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党建引领促振兴 产业发展助增收
文章字数:2951

方敏是铜陵市建投城投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2021年6月被选派到枞阳县浮山镇太平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以来,他带领工作队与村“两委”一道,积极推进太平村基层组织建设、集体产业发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村社治理等各项工作。尤其在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作为一名从企业选派的驻村干部,他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积极帮助太平村推进集体产业发展,几年来帮助太平村从全镇经济基础最薄弱的村,发展成全镇集体经济增收成效最明显的“明星村”,为村级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同时通过集体产业发展带来的增收效应,吸引农户参与到产业项目当中,带动农户就业增收。几年来,太平村先后获得“文明村镇”“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先后被列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全市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村”“全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试点村”,并保持多年全村无上访案件的治理成效。
深入调研摸准村情
作为农村工作经验不足的选派干部,他清醒的认识到驻村工作将与以往的工作经历有很大的不同,深知首先需要通过深入的调研,快速摸清摸准村情,才能更好地理清接下来的工作思路。位于枞阳县浮山镇西北部的太平村,曾是浮山镇唯一一个贫困村,村域面积5.4平方公里,有耕地3650亩,山场1850亩,水面1200亩,主要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全村辖有41个村民组,903户,3271人,实际在村人口不足1000人,三分之二以上人口外出务工,且居住在村的多数为老弱妇孺等弱劳动力或基本无劳动力人口。2017年太平村实现贫困村出列,村集体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到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仅有14万元。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他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一起,认真分析太平村发展的短板与不足,拟定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发展村集体产业为主线,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进而促进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
党建引领助力发展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任何工作的推动,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不容忽视。为此,他紧抓支部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建设一支富有活力的支部班子,激发党员大会责任感,真正让村党组织焕发活力。
抓团结,促融合。“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组织班子是否能够团结协作,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的配合度够不够高是能否有力推进驻村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工作中他注重民主议事,小事碰头商量,大事充分讨论、集体研究,提倡“相对分工、绝对合作”理念,工作上形成合力。驻村第一年正赶上全市基层党组织换届,他与驻村工作队积极参与到村“两委”换届的工作当中,经常与党员干部交流,共同推进有关工作,通过工作和交流,迅速与这支村干部队伍之间建立信任与默契,为接下来的驻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抓学习,变观念。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之下,面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他积极帮助村干部转变观念,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新形势、新政策,树立市场化经营的理念,明确集体产业发展方向,选准带领群众致富的载体,大力培育和发展村级产业,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抓作风,促成效。“党风端正民心顺,干部清正百姓安”,优良的党风是凝聚民心的强大力量。在工作中,他与村“两委”干部始终坚持倾听群众的呼声,充分征求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意见和建议;坚持推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消除群众的疑虑,赢得群众的信任;坚持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群众有个大事小情,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都能主动登门,积极帮助解决。比如2021年开展的特高压拆迁工作,涉及到国家大型输电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拆迁势在必行,是工作队和新一届“两委”班子面临的首次重要考验,他们挨家挨户做工作、听诉求,一趟一趟上门协调解决问题,尤其在当时仅有几个月就要过年的情况下,为了部分拆迁农户在春节前能够入住新房,他们跑遍山头,为着急建房的农户及时协调解决宅基地选址问题,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侯,拆迁工作从一户难动员,到户户争着搬,在全镇乃至全县率先完成特高压征迁任务。
抓党建,改民风。2022年6月太平村作为枞阳县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首批试点村,他与村“两委”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的意义,以乡风文明评议为着力点,努力营造人人讲信用,守信用的氛围,持续推进成果应用,用好“积分制”工具,进一步提高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水平,顺利完成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村的创建任务,多次接受国家建行总行和省市县各级领导的调研检阅。
产业发展带农增收
太平村,曾经是浮山镇五个村中经济基础最薄弱的村,驻村以来,他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认真调研分析,找短板、查问题、抓经营,围绕丰富产业结构、巩固产业基础、扩大销售渠道、推进品牌建设、扩大惠农效应等方面积极推进村集体产业发展,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帮助太平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0年的14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67万余元,2023年有望突破90万元力争达到100万元。
增加经营资产,优化集体经济收入结构。针对太平村集体所有经营性资产相对较薄弱,现有集体产业以农业种植类为主且存在因气候、灾害等自然风险影响较大的问题,2022年太平村通过“村企合作”模式,建设稻米烘干加工厂项目,争取财政衔接资金460万元建设主体钢结构厂房,合作企业投入约560万元生产设备,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2.08万元,使太平村村集体资产类经营收入自2021年的11.8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34.5万元,有效保障了集体经济收入的稳定。
抓好种植生产,构建农产品销售渠道。方敏深知“创业容易,守业难”的道理,围绕巩固产业基础、扩大产能、构建销售渠道等特色种植产业发展需求,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一起,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实现两个特色种植产业的产能连年提升,逐步构建起商超、批发市场、消费帮扶等多维度的销售渠道,实现自产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目前干黄花菜已与枞阳县蟹之都商贸、普农集团、铜官乐、铜陵申客隆连锁超市建立合作,同时联系湖南祁东黄花菜加工生产厂家,建立鲜黄花菜购销合作。
注重品牌建设,打造特色地标农产品。他帮助村里坚持树立农产品生态种植的理念,推进村集体产业品牌商标注册工作,太平村黄花菜产业的“太公禾丰”品牌商标已完成注册,应用于产品包装,后续增加注册了农林生鲜、食品等两个商标大类,进一步扩大品牌未来的经营范围。
引入市场主体,调整产业联农带农模式。一方面为解决经营管理人员力量不足、经验欠缺的问题,同时有效利用市场主体经销网络和市场经验,2023年他积极推进产业项目与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合作,调整黄花菜基地运营模式。另一方面在黄花菜产业已达到较好收益的情况下,不断开发就业岗位,积极宣传动员,组织有劳力、有意愿的村民到集体产业上务工就业,几年来,随着产业的发展,在村集体产业务工的村民人数逐年增加,参与务工的农户增收达4000-6000元。为进一步扩大产业发展的联农带农效应,他与村“两委”积极动员、引导小农户通过承包经营的方式参与黄花菜种植产业,由合作社和企业统一收购、加工后销售,使村民从“产业打工人”变身为“产业经营者”,更好的分享产业发展成果,预计户均可增加收入8000-12000元。
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方敏始终坚持发挥带头作用,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认真履职尽责、发挥作用,用真心换信任、用实干谋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