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
浅析高校共青团干部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阮仁斌
文章字数:1776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共青团干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不仅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领者和服务者。深入研究高校共青团干部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对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共青团干部的角色定位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

  党建带动团建是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建设的重要途径。[1]共青团干部肩负着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跟党走的政治使命,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学生成长成才的服务者
  共青团干部应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组织有益活动,如志愿服务、学术竞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者
  共青团干部要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高校共青团干部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具体表现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2]共青团干部要通过组织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向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共青团干部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性项目作业,锻炼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带领学生参加创新竞赛、科技竞赛等,拓宽思路;鼓励学生加入科研团队,协助老师进行科研工作。
  (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共青团干部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策划各类文化活动,如文化艺术节、读书节等,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挖掘和整理学校的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精神,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提升高校共青团干部在学生教育管理中作用的策略
  (一)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政治素养,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二)创新工作方法
  运用新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文化活动、发布信息资讯等。推进项目化运作,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分解为具体的项目,实行项目化管理,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协同合作,与学校其他部门,如学工部、教务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三)完善工作机制
  尽管当前高校学生组织都有各自的规章制度,但这些规章制度缺乏科学的考核指标,而且考核指标主观判断多,客观量化考核少,评判学生干部优秀与否缺乏科学性。[3]为此,需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共青团干部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和综合评价。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共青团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晋升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论
  高校共青团干部在学生教育管理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关键作用。共青团干部作为思想的引领者,以先进的理论和积极的价值观,为学生点亮前行的道路,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总之,高校共青团干部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力量,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优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丁洁.地方高校基层团建工作和团干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78):246-248.
  [2]习近平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EB/OL].新华网.2020-6-2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1671026806542410960&wfr=spider&for=pc.
  [3]余钦.斯金纳强化理论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4):81-83.
  基金项目:安徽艺术学院共青团理论研究课题《高校共青团干部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研究》(编号:gqtktzd2024004);安徽艺术学院校级科研社科重点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现代墙绘风格与发展研究》(编号:2023xjky0005);安徽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安徽非遗原生态保 护 与 赋 能 乡 村 振 兴研 究》(2022AH052017)
  作者系安徽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