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肠套叠警报:宝妈须知,为宝宝安全护航
文章字数:1655
简介:肠套叠究竟是什么?
肠套叠,听起来可能有些医学化,但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解释:想象一下,一段肠子滑进了另一段肠子内部,形成了一种“望远镜收缩”的状况。这种医学上称为肠套叠的现象,会导致肠道阻塞,是一种比较常见且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
流行病学特点:
易发年龄:肠套叠主要影响4-36月龄的婴幼儿。发病率约为1.5‰-4‰,也就是说,每1000个宝宝里,可能有1-4个可能“中招”。其中80%-90%的病例出现在2岁以内的儿童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肠套叠的发生率逐渐降低。
常见人群:肠套叠还特别“重男轻女”: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两三倍。相比较而言,胖嘟嘟的宝宝更受肠套叠“青睐”。
病因:大多数肠套叠病例的具体原因不明确,称为原发性肠套叠。有研究认为,肠套叠的发病率有季节性变化的特点,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约30%的患儿在发病前有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继发性肠套叠则可能与多为肠道上存在病变有关,如Meckel憩室、息肉或肠重复畸形等有关。
治疗黄金时间:治疗肠套叠的关键是尽快诊断和治疗。如果在发病后的首48小时内接受治疗,通常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
就诊科室:怀疑肠套叠时应直接前往小儿外科急诊。越早治疗,宝宝痛苦越小,也能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诊断:孩子可能有肠套叠的症状有哪些?医生特别强调四大典型症状,需要家长特别注意。哭闹:肚子痛是肠套叠最初的症状。由于年幼的儿童无法明确表达疼痛,他们通常会表现出周期性的哭闹,每隔15-20分钟哭一次。疼痛发作间隙期间,孩子可能看起来正常且不表现出腹痛。初期症状可能与胃肠炎相似,但当疼痛加剧时,宝宝可能会出现脸色苍白,额头冒汗,甚至会蜷缩双腿或用手抓住腹部。呕吐:继哭闹之后,宝宝可能会呕吐。最初可能仅在喂奶或饮水后出现,呈奶块或食物状;如果肠套叠没有及时解决,呕吐物会逐渐变为黄绿色的胆汁样。便血:这是一个关键的警告信号。如果宝宝的大便呈暗红色,类似果酱,这表明肠管黏膜可能已经开始坏死,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就医。腹部包块:在一些肠套叠的宝宝右侧腹部可能摸到硬块,但这种包块并不总是立即显现。事实上,仅有少于15%的宝宝在就诊时表现出经典的三联症:腹痛、腹部腊肠样包块和果酱样大便。值得注意的是,高达20%的小婴儿没有明显的腹痛表现,约30%的宝宝既没有血便,也没有腹部包块。而一些较大的儿童可能仅表现出腹痛。
治疗策略:如何应对肠套叠。
当孩子展现出任一上述症状,或多个症状,家长应高度怀疑肠套叠的可能,并立即带孩子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以抓住关键的黄金治疗期。肠套叠的表现可能多样,因此对此症保持警觉尤其重要。
诊断步骤:在临床上,如果医生怀疑是肠套叠,通常会首先进行B超检查,这是诊断肠套叠的首选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确认诊断。
初级治疗方法:一旦诊断确定,如果条件允许,医生通常会采用水压灌肠疗法,这是一种非手术的治疗方式,通过向肠道内注入适量的液体以推动肠套叠部分复位,此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达95%以上。
面对复杂情况:如果肠套叠持续时间过长,或患儿已出现血便、肠穿孔、肠坏死等严重症状,那么手术治疗将成为必要。手术通常涉及切除坏死的肠段并进行必要的抗感染治疗。未能及时治疗的严重肠套叠可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痛苦,并对健康造成长远影响。
预防措施:如何降低儿童肠套叠的风险。
尽管肠套叠的具体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公认的观点是肠道的异常蠕动可能触发肠套叠。特别是在婴幼儿阶段,由于消化道发育尚未成熟,不易消化的食物可能会加重肠道负担,从而诱发肠蠕动紊乱。
为了预防肠套叠,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适量喂养:保持适当的喂养量非常重要。不要过量喂食,也不要食量不足。最佳的做法是按时按量给孩子进食,这有助于避免孩子的胃肠负担过重或者因饥饿而感到不适。
逐步添加新食物: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对于宝宝之前未尝试过的食物,一定要从少量开始,并逐渐增加食量,以帮助宝宝的消化系统逐步适应新的食物。
注意环境适宜:随着气候的变化,适时调整宝宝的穿着,避免因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刺激到小儿的胃肠道,引起蠕动功能紊乱。
(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姜磊)
肠套叠,听起来可能有些医学化,但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解释:想象一下,一段肠子滑进了另一段肠子内部,形成了一种“望远镜收缩”的状况。这种医学上称为肠套叠的现象,会导致肠道阻塞,是一种比较常见且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
流行病学特点:
易发年龄:肠套叠主要影响4-36月龄的婴幼儿。发病率约为1.5‰-4‰,也就是说,每1000个宝宝里,可能有1-4个可能“中招”。其中80%-90%的病例出现在2岁以内的儿童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肠套叠的发生率逐渐降低。
常见人群:肠套叠还特别“重男轻女”: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两三倍。相比较而言,胖嘟嘟的宝宝更受肠套叠“青睐”。
病因:大多数肠套叠病例的具体原因不明确,称为原发性肠套叠。有研究认为,肠套叠的发病率有季节性变化的特点,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约30%的患儿在发病前有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继发性肠套叠则可能与多为肠道上存在病变有关,如Meckel憩室、息肉或肠重复畸形等有关。
治疗黄金时间:治疗肠套叠的关键是尽快诊断和治疗。如果在发病后的首48小时内接受治疗,通常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
就诊科室:怀疑肠套叠时应直接前往小儿外科急诊。越早治疗,宝宝痛苦越小,也能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诊断:孩子可能有肠套叠的症状有哪些?医生特别强调四大典型症状,需要家长特别注意。哭闹:肚子痛是肠套叠最初的症状。由于年幼的儿童无法明确表达疼痛,他们通常会表现出周期性的哭闹,每隔15-20分钟哭一次。疼痛发作间隙期间,孩子可能看起来正常且不表现出腹痛。初期症状可能与胃肠炎相似,但当疼痛加剧时,宝宝可能会出现脸色苍白,额头冒汗,甚至会蜷缩双腿或用手抓住腹部。呕吐:继哭闹之后,宝宝可能会呕吐。最初可能仅在喂奶或饮水后出现,呈奶块或食物状;如果肠套叠没有及时解决,呕吐物会逐渐变为黄绿色的胆汁样。便血:这是一个关键的警告信号。如果宝宝的大便呈暗红色,类似果酱,这表明肠管黏膜可能已经开始坏死,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就医。腹部包块:在一些肠套叠的宝宝右侧腹部可能摸到硬块,但这种包块并不总是立即显现。事实上,仅有少于15%的宝宝在就诊时表现出经典的三联症:腹痛、腹部腊肠样包块和果酱样大便。值得注意的是,高达20%的小婴儿没有明显的腹痛表现,约30%的宝宝既没有血便,也没有腹部包块。而一些较大的儿童可能仅表现出腹痛。
治疗策略:如何应对肠套叠。
当孩子展现出任一上述症状,或多个症状,家长应高度怀疑肠套叠的可能,并立即带孩子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以抓住关键的黄金治疗期。肠套叠的表现可能多样,因此对此症保持警觉尤其重要。
诊断步骤:在临床上,如果医生怀疑是肠套叠,通常会首先进行B超检查,这是诊断肠套叠的首选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确认诊断。
初级治疗方法:一旦诊断确定,如果条件允许,医生通常会采用水压灌肠疗法,这是一种非手术的治疗方式,通过向肠道内注入适量的液体以推动肠套叠部分复位,此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达95%以上。
面对复杂情况:如果肠套叠持续时间过长,或患儿已出现血便、肠穿孔、肠坏死等严重症状,那么手术治疗将成为必要。手术通常涉及切除坏死的肠段并进行必要的抗感染治疗。未能及时治疗的严重肠套叠可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痛苦,并对健康造成长远影响。
预防措施:如何降低儿童肠套叠的风险。
尽管肠套叠的具体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公认的观点是肠道的异常蠕动可能触发肠套叠。特别是在婴幼儿阶段,由于消化道发育尚未成熟,不易消化的食物可能会加重肠道负担,从而诱发肠蠕动紊乱。
为了预防肠套叠,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适量喂养:保持适当的喂养量非常重要。不要过量喂食,也不要食量不足。最佳的做法是按时按量给孩子进食,这有助于避免孩子的胃肠负担过重或者因饥饿而感到不适。
逐步添加新食物: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对于宝宝之前未尝试过的食物,一定要从少量开始,并逐渐增加食量,以帮助宝宝的消化系统逐步适应新的食物。
注意环境适宜:随着气候的变化,适时调整宝宝的穿着,避免因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刺激到小儿的胃肠道,引起蠕动功能紊乱。
(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姜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