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秧苗“盖被”,破解稻田除草难
文章字数:694
近日,笔者来到六安市金安区孙岗镇昭庆村。小麦归仓后,一台台插秧机又忙碌了起来,一排排秧苗在水田里抬起了头。
在春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200亩试验田,与别的地块明显不同,秧苗被栽种在黑色地膜上。
“这台覆膜插秧机加装了全自动覆膜设备,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完成全部插秧作业。插秧机的前轴会自动将地膜平铺在土壤表面,后轴将地膜刺破后把秧苗直接插到洞里。”合作社负责人朱云飞表示,这样一台覆膜插秧机,每天可以插秧40余亩。
水稻田为什么要盖上一层“被子”?朱云飞告诉笔者,在种植有机、绿色水稻时,除草一直都是一大难题。“通过薄薄的一层地膜,能够控制水稻生长环境,抑制90%以上的杂草生长,不再需要打除草剂。”朱云飞说,使用地膜的好处不仅如此,夏日里,地膜还能有效减少水分蒸发,能节水七成;随着水分蒸发的减少,也有利于水肥的保持,从而有效减少肥料的使用;90天后,使用生物秸秆制作的地膜会自然降解,成为水稻生长中的养分。
“采用覆膜插秧技术后,通过保水保肥、增温增产,可以有效地降低灌溉、除草等环节所需要的人工和农资成本,同时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朱云飞表示,他在试验田中专门划了一块地,一半覆膜、一半露天,进行对比,让周边的种植户一眼就看出覆膜插秧技术的优势。
“这是全区首例采用覆膜种植的稻田,如果金秋能有好收成,会在全镇进行推广。”孙岗镇农综站站长崔时奎说,全镇有11.17万亩耕地,流转50亩以上耕地的种粮大户430多户,将组织全镇种粮大户来试验田观摩学习,通过后期对使用覆膜机插秧技术的水稻产量、结构、品质等多方面数据进行综合考量,推动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促进当地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袁野)
在春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200亩试验田,与别的地块明显不同,秧苗被栽种在黑色地膜上。
“这台覆膜插秧机加装了全自动覆膜设备,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完成全部插秧作业。插秧机的前轴会自动将地膜平铺在土壤表面,后轴将地膜刺破后把秧苗直接插到洞里。”合作社负责人朱云飞表示,这样一台覆膜插秧机,每天可以插秧40余亩。
水稻田为什么要盖上一层“被子”?朱云飞告诉笔者,在种植有机、绿色水稻时,除草一直都是一大难题。“通过薄薄的一层地膜,能够控制水稻生长环境,抑制90%以上的杂草生长,不再需要打除草剂。”朱云飞说,使用地膜的好处不仅如此,夏日里,地膜还能有效减少水分蒸发,能节水七成;随着水分蒸发的减少,也有利于水肥的保持,从而有效减少肥料的使用;90天后,使用生物秸秆制作的地膜会自然降解,成为水稻生长中的养分。
“采用覆膜插秧技术后,通过保水保肥、增温增产,可以有效地降低灌溉、除草等环节所需要的人工和农资成本,同时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朱云飞表示,他在试验田中专门划了一块地,一半覆膜、一半露天,进行对比,让周边的种植户一眼就看出覆膜插秧技术的优势。
“这是全区首例采用覆膜种植的稻田,如果金秋能有好收成,会在全镇进行推广。”孙岗镇农综站站长崔时奎说,全镇有11.17万亩耕地,流转50亩以上耕地的种粮大户430多户,将组织全镇种粮大户来试验田观摩学习,通过后期对使用覆膜机插秧技术的水稻产量、结构、品质等多方面数据进行综合考量,推动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促进当地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