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倾听心声助振兴 奋力谋划“致富路”
——亳州市涡阳县星园街道赵瓦房村驻村工作队纪实
文章字数:2395
    2023年12月27日,涡阳县赵瓦房村驻村工作队实地走访脱贫户,详细了解生活状况、身体情况,并征求意见。


  按照省、市选派工作要求,派出单位亳州市纪委监委精心挑选第八批选派驻村干部,确保所选派人员能扛起全面乡村振兴的大旗,选出的3名工作人员到涡阳县星园街道赵瓦房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驻村工作队队长由戴虎担任,并担任赵瓦村第一书记,李建亮担任驻村工作队副队长,王文举任队员。事实证明驻村工作队团结带领村“两委”,赵瓦房村乡村振兴任务紧锣密鼓,推进有序,硕果累累。
  “既然来了,就要把这里当成第二故乡,多干事,多交流,主动融入,转变角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驻村帮扶工作上来。”这是第一次到赵瓦房村时,戴虎在例会上讲的话。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赵瓦房村驻村工作队始终坚持以“问需于民、实干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3名驻村工作队员以村为“家”与村“两委”拧成一股绳,密切联系群众,常听群众的“心里话”,紧盯群众的“身边事”,细算群众的“生活账”,一项项民生实事记录着赵瓦房村驻村工作队推动乡村振兴的步伐,记录着带领群众干事创业,推动赵瓦房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史。近年来赵瓦房村持续打造了群众满意的“幸福村”“法治村”和“蔬菜园”,不断提高了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赵瓦房村先后获得“五星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党支部”“乡村振兴战略先进村”“精神文明建设文明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徽省十大扶贫产业园区”“安徽省三变改革典型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赵瓦房村的先进做法被中央和省、市、县多家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各项工作
  “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子强了,人心齐了,乡村振兴工作就成功了一半。”赵瓦房村驻村工作队一致认为,要改变赵瓦房村的落后面貌关键是要先建设好村级班子和一支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此,赵瓦房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次召开村组织生活会,让大家把憋了好久的心里话摆到桌面上,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消除彼此之间隔阂,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利用村“两委”换届的机会,多吸纳年轻的同志进来,换届后,班子结构明显优化,新一届“两委”班子女性4人,占44.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5人,占55%;45岁以下6人,占66.6%,不仅补充了新鲜血液,也增添了活力,为适应新形势工作需要奠定了扎实基础。
  勤走访定举措促帮扶规划群众“致富路”
  “心想群众柴米油盐,胸怀群众喜怒哀乐”。勤走访才能摸清全村家底,进行分类指导施策。赵瓦房村驻村工作队落实落细帮扶措施,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开展包户帮扶工作,认真记录下帮扶对象家庭人口、劳动力状况、劳动技能掌握等情况,了解帮扶对象家庭存在的问题、困难及下一步致富打算,并结合党的帮扶政策,与帮扶对象共同探讨“恩从何来”“惠在何处”;通过走村入户对脱贫户、边缘户、低保户进行入户调查,详细了解脱贫农户收入、饮水安全、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住房安全、人居环境等情况,着力排查是否存在返贫风险和新的致贫隐患,持续做好易返贫致贫人口常态化监测328次,对129户开展返贫监测排查工作,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216个,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宣传600余次。“脱贫只是起点,要让群众在致富路上走得更好更远。”这是驻村工作队在帮扶过程中的共同心声。傍晚时分,驻村工作队经常组织村民到村法治广场,跳广场舞,扭大秧歌,每月组织村民观看电影,不断丰富村民的文娱生活。
  抓项目强产业促经济充实群众“钱袋子”
  “群众的腰包鼓了,幸福感也提升了”,这是驻村工作队队员们近年来感受到的最大变化。驻村工作队明确“产业兴村、务工富农”工作思路,帮扶单位积极争取相关资金,加之帮扶政策的精准实施,将赵瓦房村建设成安徽省亳州市长三角绿色果蔬供应基地,扩建435亩标准化蔬菜生产大棚129座,年产蔬菜2000吨以上,蔬菜种植成了村里的“拳头”产业,每日带动脱贫人口60余人,带动村富余劳动力30余人,其中脱贫户优先种植蔬菜大棚,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在常规蔬菜种植的过程中,驻村工作队先后到山东寿光、潍坊等地开展调研,不断丰富蔬菜种植品类,引进特色水果品种。蔬菜在销往长三角蔬菜批发市场的同时,也与苏州拼多多、上海盒马鲜生等开展线上销售,2021年以来村级集体收入突破一百二十万元,目前逐年创新高。
  听心声解民意顺民心办好群众“心头事”
  办群众急难愁盼,解百姓心中烦忧。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农村一系列深层次的利益矛盾日益显现出来,尤以邻里纠纷最为突出。如何有效化解邻里矛盾,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成为基层党组织的重大考验。赵瓦房村驻村工作队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依托,通过入户排查,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197个。通过工作队、一村一辅警和村法律顾问的共同努力,结合精准施策、执法办案工作实际,该村构建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打造集公证办证、法律援助、社区矫正、调解指导和法律咨询等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搭建起“一站式”全方位法律服务平台。另外,赵瓦房村成立村民议事协调小组,充分吸纳村里德高望重、乐于助人的老一辈和文化程度高、法律知识牢的年轻一辈村民担任村人民调解员,充分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落实,由此赵瓦房村连续五年实现“零投诉、零上访、零事故”。
  “海拔高,不及人民至上的思想高,日头暖,不及植根于人民的感情暖”。在为民办事服务的这条路上没有终点,只有脚踏实地、奋力前行。赵瓦房村驻村工作队将持续发力,“零距离”感受群众心声,“面对面”倾听群众心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优化服务模式,做群众更贴心更满意的工作,让为民服务更接地气,让群众生活更有味道,让人民群众更加幸福。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赵瓦房村工作队将真抓实干,全力以赴为赵瓦房村人民做好服务工作,为全面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