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让孩子们“因乐起舞”
文章字数:1110
人物名片:辛厚超,1987年生,中共党员,现担任芜湖市繁昌区平铺九年制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获得“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芜湖市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人物寄语:城里学校不缺我一个人,但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我会继续扎根这片乡村振兴的沃土,做这些孩子们的翅膀,助他们一臂之力,让他们飞得更高。
“注意节奏、气息啊,还要注意乐曲的流畅……”5月30日,在芜湖市繁昌区平铺九年制学校里,辛厚超正带领学生们进行鼓乐演奏。作为学校品德教育的一环,他在学校组建鼓乐队,为农村孩子们打造了一座“音乐殿堂”。
2010年刚刚大学毕业的辛厚超顺利通过考试,成为原平铺镇初级中学的一名乡村教师。刚踏上教学岗位,他的内心不禁有几分忐忑。
“直到我第一次走进教室,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注视着我,当歌声、琴声在教室响起,所有学生的眼睛都‘亮了’,当时我就知道,我来对了。”辛厚超回忆起刚执教的日子,孩子们眼里的光让他感觉到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
此后,他在认真备课上课的同时,课余组建竹笛、二胡、电子琴、合唱等兴趣小组,主导策划校园师生艺术节,积极参加市、县级文艺汇演、合唱比赛、器乐比赛,让孩子们在人生道路上“因乐起舞”。
2019年,辛厚超被借调到繁昌教育局,负责教育系统团委、少先队、德育、体卫艺等工作。在他的指导下,新港初中团支部荣获共青团中央授予基层团组织最高荣誉“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黄浒小学六(1)中队荣获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他撰写的德育论文在国家期刊《辅导员》发表,选派的队伍在团队活动中获得省级辅导员技能大赛特等奖、市级鼓号队队列表演赛特等奖等多项荣誉。
在辛厚超看来,教育孩子最关键的是培养良好的品德。2023年,他来到繁昌区平铺九年制学校就任,学校围绕品德教育,开展了鼓乐队、劳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同年10月,教育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考察组到繁昌区进行创建工作验收,平铺九年制学校作为验收点被专家组认可并顺利通过检查。
辛厚超带领学校老师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我们创新建立品格教育积分制,鼓励孩子们参加每一次的品格教育活动,根据表现争取相应的积分,学期结束在德育处领取奖品。”繁昌区平铺九年制学校大队辅导员王银花说,“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参与的欢乐。在锤炼品格的同时,唤起他们心中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作为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的参与者和践行者,辛厚超默默当好“蒲公英”,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孩子们的身上。
“我之所以选择留下来,是因为我觉得相比于城区学校,乡村学校的优秀教师资源更为短缺。”辛厚超告诉记者,孩子眼睛里闪动的光就是他心中的诗和远方,他会继续把爱和责任播撒在平铺这片乡村振兴的沃土上。 (安徽日报记者 阮孟玥)
人物寄语:城里学校不缺我一个人,但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我会继续扎根这片乡村振兴的沃土,做这些孩子们的翅膀,助他们一臂之力,让他们飞得更高。
“注意节奏、气息啊,还要注意乐曲的流畅……”5月30日,在芜湖市繁昌区平铺九年制学校里,辛厚超正带领学生们进行鼓乐演奏。作为学校品德教育的一环,他在学校组建鼓乐队,为农村孩子们打造了一座“音乐殿堂”。
2010年刚刚大学毕业的辛厚超顺利通过考试,成为原平铺镇初级中学的一名乡村教师。刚踏上教学岗位,他的内心不禁有几分忐忑。
“直到我第一次走进教室,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注视着我,当歌声、琴声在教室响起,所有学生的眼睛都‘亮了’,当时我就知道,我来对了。”辛厚超回忆起刚执教的日子,孩子们眼里的光让他感觉到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
此后,他在认真备课上课的同时,课余组建竹笛、二胡、电子琴、合唱等兴趣小组,主导策划校园师生艺术节,积极参加市、县级文艺汇演、合唱比赛、器乐比赛,让孩子们在人生道路上“因乐起舞”。
2019年,辛厚超被借调到繁昌教育局,负责教育系统团委、少先队、德育、体卫艺等工作。在他的指导下,新港初中团支部荣获共青团中央授予基层团组织最高荣誉“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黄浒小学六(1)中队荣获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他撰写的德育论文在国家期刊《辅导员》发表,选派的队伍在团队活动中获得省级辅导员技能大赛特等奖、市级鼓号队队列表演赛特等奖等多项荣誉。
在辛厚超看来,教育孩子最关键的是培养良好的品德。2023年,他来到繁昌区平铺九年制学校就任,学校围绕品德教育,开展了鼓乐队、劳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同年10月,教育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考察组到繁昌区进行创建工作验收,平铺九年制学校作为验收点被专家组认可并顺利通过检查。
辛厚超带领学校老师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我们创新建立品格教育积分制,鼓励孩子们参加每一次的品格教育活动,根据表现争取相应的积分,学期结束在德育处领取奖品。”繁昌区平铺九年制学校大队辅导员王银花说,“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参与的欢乐。在锤炼品格的同时,唤起他们心中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作为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的参与者和践行者,辛厚超默默当好“蒲公英”,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孩子们的身上。
“我之所以选择留下来,是因为我觉得相比于城区学校,乡村学校的优秀教师资源更为短缺。”辛厚超告诉记者,孩子眼睛里闪动的光就是他心中的诗和远方,他会继续把爱和责任播撒在平铺这片乡村振兴的沃土上。 (安徽日报记者 阮孟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