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科技赋能让水下建筑更安全
文章字数:1275
  近日,我省干线航道某船闸闸门出现“病情”,接到通知后,安徽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水下工程多功能检测移动平台(综合检测车)第一时间开赴现场,水下机器人立即下水作业。几分钟后,船闸闸门“病灶”信息清晰显示,原来船闸闸门受洪水强力冲击出现变形撕裂。这为业主单位及时加固除险提供精准靶向,确保过闸船只及时通行。
  港口、船闸、桥梁、大坝等水下建筑隐蔽性强、病害几率大,检测和养护难是行业痛点。据统计,全省共有公路桥梁4万余座,航道6600多公里,水库大坝100多座,船闸50余座。这些水下建筑容易发生冲刷、侵蚀、裂缝、破损、管涌、沉降等病害,带来安全隐患。
  针对水下建筑病害诊断痛点,安徽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成功研发水下工程多功能检测移动平台。该平台通过多维度(水下的水下机器人平台、水面的无人船平台、水上的无人机平台)检测系统集成控制及智能算法等技术运用,实现专项检测、环境监测、现场指挥、应急救援四大功能和快速化反应、智能化检测、自动化预警、集成化处置,可广泛应用于水下工程检测、水下地形地貌扫测、水上应急搜救等领域,大幅提升水下工程综合检测效率、能力和水上应急救助等能力,该项目已入选安徽省交通运输厅2023年度交通运输场景能力清单和2024年度基层应急社会化服务优秀案例,应用前景广阔。
  “跟传统的人工水下探摸检测相比,智能化综合检测系统节约了成本,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准确性和安全性。”“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称号获得者、安徽省领航水下工程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升说。
  随着桥梁、港口码头、船闸、水库大坝等水下建筑运营时间增加,水下建筑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如果病害无法得到及时处理,一旦出现重大安全隐患,极易引发重大灾难,直接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此,我院经过近四年的不懈努力,持续攻坚了水下建筑健康诊治系列‘卡脖子’问题。培养技术核心团队,建成了一个水下建筑健康诊治省级创新平台,研制了填补国内外空白的水下建筑健康诊治(桥梁、港口、船闸、大坝、航道等)系列‘首版次’地方标准和技术专利,研发了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水下工程多功能检测移动平台(综合检测车)’和‘船闸闸室浮式系船柱智能监测仪’等,诊治一批典型病害,形成一批在国内有示范引领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
  “安徽作为水运大省,正加快建设水运强省,这为水下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我们制定了新质生产力培育清单,围绕行业难点、痛点持续开展技术攻关,服务水运行业高质量发展。”安徽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党总支书记、董事长、院长汪凡文介绍,围绕水下工程健康诊治关键核心技术,省交科院加强研发攻关,打造“创新链”、培育“价值链”,合资成立安徽省领航水下工程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将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临跨河建筑物水下工程检测与养护成套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截至目前,已成功应用在省内外15座船闸、43座港口、10余座桥梁、2座大坝水下健康诊断和淮河、沙颍河、芜申运河、合裕线、沱浍河等6条共800余公里航道电子航道图水下地形扫测,同时在港口码头汛期施工应急抢险、航道扫障清障保通、船闸闸门故障检修中实战实用。 (范克龙 张彩莉)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