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用脚丈量土地 用心服务群众
——黄山市祁门县祁红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钟志刚心得体会
文章字数:1663
  2021年6月9日,我作为第八批选派干部、祁红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入驻祁红村。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学习生活体悟,对祁红村有了较深了解,对村庄有了深厚感情,对祁红村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用脚丈量土地,用心服务群众。祁红村位于祁门县南麓偏远山区,村民主要以茶业、茶油、林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初到祁红村,我感受到了村民的善良、淳朴、勤劳,也感受到了山区百姓生活不易。作为选派干部、第一书记到底应该怎样服务自己的村庄和群众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耳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找到了答案!这就是要走村入户、贴近群众去倾听;访贫问苦,面对面与群众去交心;就是要走到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心间,用心用情服务群众;就是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为群众去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拥护,工作才能干好,干得有意义!我记得曾随村民一起爬山寻找古茶树,一起徒步20里查看水源地,一起走在茶棵地上,一起走进茶油林里……他们笑得格外灿烂。
  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客观规律。祁红村四面环山,耕地少(仅317.6亩),林地山场多(5万多亩),茶园3600余亩,油茶林800余亩,半荒芜、荒芜地3000余亩。劳动力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等问题突出。如何发展当地经济和特色产业?就必须结合祁红村情实际,走适合祁红村发展的道路。为此,我们围绕祁红村资源禀赋与现实状况,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一茶”“一油”“一蜂”“一红”“一林”“一联”)“六个一”工程,在茶叶、茶油、蜂蜜等特色产品上做文章,在林地经济、农旅、文旅融合发展上做文章,在引进外援、强化联建项目上做文章。通过驰而不息抓产业发展,祁红村集体经济收入从近乎空白到2021年底突破30万元,2022年底收入超70万元。
  注重调查研究、科学谋划。毛主席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我觉得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只有认真调查研究,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从基层获得第一手信息,才能掌握真实情况,形成真知灼见,更好贯彻落实上级部署、科学正确的谋划发展方向、有效推动村级各项工作开展。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我制定了祁红村年度工作计划、祁红村产业发展三年规划、祁红村乡村振兴规划、祁红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祁红村油茶林低产低效林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等,这极大助推了村级发展。
  实干苦干巧干,干事为先。“干部干部,干字当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两年在基层,我对这一点体会的尤为深刻。有时候,说一万句还不如付诸行动一次。记得去年谋划山茶油精深加工项目的时候,有个别村委干部觉得这个干不干都没大关系。但经过深入研究、反复论证,我坚定推动该产业项目实施。通过购置茶油生产设备、改建茶油加工厂,申请注册商标,以及相关单位指导帮扶,今年9月,山茶油生产许可终于获批。一批品质好、健康营养的山茶油将从祁红村走进超市、食堂及千家万户。有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祁红村山茶油产业将很快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并带动村民发展致富。回想往事,我不由感慨,干部干部,先干事才行!
  树立系统观念,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农村,虽然基础设施落后、年轻劳动力不足、人才短缺问题目前仍较普遍存在,但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我们要看到主流,学会扬长避短、下好先手棋。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乡村振兴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关系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我们要坚定信心,做好现阶段该做的事情。
  最后,作为一名驻村干部,有机会能在农村这个广袤舞台展示自己、历练自己,就一定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奋勇拼搏,不辜负组织挑选和群众期盼。就我而言,要坚持群众路线,树牢宗旨意识;要提升格局,学会凝聚发展合力;要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团结好祁红村党员、群众,依托乡域内红色资源和美丽村庄建设,打造“山青水绿阵地红”和美祁红。
  (本版稿件由省选派办提供)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