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全面布局促发展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文章字数:2984

滁州市来安县张山镇仰山村过去是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常年处于“空壳”状态。自开展驻村以来,第八批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要求,立足仰山自身优势,真抓实干、踔厉奋发,带领群众精心描绘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仰山村先后荣获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2年突破百万元,《以“桃”为媒农旅“融”出新画卷》入选全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驻村工作队《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入选全省百篇优秀选派干部驻村调研报告。
聚力党建铸魂发挥支部领头羊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仰山驻村工作队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走出了一条以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结对共建为载体,以提升党员干部业务本领为支撑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开展好党建工作关键是强化乡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驻村工作队围绕“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抓实建强基层党组织,整顿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要求,把政治素质高、个人品行好、致富能力强的农村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员干部队伍中,不断探索完善“能人治村”模式。
目前,仰山村党总支共辖有党支部2个,党小组9个,党员50人,其中多数党员在村干部、生产队长和村民组长等重要岗位上发挥着坚实的模范作用,他们在帮扶脱贫户、弱势群体志愿活动,村容整治,抗灾救险,疫情防控等多个工作中冲在第一线,形成了独有的仰山精神。
在驻村工作队的推动下,仰山村不断完善会议室、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等,建设符合乡村实际的集议事、服务、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治理综合体。同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各类乡村治理阵地,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村民的民主自治,乡风文明建设等,有序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文化乡村、清廉乡村等建设。
聚力产业发展打造美丽仰山新名片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驻村工作队不断在“桃”产业上做文章,形成了近2000亩种植面积、年产400万斤以上桃果的产业规模,打造出仰山村的品牌名片。
为将桃产业转化为村民实际收入,驻村工作队调动各方资源,积极奔走在各农产品交易市场之中,打通了省内外多条销售渠道,先后对接北京、南京、滁州、砀山等多地水果经销商上门洽淡收购业务,为村民提供了稳定、实惠的销售路径。2021年受疫情和台风恶劣天气影响,农户黄桃滞销,面临巨大经济损失。在外部销售受挫的情况下,驻村工作队力争挖掘本地市场,在各级机关、银行、学校等单位中推销仰山鲜桃,共销售近5万斤,为农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约20万元。
桃产业兴旺了,收入提升了,农户种桃的积极性更是得到了提升。在桃林形成规模效应后,每逢桃花盛开之际,全村上下精心打造“滁州市桃文化旅游节”特色活动,邀请各方来宾前来赏花游玩,驻村工作队更是结合地方特色文化,推出“仰山文创”系列手工产品,进一步推广仰山村的桃文化产业。目前仰山村的“桃”名片已经在市、县内外闯出了名头。2021年仰山村获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2年仰山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29万元,实现“八连增”,较2021年同比增长约17.8%,脱贫群众人均收入达16667.52元,与上年相比保持稳中有升,在产业振兴的强力带动下,仰山“强村富民”行动的原动力持续增强。
聚力乡风文明塑造和美乡村新风貌
“天蓝蓝、水清清,脏乱旧习不再有,桃花明艳树成荫;家和睦、邻里帮,过去瓦房取新妇,如今高楼笑满堂。”这是仰山村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民谣,民谣里唱出了这个过去贫困村的点点艰辛,也唱出了如今幸福生活的欢愉笑颜。现在这首民谣已经传遍村头巷尾,成为了仰山村民远离喧嚣、怡然自得的一种生活状态,也成为了这个新时代村庄淳朴乡风的最好展现。
在仰山村部门口,树立着这样一块牌子:“团结友善、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共谋发展。”这是驻村工作队来到仰山村后立起的“村民公约”,目的就是希望用这样的文字向全村人提醒和传承着一个淳朴而简单的乡风:“爱幼”是老一辈仰山人对晚辈的疼爱,而“尊老”则是年轻人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孝道。
中午12点,金培莲如往常一样,前来给婆婆送午饭。她的婆婆储金华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脱贫户,身体患有重病,这些年来金培莲主动承担起了照料老人起居生活的重担,每天为老人洗衣做饭、擦洗身体,还变着花样的为老人烹饪饭菜。多年来的床边尽孝让金培莲获得了街坊邻居的一致夸赞,储金华老人也为自己能有这么一个贤惠孝顺的儿媳妇感到幸福高兴,每当提起这事,他都会和别人竖起大拇指。
像金培莲这样的儿媳妇,村里还有很多。村里也会定期进行“最美儿媳”的评比活动,让这些榜样将“孝”的美德代代相传下去。每逢年关佳节,驻村工作队和仰山村“两委”班子都会组织党员干部对孤寡老人、困难党员、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进行慰问帮扶,让这种关爱的温暖在每个仰山人的心里流动起来。
想让文明乡风真正落到实处,不仅要让传统美德一脉相承,还要进一步推动村居环境设施“破旧立新”。近年来,驻村工作队以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契机,不断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在人居环境改善上下了大功夫。自2021年起,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先后修缮沟渠13处、清理主干河道2处、维修扩建方郢组失修路面800米、建立垃圾集中清理点4个、平整农户屋前路面3处……从危房改造到旱厕整顿,从道路修缮到路灯亮化,全村由点及面、整体推进。
现在漫步在仰山村的村道上,路两旁绿意葱葱,鸟鸣叫声清脆,特别在桃花盛开的季节前来,烂漫的桃林更是令人心旷神怡。纵横交错的村道静静地延伸到各条巷子深处,道路两边是整洁的树木花草和错落有致的小洋房,构建了一副和谐乡村的美好画卷。
聚力三产融合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
仰山村“大禹家庭农场”是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也是滁州市农业农村局评定的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农场主蔡建禹对仰山村的近年来的发展深有感触。每当说起过往,他总会叹息几句:“过去日子过的困难啊,庄稼一年年的种,可收入不见增长多少,那时候心里头是真急!”说着,他的脸上又恢复了兴奋的神情:“现在不一样了,党和国家支持咱的产业发展,你看我这几百亩的桃林和发展起来的养殖区,咱这日子啊,有奔头!”
“大禹家庭农场”就是仰山村近年来实现蜕变的典型代表。仰山人从过去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农作,已经逐步过度到复合型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驻村工作队来到仰山后,积极构建仰山村新的发展格局,以传统农业为基础,大力推广以桃木为代表的经济林产业,同时鼓励和支持养殖业、中药材种植、樱花苗木种植等多种结构的农林产业,切实提升农户的经济收入。立足仰山特有的桃产业,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次到砀山县考察,引进砀山罐头加工生产线,创立了“仰之光”黄桃罐头品牌,在“滁谷”等电商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依托仰山本土的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构建了具有仰山特色的“三产融合”新局面。
驻村工作是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连接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肩负着完成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责任。
仰山村工作队驻村以来,秉持强化责任担当,坚守群众路线,为村民多做实事的要求,做到以村为家,家有病人过去看看、家有纠纷出面劝劝、家有产业多去管管,家有诉求想法办办、家有急活帮着干干、有事没事常去转转,把自己的家建设好、建设美,工作队全体成员以高昂的斗志和崭新的精神面貌助力仰山村乡村振兴的实现,让全村变成经济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