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干出响当当的许镇村
——许镇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沈剑驻村心得体会
文章字数:1355
  刚来许镇村不久,就下了一场暴雨,老党员李金保冲进我的办公室,怒气冲冲对我说:“沈队,你跟我去方村看看!”等我赶到小区时,整个小区被水淹了。围观群众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地势低”“排量小”“管道破”“池塘淤”……雨天内涝十余年了,已成为村民的一块“心病”。一个月里我接待上访群众22起,处理突发情况4次,村里的问题真不少,这是我们干部无能、无力还是无为呢?
  熟村情,一定要走访调研
  我归纳村里的问题主要反映为四个方面:一是群众不信任,二是集体收入少,三是房屋改建难,四是农业基础弱。
  工作队带着问题深入调研,几张凳子、围成一桌,大伙一起聊聊心里话,我们称之“院子谈心”,花了3个月完成遍访,752户一户不落,制定了驻村工作三年计划和许镇村五年规划,确定了“集体经济的引领村、融合发展的示范村、楼望田水的风貌村”这一发展目标,目标有了,就要真抓实干,确保“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
  夯基础,一定要加强党组织建设
  在党组织的建设上,我们是配班子、换脑子、定靶子。盛羊子同志有激情想干事,村“两委”换届之际当选了该村书记,开展村干部乡村振兴擂台赛,请专家来村里授课,带党员赴浙江学习先进理念、去周边县区学习先进做法,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真正做到“跳出南陵看许镇村”“跳出芜湖看许镇村”。
  想发展,一定要壮大村集体经济
  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是没有出路而是没有思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紧靠工业区,土地和厂房最吃香。我发现村部对面有一块空地闲置着,立即和村书记、村民组长、老党员协商,花了一个半月完成了62户的征地工作,争取1000万元建设9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目前厂房已交付使用,带动村民就业30人,增收110万元。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如今成为村集体收入新的增长点,作为服务类合作社,2022年收入100万元,2023年收入138万元。这两年村集体经济节节高升,蛋糕越做越大。
  求呼应,一定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想要抓住农民的心,就要解决农民心中的坎。解决内涝问题,说干就干。在积极对接水利部门后,争取项目资金250万元在梅雨季节前建成了排涝站。去年全村亮化工程的顺利实施,今年南陵县村级第一个口袋公园的全面建成,村庄规划的编制,蒲园新村的开工,反映的是民生,共情的是民心。
  谋长远,一定要深化农村改革
  农村要发展,必须要改革。我看了下村里的田,从2分到1亩大小不等,100多亩地分为300多块,工作队决心启动“小田变大田”项目。实施前,干部有顾虑,群众有担忧,广泛宣传“小改大”的意义和“三个不变”的原则,打开了大家的心结,将潘塘村76块“零碎田”变为现在的10块“规整田”,渠通了、地增了,每亩成本降低120元,租金增加300元。驻村以来,工作队争取项目18个,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许镇村各方面都在发生显著的变化。村集体收入由60万元增至540万元,由全县第18名上升至第6名,先后荣获安徽省“115”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试点村、芜湖市“双联双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称号,市级以上报道52篇次,特别是《驻村这一年-交心记》的广泛宣传,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两年驻村实践,付出很多,感悟很多。基层从来都不缺乏梦想,缺乏的是脚踏实地把梦想变成现实的人。全省乡村振兴大会刚刚召开,我们村闻风而动,稻蛙养殖引进来,红色物业走出去,“庭院经济”干起来,努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干出响当当的许镇村。
  (本版稿件由省选派办提供)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