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脚下沾泥土 肩上扛责任
文章字数:1557
根据组织安排,2021年6月,我从马鞍山市委统战部选派到当涂县姑孰镇龙华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两年多来,带领驻村工作队认真履职尽责,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一定发展。现将驻村两年多的几点体会汇报如下。
一是胸中有村情,心里才能有思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驻村后,我围绕村情民情对全村87户困难户开展走访调研,总结出龙华村“鱼米之乡”“半城半村”“亦工亦农”“纵横交错”四大特点,形成了较为详实的《村情调研报告》;围绕“五个一”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任期工作规划;结合龙华村村情,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实施强村、富民、绿色、邻里“四项工程”。目前,龙华村已初步形成北部山体游览区、中部集镇工业园区、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三大产业规划布局。
二是建强党组织,发展才能有保证。龙华村是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我到村后,发现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战斗力有待提升。驻村工作队从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做起,制定《龙华村党总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手册》,梳理七大类31项工作制度,认真落实推进;结合村“两委”换届,注重发现和培育年轻党员后备干部,配合圆满完成换届任务,换届后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35.7岁、较上届下降9.5岁;谋划打造“三彩融华”党建品牌,通过开展系列主题学习教育和党日活动,村党总支的学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牢牢牵住党建引领“牛鼻子”,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
三是为民办实事,群众才能真拥护。龙华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较为薄弱,历史欠帐较多。驻村工作队刚入村走访时,村民不知道工作队来干啥,对工作队的到来持观望态度。我们深知,要想获得群众信任,就要把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为群众办实事。两年多来,驻村工作队共争取各类资金近800万元,用于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涉及污水管网改造、道路硬化、路灯安装、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12项惠民工程。“群众满意是检验工作的试金石”,一件件民生实事、一桩桩可喜变化,让村民们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更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基层的关心关爱。
四是发展村经济,乡村才能得振兴。龙华村是集体经济“薄弱村”,群众怨言较多,工作很难推进。我们在走访调研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制定《姑孰镇龙华村乡村振兴规划》,做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农”结合文章。一方面,壮大村保洁服务公司,先后解决50多名村民就业问题;另一方面,申请市级“培强扶优”扶持项目,注册成立村沃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产业,先后实施一期和二期项目建设,打造“龙华”农副产品系列品牌。发展是硬道理,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支柱。我们紧紧围绕“工农融合”“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工作思路,以共富带富为发展目标,以“村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为经营模式,积极探索实践一条符合龙华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
五是身心全融入,工作才能齐推进。驻村两年多来,感受最深的就是只有融入村里,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合力。在角色上,做好从机关到基层、从机关干部到村干部的角色转换,自觉接受乡镇党委的领导。在情感上,对村“两委”一班人和村民始终以诚相待,以心换心,真正从心里把自己当作龙华村的一员。在工作上,充分尊重村“两委”意见,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按要求做到帮办不替办、到位不越位,在推进工作中不断磨合,增进融合。在细微处,与群众接触交往,不讲空话套话,讲真话实话、接地气话,从平日一言一行中拉近距离,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信任。“身入基层,心至群众”,驻村工作是对我的又一次深刻锤炼和洗礼,我将继续坚持“零距离”走入、“全身心”投入、“全过程”融入,竭力把龙华村全面振兴事业推向更高台阶。
(本版稿件由省选派办提供)
一是胸中有村情,心里才能有思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驻村后,我围绕村情民情对全村87户困难户开展走访调研,总结出龙华村“鱼米之乡”“半城半村”“亦工亦农”“纵横交错”四大特点,形成了较为详实的《村情调研报告》;围绕“五个一”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任期工作规划;结合龙华村村情,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实施强村、富民、绿色、邻里“四项工程”。目前,龙华村已初步形成北部山体游览区、中部集镇工业园区、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三大产业规划布局。
二是建强党组织,发展才能有保证。龙华村是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我到村后,发现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战斗力有待提升。驻村工作队从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做起,制定《龙华村党总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手册》,梳理七大类31项工作制度,认真落实推进;结合村“两委”换届,注重发现和培育年轻党员后备干部,配合圆满完成换届任务,换届后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35.7岁、较上届下降9.5岁;谋划打造“三彩融华”党建品牌,通过开展系列主题学习教育和党日活动,村党总支的学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牢牢牵住党建引领“牛鼻子”,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
三是为民办实事,群众才能真拥护。龙华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较为薄弱,历史欠帐较多。驻村工作队刚入村走访时,村民不知道工作队来干啥,对工作队的到来持观望态度。我们深知,要想获得群众信任,就要把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为群众办实事。两年多来,驻村工作队共争取各类资金近800万元,用于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涉及污水管网改造、道路硬化、路灯安装、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12项惠民工程。“群众满意是检验工作的试金石”,一件件民生实事、一桩桩可喜变化,让村民们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更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基层的关心关爱。
四是发展村经济,乡村才能得振兴。龙华村是集体经济“薄弱村”,群众怨言较多,工作很难推进。我们在走访调研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制定《姑孰镇龙华村乡村振兴规划》,做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农”结合文章。一方面,壮大村保洁服务公司,先后解决50多名村民就业问题;另一方面,申请市级“培强扶优”扶持项目,注册成立村沃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产业,先后实施一期和二期项目建设,打造“龙华”农副产品系列品牌。发展是硬道理,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支柱。我们紧紧围绕“工农融合”“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工作思路,以共富带富为发展目标,以“村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为经营模式,积极探索实践一条符合龙华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
五是身心全融入,工作才能齐推进。驻村两年多来,感受最深的就是只有融入村里,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合力。在角色上,做好从机关到基层、从机关干部到村干部的角色转换,自觉接受乡镇党委的领导。在情感上,对村“两委”一班人和村民始终以诚相待,以心换心,真正从心里把自己当作龙华村的一员。在工作上,充分尊重村“两委”意见,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按要求做到帮办不替办、到位不越位,在推进工作中不断磨合,增进融合。在细微处,与群众接触交往,不讲空话套话,讲真话实话、接地气话,从平日一言一行中拉近距离,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信任。“身入基层,心至群众”,驻村工作是对我的又一次深刻锤炼和洗礼,我将继续坚持“零距离”走入、“全身心”投入、“全过程”融入,竭力把龙华村全面振兴事业推向更高台阶。
(本版稿件由省选派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