地。同济大学在2020年前建成了“风洞中心”,被称为“中国第一风洞”,京沪高铁曾经两次在这里完成了噪声数据的验证。
5.积极与国外合作,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项目。多所高校参与国外的合作,积极走出去,扩大其影响力,西南交通大学、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都与国外保持着合作,建立培训中心,并且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铁专业人才。
三、形成了具有铁路特色的高校文化
基于上述条件,高校内尤其是交通类学校形成了丰富多彩、具有铁路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下面分别从制度层面、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三个方面论述。
1.制度层面。一些高校内形成了具有铁路特色的制度文化,华东交通大学“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立现代产业学院,开设‘詹天佑班’‘卓越工程师班’‘中铁国际班’等特色班级;不断更新育人理念,实施‘天佑学子培育计划’,成立天佑学院,发挥天佑学院作为本科教育改革特区和试验基地的引领作用,着力打造具有领袖、领军潜质的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勇担培养铁路建设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命,将独具特色的军魂、路魂、燕赵魂的‘三魂’文化育人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所谓的军魂,便是我们坚持维护党坚持对整个军队有绝对坚强领导,不怕巨大牺牲,英勇拼搏,奉献祖国的战斗精神,路魂便是中华民族百年来中国铁路发展史上一代代中华儿女们为了我国铁路现代化修筑发展形成下来的筑路报国、兴路强国、团结、奉献牺牲的崇高精神,而燕赵魂指勇敢慷慨、刚强不屈的豪迈气概,古语里有云‘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即燕赵之风,由来已久。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将三魂融合在一起,将铁路文化、解放军精神、传统的燕赵之风融合一起,贯穿于育人体系培养全过程”。
另外还有很多高校的管理模式与学生工作后的铁路场所工作模式对接,形成了具有铁路特色的制度文化,使得学生的精神面貌具有“铁”的特色。
2.物质层面。在很多高校内都设置有校史馆,尤其是交通类高校的校史,便是一部具有铁路特色的高校发展史,西南交通大学的校史馆便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其“创建1896年,前身是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由北洋官铁路局创办。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学堂停办。1905年,学堂复建于唐山,改名为唐山铁路学堂。”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北京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都设置有校史馆,详细得记录着学校的历史,记录着学校与铁路发展之间的渊源,时刻提醒着学生应该牢记历史,不忘初心,铭记精神。
在物质层面,学校铁路建设元素还会体现在校园的各个建筑中,一些地方学校甚至将各种铁路元素都融合进校园中的各个角落,处处都体现出着浓厚的中国铁路特色文化,南京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有“浦口记忆”,“浓缩着中国铁路以及老浦口老火车站的悠久厚重人文历史,‘驿之林’用这些铁轨筑成,象征着人生驿站。”另外还有”天佑楼””铁路主题园”等,都是具有铁路元素的设施,散布在校园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院师生的精神世界。另外还有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西安交通工程学院等在校园内均有铁路元素。在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公园内还专门设有一个詹天佑广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建成了陕西首家铁路文化教育馆。设在退役后的双层客车上,“分为路漫漫其修远兮——肇始、有志者,事竟成——更迭、追星逐月日千里——裂变、君子自强不息——新途”四个单元,将中国铁路发展史以图像、视频、物品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让师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百年来我国铁路发展的曲折艰辛历程。
作者系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
一、交通类院校的创办
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我国大门,伴随着英俄法日帝国主义列强的种种血腥殖民侵略,西方将各种科技文明的工具设备以及西方各种生产技术先后传入我国,铁路工程技术也随之传入,吴淞铁路是当时我国第一条独立运营的铁路,是英国在我国上海境内铺设的,1881年,清政府重新修筑了第一个官办铁路——唐胥铁路,后来,清政府又出资兴建了京张铁路,由詹天佑工程师主持修建,这座铁路称得上是近代以来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主捐资和修建的铁路。
民国初创,又陆续投资修筑起了几条铁路,但是都由于国家处于极度内忧外患之际,铁路业务发展缓慢而曲折,自新中国铁路局成立通车后,相继修筑成了我国解放后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第一条高速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铁路事业更是蓬勃发展。
伴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交通类院校也开始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或者是在高校内开设交通类专业,以便为铁路事业的发展提供和培养人才。
我国最早的交通类大学可以追溯到1896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后将南洋大学划归交通部,上海解放前,这所大学的师资力量被带到了台湾,成立”国立交通大学”。而交大在祖国大陆上剩余下来的部分便是上海交通大学,1956年原上海交大一部分学生西迁至现址西安以后,改为上海和西安两地办学,便渐渐形成为了我们现在熟知的上海交通大学校和西安交通大学。
另外唐山中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是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而北京的”交通管理传习所”又是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这便是我国著名交通类院校的开办历史。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交通类院校尤其是大专或高职院校开始办学,很多交通类院校便是在1950年左右创办,后经历十年文革,多数学校发展停滞,而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发展。
我国高校相继开办起铁路类相关的专业,主要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号传输与控制、高铁乘务、轨道供电等等。
二、高校对铁路建设作出的贡献
百年来,高校为铁路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人才。高校承担着教书育人任务,为我国的铁路事业与发展源源不断得培养输送人才。大连交通大学,被称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工程师的摇篮”,已连续培养造就了八十余万的毕业生,大多数人在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就业,部分工程师已逐步成为轨道交通核心技术骨干。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七十多年来,为国家铁路部门和社会共培养起了约十万名高能科技人才,成为支撑中国的铁路工业和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进步的一支中流砥柱。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被誉为铁路“黄埔军校”,为行业培养了10万余名人才。
2.提供高科技。高校既是育人场所,同时也是科研场所,高校提供的各种高科技一定程度上直接为国家铁路网络的顺利修建运行提供较大的支撑作用,其中,北京交通大学工程为我国京张高铁实现安全快速运营,提供了无砟轨道设计技术、减振及降噪系统技术、跨区铁路间快速无缝线路技术等。
可见,高校具有前瞻性研究的特点能为铁路事业的发展注入科技创新的动力,为铁路提供高科技,真正做到了学术创新与实践应用的相结合。
3.参与铁路修建。一些高校则是直接参与了铁路的修建,兰州交通大学直接参与了青藏铁路修建,青藏铁路的修建可谓是克服了重重险阻,施工难度巨大,而兰州交通大学为青藏铁路的修建作出了重要贡献,西南交通大学参与了川藏铁路的修建,川藏铁路是继青藏铁路之外的我国第二条较难修筑的铁路,西南交大为川藏铁路的修建同样作出了同样贡献。另外还有山东职业学院,前身为济南铁路管理局中级技术学校,参与国家多条铁路干线建设,比较著名的是鲁中铁路。
4.提供场地。高校除了直接参与的铁路修建以及提供高科技之外,还能为国家铁路基础建设工程项目提供建设场地,如同济大学为京沪高铁建设提供场地。同济大学在2020年前建成了“风洞中心”,被称为“中国第一风洞”,京沪高铁曾经两次在这里完成了噪声数据的验证。
5.积极与国外合作,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项目。多所高校参与国外的合作,积极走出去,扩大其影响力,西南交通大学、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都与国外保持着合作,建立培训中心,并且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铁专业人才。
三、形成了具有铁路特色的高校文化
基于上述条件,高校内尤其是交通类学校形成了丰富多彩、具有铁路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下面分别从制度层面、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三个方面论述。
1.制度层面。一些高校内形成了具有铁路特色的制度文化,华东交通大学“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立现代产业学院,开设‘詹天佑班’‘卓越工程师班’‘中铁国际班’等特色班级;不断更新育人理念,实施‘天佑学子培育计划’,成立天佑学院,发挥天佑学院作为本科教育改革特区和试验基地的引领作用,着力打造具有领袖、领军潜质的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勇担培养铁路建设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命,将独具特色的军魂、路魂、燕赵魂的‘三魂’文化育人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所谓的军魂,便是我们坚持维护党坚持对整个军队有绝对坚强领导,不怕巨大牺牲,英勇拼搏,奉献祖国的战斗精神,路魂便是中华民族百年来中国铁路发展史上一代代中华儿女们为了我国铁路现代化修筑发展形成下来的筑路报国、兴路强国、团结、奉献牺牲的崇高精神,而燕赵魂指勇敢慷慨、刚强不屈的豪迈气概,古语里有云‘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即燕赵之风,由来已久。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将三魂融合在一起,将铁路文化、解放军精神、传统的燕赵之风融合一起,贯穿于育人体系培养全过程”。
另外还有很多高校的管理模式与学生工作后的铁路场所工作模式对接,形成了具有铁路特色的制度文化,使得学生的精神面貌具有“铁”的特色。
2.物质层面。在很多高校内都设置有校史馆,尤其是交通类高校的校史,便是一部具有铁路特色的高校发展史,西南交通大学的校史馆便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其“创建1896年,前身是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由北洋官铁路局创办。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学堂停办。1905年,学堂复建于唐山,改名为唐山铁路学堂。”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北京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都设置有校史馆,详细得记录着学校的历史,记录着学校与铁路发展之间的渊源,时刻提醒着学生应该牢记历史,不忘初心,铭记精神。
在物质层面,学校铁路建设元素还会体现在校园的各个建筑中,一些地方学校甚至将各种铁路元素都融合进校园中的各个角落,处处都体现出着浓厚的中国铁路特色文化,南京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有“浦口记忆”,“浓缩着中国铁路以及老浦口老火车站的悠久厚重人文历史,‘驿之林’用这些铁轨筑成,象征着人生驿站。”另外还有”天佑楼””铁路主题园”等,都是具有铁路元素的设施,散布在校园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院师生的精神世界。另外还有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西安交通工程学院等在校园内均有铁路元素。在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公园内还专门设有一个詹天佑广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建成了陕西首家铁路文化教育馆。设在退役后的双层客车上,“分为路漫漫其修远兮——肇始、有志者,事竟成——更迭、追星逐月日千里——裂变、君子自强不息——新途”四个单元,将中国铁路发展史以图像、视频、物品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让师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百年来我国铁路发展的曲折艰辛历程。
作者系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