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青春热血和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文章字数:1455
我叫娄正雨,现任共青团来安县委组织发展部部长、张山镇仰山驻村工作队副队长。转眼间,驻村任职已满两年,两年来,我立足选派工作岗位,带着一颗赤诚之心,踏入基层广阔天地,扎根农村工作,先后帮助村民销售各类农产品共计70余万元;帮助仰山村成功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荣誉称号;帮助仰山村团组织荣获2022年安徽省“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帮助仰山村开创“仰山文创”产品品牌,为留住妇女每月增收1000—20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回顾两年的驻村工作,感触颇多,但收获更多。
一是注重改进方式,带动产业发展。仰山村桃树种植面积近2000亩,连续12年承办滁州市“桃文化”旅游节、采摘节。驻村以来,我深刻认识到特色产业对于乡村振兴的引领性作用,为此,积极争取专项资金补助和技术指导,每种植一亩桃树给予一次性200元补助,帮助扩大种植面积500亩;从山东引进蟠桃、冬桃、黄桃等新品种,更新面积达300亩,价格较以前品种翻一番;打造“仰之光”黄桃罐头品牌,解决了黄桃储存期短、不便长距离运输等困难,多渠道帮销促销,先后与农场主开展抖音带货直播5场,联系本地网红达人基地直播销售,帮助销售油桃、黄桃等合计10万斤,销售金额达50万元。
二是注重发挥优势,带动村民致富。推动成立“仰山文创”品牌,将村内闲散未就业妇女组织起来,发挥自身优势负责设计教学,推出一系列含有“桃”元素的手工品如:桃子钥匙扣、桃花扣手链等,由村集体负责提供材料和销售,妇女们负责钩织赚取手工费,实现团队内妇女同胞月均增加1000—2000元。同时采取线上线下销售推广,“仰山文创”产品在3月份第一次上市的时候受到了很多游客喜欢,后续订单数量可观。
三是注重搭建平台,带动青年发展。驻村任职以来,我积极探索“乡村双创”新架构,建立“团县委+镇政府+青创导师团+回归创业青年”四位一体的青年发展架构,组建青创导师团,为村内创业青年提供创业方案、技术、财务等全流程创业咨询,两年来,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推动下,累计争取100万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入股“滁谷”,帮助解决发展资金困难,创始人高一军也被评为“滁州乡村振兴青年”。滁谷公司先后与100多户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发展订单农业,累计帮助农户增收近100万元;同时企业利用网上销售优势带动村内桃胶、黄桃等其他农产品深加工及网上推广,助力打造仰山村农产品品牌。
四是注重团结青年,带动队伍建设。驻村以来,我意识到镇村的原有志愿服务队参与主体较窄,难以在服务中挖掘不同主体的优势,同时青年群体渴望助力乡村志愿服务但缺乏渠道、志愿技能不足、缺乏骨干领导。对此,我积极争取了以仰山村为试点的“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志愿服务队孵化与培育”项目,以“招人—育人—用人—留人”为策略,重新打造仰山村志愿服务队,目前已有30名精干力量;通过挖掘志愿者,组建队伍,由来安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安排正式的志愿者面试会,赋予仪式感;通过加强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定期组织训练活动,创造团队归属感;通过搭建平台,完成实践,注重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参与程度,注重志愿者成长;通过开展团建,提升成就感,开展志愿者表彰大会,发掘志愿者骨干,赋能骨干义务与权利,完善志愿者组织架构及相关制度。仰山村志愿服务队项目自实施以来,在疫情防控、抢险救灾、节庆节日活动、文明乡风建设中均发挥生力军作用,村民好评如潮。
两年的驻村工作让我有幸成为建设美好仰山的见证者、参与者、实践者,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今后我会继续秉承空杯心态,用脚步丈量,用真心体悟,努力学习,慎思笃行,不负青春,不负组织培养,担当在一线,成长在基层。
(本版稿件由省选派办提供)
一是注重改进方式,带动产业发展。仰山村桃树种植面积近2000亩,连续12年承办滁州市“桃文化”旅游节、采摘节。驻村以来,我深刻认识到特色产业对于乡村振兴的引领性作用,为此,积极争取专项资金补助和技术指导,每种植一亩桃树给予一次性200元补助,帮助扩大种植面积500亩;从山东引进蟠桃、冬桃、黄桃等新品种,更新面积达300亩,价格较以前品种翻一番;打造“仰之光”黄桃罐头品牌,解决了黄桃储存期短、不便长距离运输等困难,多渠道帮销促销,先后与农场主开展抖音带货直播5场,联系本地网红达人基地直播销售,帮助销售油桃、黄桃等合计10万斤,销售金额达50万元。
二是注重发挥优势,带动村民致富。推动成立“仰山文创”品牌,将村内闲散未就业妇女组织起来,发挥自身优势负责设计教学,推出一系列含有“桃”元素的手工品如:桃子钥匙扣、桃花扣手链等,由村集体负责提供材料和销售,妇女们负责钩织赚取手工费,实现团队内妇女同胞月均增加1000—2000元。同时采取线上线下销售推广,“仰山文创”产品在3月份第一次上市的时候受到了很多游客喜欢,后续订单数量可观。
三是注重搭建平台,带动青年发展。驻村任职以来,我积极探索“乡村双创”新架构,建立“团县委+镇政府+青创导师团+回归创业青年”四位一体的青年发展架构,组建青创导师团,为村内创业青年提供创业方案、技术、财务等全流程创业咨询,两年来,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推动下,累计争取100万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入股“滁谷”,帮助解决发展资金困难,创始人高一军也被评为“滁州乡村振兴青年”。滁谷公司先后与100多户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发展订单农业,累计帮助农户增收近100万元;同时企业利用网上销售优势带动村内桃胶、黄桃等其他农产品深加工及网上推广,助力打造仰山村农产品品牌。
四是注重团结青年,带动队伍建设。驻村以来,我意识到镇村的原有志愿服务队参与主体较窄,难以在服务中挖掘不同主体的优势,同时青年群体渴望助力乡村志愿服务但缺乏渠道、志愿技能不足、缺乏骨干领导。对此,我积极争取了以仰山村为试点的“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志愿服务队孵化与培育”项目,以“招人—育人—用人—留人”为策略,重新打造仰山村志愿服务队,目前已有30名精干力量;通过挖掘志愿者,组建队伍,由来安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安排正式的志愿者面试会,赋予仪式感;通过加强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定期组织训练活动,创造团队归属感;通过搭建平台,完成实践,注重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参与程度,注重志愿者成长;通过开展团建,提升成就感,开展志愿者表彰大会,发掘志愿者骨干,赋能骨干义务与权利,完善志愿者组织架构及相关制度。仰山村志愿服务队项目自实施以来,在疫情防控、抢险救灾、节庆节日活动、文明乡风建设中均发挥生力军作用,村民好评如潮。
两年的驻村工作让我有幸成为建设美好仰山的见证者、参与者、实践者,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今后我会继续秉承空杯心态,用脚步丈量,用真心体悟,努力学习,慎思笃行,不负青春,不负组织培养,担当在一线,成长在基层。
(本版稿件由省选派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