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五聚焦”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文章字数:260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来,棠樾村紧紧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积极围绕党建引领信用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产业发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为民为企办事服务等重点领域扎实开展工作,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棠樾村地处歙县西郊5公里,是国家5A级景区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所在地,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土地、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徽、侨文化在这里融合发展。村内现有棠樾牌坊群、古民居群、稠墅牌坊群等国保文物3处,槐塘双坊、大母堨等省保文物2处。全村总面积10.1平方公里,辖14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组,共1458户4245人。棠樾村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安徽省文明村、省级美丽宜居村庄、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等称号,经济发展指标位居全县前列,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26.18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72元,2023年1至9月,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38.65万元,提前完成全年集体经济发展目标。
聚焦组织建设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驻村工作队始终坚持把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提领工程,以深化拓展农村基层党建“一抓双促”工程为抓手,突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持续推进党建标准化,构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网格,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健全完善村“两委”议事制度,以“四议两公开”规范决策,以村务监督促公开透明;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把主题教育、乡村振兴工作等融入其中,不断提升组织生活的政治性和吸引力;依托郑村镇党建引领产业示范带建设工作,开工建设棠樾村“党建+信用”展示馆和金融服务室,目标在全县打造具有棠樾特色的、可观摩的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示范点。
聚焦巩固脱贫传好乡村振兴“接力棒”
驻村工作队紧盯“三保障一安全”要求,在农户增收上发力,坚决筑牢防止返贫的底线,强化网格监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定期做好网格员培训,落实农户日常跟踪监测,对反馈问题及时核实并妥善解决;分类施策精准帮扶,督促帮扶责任人持续落实“月走访”制度,因人因户施策,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今年以来,落实帮扶措施150余条,全村摸排种养产业达标户14户,鼓励脱贫户务工76人,“雨露计划”春季补助学生3人;以“精细严实”工作标准确保集中入户排查工作落到实处,上报村级问题1个、户级问题5个,均切实予以解决;积极上门为脱贫户宣讲“防贫保”等政策,通过村衔接资金项目资产收益为全村69户脱贫户、2户监测户购买“防贫保”;对接帮扶单位市政府办、市政府政研室、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县委办、县住建局等,实现一对一精准帮扶,帮助户上粉刷墙面、维修屋顶、整修电路,改善居住条件。截至目前,各单位到村到户慰问186次,慰问金及慰问品折合金额10万余元,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捐赠分类垃圾箱142组,价值约10万元,市政府办、市政府政研室、县委办助力乡村集体产业发展基金6万元。
聚焦产业发展激发乡村振兴“原动力”
驻村工作队持续推进闲置土地复垦再利用工作,制定稠墅村“小田变大田”计划,完成750万高标农田项目挂网招标,由村集体将70余亩闲置土地整体发包给第三方(黄山棠樾南雨青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红薯种植,新建960平方米红薯粉加工厂,发展红薯粉丝、废渣酿酒等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及就近就业机会,打造红薯全产业链,并带动村集体增收,土地、厂房、恒温连栋棚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1.9万元;继续推动棠樾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启动基地风貌整治工程,对接黄山徽药饮片有限公司,通过歙县江南产权交易中心线上平台完成1200立方米冷鲜库招租,每年为村集体带来7万元固定资产收益;完成棠樾小学民宿改造配套工程项目,对接县教育局、郑村镇,完成产权、经营权分离,着手招租事宜,通过盘活村级闲置资产,进一步增加村级经济收入,丰富村中文旅业态;积极做好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观摩点筹备工作,推动“安徽华侨第一村”——槐塘和美乡村建设,打造槐塘“歙采缤纷”授权店和槐塘侨乡平价进口超市,吸引人才返乡创业,打造槐塘食宿产业;拓宽产品营销,开发歙县同城生鲜零售平台“徽买菜”,与市内各大商超酒店构建供销合作关系,通过奋力打造“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坚持让本地农产品“走出去”的同时,带动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首年,该平台共计销售玉米8.7万斤、红薯5.8万斤、西瓜9000斤,代销农户玉米2.22万斤和西瓜1724斤,实现村集体增收近25万元,种植基地带动村民务工近1054.5工次,产生务工收益9.27万元。
聚焦生态宜居刷新乡村振兴“新颜值”
驻村工作队常态化持续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全村“三乱”(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圈乱占)进行摸排,登记造册,拍照留存,摸底环境整治点,实行挂图作战,逐项对账销号;坚持“不漏一户、不漏一处”的原则,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投工投劳,逐片区、逐地域、逐部位彻底清除各类垃圾。完成刘家、涌塘自然村整治的同时,驻村工作队积极开展稠墅和槐塘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借鉴浙江“千万工程”先进经验,不搞大拆大建,“见地插绿”,打造“歙”美五小园,持续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着力构建景美人和的生态宜居新家园。
聚焦治理有效奏响乡村振兴“和谐曲”
驻村工作队健全完善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依托党建引领信用村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生态美·信用好超市,推进积分化管理,培育文明新风,推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走深走实,促使乡风文明和移风易俗工作持续开展。目前村内设有生态美·信用好超市2处,累计兑换71次。积极做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歙县探索,今年以来,全村共开展驻村夜访321次,倾听百姓心声,妥善解决槐塘夏季水压不足、稠墅美丽乡村缺乏污水管网设计等35个问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婆媳”等评比活动,每年发放80岁老人高龄补贴,做优“侨胞回家过节”品牌,举办“侨乡‘歙’正红明天‘徽’更好”华人华侨元宵联谊会、“一颗侨心永向党一片粽叶传侨情”端午活动等,在传统节日中倡导文明新风,不断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