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扎根一线 以实干谋求发展
——铜陵市枞阳县浮山镇太平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方敏心得体会
文章字数:1499
  2021年6月,我作为铜陵市第八批选派干部,由铜陵市建投公司选派到枞阳县浮山镇太平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以来,积极参与到太平村基层组织建设、集体产业发展、防返贫监测帮扶、村社治理等各项事务当中,与村“两委”共同围绕“强组织、兴产业、优治理、促振兴”的要求推进乡村振兴有关工作。现将驻村工作中的感悟总结如下:
  一、转变角色,加强学习,快速融入环境
  刚到农村工作的时候,深深感到自己是农村基层工作的“门外汉”,不再像以往一样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驾轻就熟,刚开展工作时,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因此一定要加强学习,把农业农村各项政策知识、法律法规等作为必修课,还要在工作实践中学习,学会和农民打交道,学习镇村干部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同时也要快速适应农村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把环境苦、条件差当做对自身的一种考验、一次历练。
   二、团结互助,通力协作,凝聚工作合力
  驻村干部与村党组织班子是否能够团结协作,与村“两委”的配合度够不够高是能否有力推进驻村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在工作中注重民主议事,坚持小事碰头商量,大事充分讨论、集体研究,各尽己长、分工协作,不盲目武断地灌输自己的理念,通过沟通交流逐步引导村干部转变思想,改变观念,形成工作上的合力。比如在我们解决村集体产业生产和销售等问题上,与村“两委”分工协作,村干部市场资源不足,主抓生产,驻村工作队一方面积极利用帮扶单位、政府采购等资源解决部分销售问题,另一方面发挥人脉推进销售体系建设,2021年太平村黄花菜成功实现与枞阳县蟹之都商贸、普农集团、铜陵申客隆连锁超市等市场渠道的合作。
  三、培养人才,夯实基础,推进产业发展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而推进村集体产业发展关键还是得看人。驻村工作两年多来,我有这样一种感触,在发展集体经济和村内其他事务交织的情况下,村干部的精力和能力,往往侧重于管理,而非经营,市场化经营水平限。因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人”的问题:一是拓宽人才遴选渠道,尤其是对经营类人才的补强,一方面立足本土能人发掘,吸引能人大户等各类型人才参与集体产业项目;另一方面推动村干部“转型”,鼓励村“两委”干部全面参与集体产业生产经营,培养真正懂经营、会干事的产业干部人才。二是引入市场主体,让成熟团队引领产业发展,利用成熟企业的市场经验和资源优势,弥补村集体市场化经营方面的不足,同时通过企业的管理和运营,带动村干部进行针对性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太平村近两年村集体产业发展,一方面通过分工,由村干部分别负责葡萄园和黄花菜基地项目,保障村集体产业持续经营,逐渐积累经营管理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市场主体,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模式,进一步强化管理,提高运营能力。
   四、产业示范,联农带农,促进农民增收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是发展集体产业的最终目的。驻村这两年多,我们在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开发就业岗位,积极宣传动员,组织有劳力、有意愿的村民到集体产业上务工就业,几年来,随着产业的发展,在村集体产业务工的村民人数逐年增加,支付村民的工资也成为产业成本支出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村集体实现了社会效益,老百姓得到了经济实惠。尤其是太平村黄花菜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亩均产值逐步达到5000元以上,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推广产业发展成果,向村民宣传产业经济效益,算清楚经济账,农户对发展产业的信心不断增强,逐渐有农户愿意通过承包经营或自己种植等方式参与产业,村集体则可以发挥在土地资源整合、技术服务和产品包销等方面的作用,帮助农户发展,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运作机制,真正实现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本版稿件由省选派办提供)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