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村强民富产业旺 和美乡村绘新图
文章字数:2929

向阳村坐落于泗县丁湖镇西南,距泗县县城约30公里。全村以中心路贯穿东西,土地、水资源丰富,共有1451户5542人,确权耕地12266亩,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向阳村以前是典型的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底子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低。近年来,向阳村驻村工作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村情实际,找准发展定位,积极探索新发展路径,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增收等方面都取得明显成效。
党建引领贯穿乡村发展全过程。驻村工作队充分结合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工作例会等制度,带领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充分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工作思路,先后创新实施“党建+积分制+人居环境整治”“党建+网格+意见征集”等工作制度,探索推进“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党员+农户”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向阳村打造了一批美丽庭院,建成了一批文化小广场及配套文娱设施,评出了一批“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筛选了一批精彩戏剧、电影“送”到千家万户,蹚出了一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路子”。
“双强”行动加速乡村产业焕新蝶变。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发展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驻村工作队结合向阳村情实际,以机械强农、科技强农“双强”行动为引领,制定“托管服务+大田产业+特色农业”发展规划,推动向阳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全面布局农业托管服务,2022年向农业农村部门争取120余万元秸秆打捆设备,通过入股联合方式整合其他村集体和农户农机20余台,组建一支具有10万亩农业服务能力的专业队伍。二是大力推广优质水稻种植,驻村工作队牵头引进并推广“19香”系列优质香稻品种和水稻大钵体育秧技术,引进购置水稻高速插秧机,彻底解决向阳村水稻种植无特色以及人工育秧插秧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三是探索发展特色产业,驻村工作队将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作为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探索利用村民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分季节种植红花、菊花,摸索出“双花”轮作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在充分挖掘闲置土地潜力带动群众增收的同时,为村级培育10余名红花种植能手。
筑牢利益联结保障农民增收。向阳村在推动产业发展时,不仅注重群众广泛参与,还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推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各司其职,共同做强乡村产业。例如在香稻产业发展中,村集体负责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和协调解决问题,合作社负责选择优质品种、推广机械育插秧,并按“优质优价”原则回收香稻谷,农户则负责田间管理。同时,为有效控制产业发展风险,向阳村还建立“以丰补歉”机制,通过建立向阳产业孵化基地,对外推出向阳香米、红花籽油等特色产品,在“双花”种植遇到自然灾害时,合作社明确将“三成”分红全部返给农户,并从红花籽油等特色产品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对农户进行“补偿”,确保“双花”特色产业行稳致远、农民增收致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部署,向阳村工作队积极谋划、扎实推进,在团结带领干部群众探索党建引领乡村发展、推进强村富民、建设文明乡风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基层党支部成为引才、育才新平台。驻村工作队坚持以党建引领村内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以引才、育才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优势、政治优势。2021年6月以来,驻村工作队推荐2名大专以上学历年轻人加入党员队伍、6名年轻人成为村干部,村干部平均年龄从53.5岁下降到43.2岁,村“两委”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50%;同步培养农业托管服务经营人员2名、农业种植技术人员6名、挖掘民间乡土艺人3名。通过发掘、培养各类优秀人才,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夯实组织基础。
基础设施大建设成为乡村发展新支撑。驻村工作队坚持把完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作为推动向阳村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总抓手,2021年驻村以来,结合自身专业优势,驻村工作队积极向帮扶单位争取资金、项目支持,先后为向阳村新建1300米通行道路,协调修建1000米排水管道及2500米灌溉大渠、2300米灌溉支渠、三十余座泵站、节制闸、桥涵等一大批农田水利设施,全面打通田间水系“毛细血管”,为农田水利“舒筋活络”。
“农业托管”服务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新驱动。2021年7月,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制度优势,推动向阳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自主经营向阳全程农事服务中心,2021年对外提供了16000亩玉米飞防服务,8000亩土地深翻服务,村集体获得60余万元经营性收入,实现村集体资产增值增效;2022年全年提供植保飞防、土地深翻、秸秆打捆等12万亩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发放60余万元工人工资,带动近50人就业,2022年向阳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0万元。2023年2月,向阳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被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认定为“第三批全国统防统治星级服务组织”,是全国唯一上榜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良田出好粮”成为村级产业发展新亮点。驻村工作队结合向阳具有耕地多、水资源丰富、水利设施完善的优势,2022年初制定了优质香稻产业发展规划,当年农户种植优质香稻相比种植普通杂交水稻亩均增收300元;2023年开始推广优质香稻机械化种植,种植香稻农户亩均增收近500元。近两年来,向阳村优质香稻累计种植面积超千亩,为农户增收近50万元,优质香稻发展已初具规模,带动效应愈加明显,逐步成为全村乃至全镇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
“双花”轮作成为提升乡村“颜值”新样板。2021年10月,驻村工作队以“三变”改革为抓手,结合“庭院经济”和人居环境整治要求,带领群众利用房前屋后土地种植红花、菊花等花类中药材。2021年利用庭院参与“双花”种植的群众,户均分红近1600元,亩均净收益约4600元;2022年秋季吸引50余户群众参与红花种植,户均分红超过1000元。“双花”发展模式受到安徽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吸引外地工作队、调研组参观调研20余次。通过利用空闲土地发展“双花”产业,向阳村不仅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还实现房前屋后从杂物随意堆放、荒草丛生向“两季有花、四季见绿”的美丽农家小院转变。2022年3月,向阳村被省农业农村厅作为首批“三变”改革典型示范村向全省推介。
文明新风成为建设和美乡村新底色。驻村工作队依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农家书屋定期开展读书活动,组织群众参加广场舞大赛;通过爱心超市推行乡风文明积分制,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美丽庭院等。2023年向阳村1人被评为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先进工作者,1人被评为市级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典型,向阳村2021年被评为第三届宿州市文明村镇、2022年被评为宿州市先进集体。
展望未来,向阳村将继续坚持发展与治理双管齐下,通过持续整合资源,完善网格精细化管理,打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通过深化农业大托管服务和特色水稻种植,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重点构建向阳村“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技术规范、统一肥药减量、统一病虫绿色防控、统一回收”优质水稻种植链条;通过开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持续推出具有向阳特色的香米、红花籽油等产品,延长产业融合发展增收链,让群众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