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践行初心使命 助力乡村振兴
文章字数:1290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我任新管村第一书记已两年有余。回首这两年,从夯实基层党组织到建强村“两委”班子队伍,从深入一线走村串户到贯彻党的各项惠民政策,从谋划村级产业发展到壮大村集体经济,我始终坚持践行初心使命,以实干担当助力乡村振兴。
强组织带队伍,夯实堡垒添动能。初到村时,我发现新管村的党员教育工作开展得比较单一,便依靠工作队的力量,主动邀请专家学者、农技人员、致富带头人等,依托“远教课堂”“流动党校”,就政策理论、农业技术、法律知识等开展专题宣讲,把党的声音传递到田间地头。2021年村“两委”换届时,为选优配强新管村班子队伍,我和镇包村干部,深入村组、遍访群众,摸排村“两委”候选人。换届后,积极帮带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做好党组织建设工作,培育村级后备力量,发展年轻党员,推动基层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稳基础守底线,精准帮扶暖民心。基层不是“过路”的地方,而是落地生根的土壤,作为第一书记,从城市到村组、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让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维护群众利益那种重于泰山的责任。从衣食温饱到壮大产业,从住房安全到卫生医疗,从素质教育到精神文明。两年多来,我遍访全村22个村组、40户脱贫户、8户监测户。白天,戴着雨披、穿着胶鞋、顶着烈日,穿梭于村道屋巷。晚上,架起台灯、整理数据、填写资料。真正做到对村情如数家珍,对村民了然于胸。
兴产业谋发展,强村富民迸活力。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成为我驻村之后面临的一大难题。农业发展投入大、产出慢、效益低,只有特色农业才是农业振兴的突破口,才是带动农户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的解题之法。为此,我带领工作队走村入户,寻访专家和试验站,通过深挖新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引进“五彩米”和皖糯1116特色产业项目,建立五彩米种植基地,发展五彩米旅游特色产业;成立明光市新管农业开发公司,以“魅力新管·多彩管小二”为特色品牌加以推广;通过沟通对接,与滁州市链融餐饮有限公司、滁州市汉革食品有限公司达成了蔬菜订单协议,帮助销售农产品9.3万斤,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0万元;新管村的乡亲们生活有了盼头、生产有了干头、日子有了奔头。
办实事惠民生,服务为民增福祉。初春禁烧、汛期防汛、日常防疫,每个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节点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工作。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深知要始终怀着一颗为民服务的真心,把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富裕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宣传好党的政策、落实好民生实事,把好事办得有温度、实事办得有深度,从一而终当好群众的“勤务员”。两年多来,我先后走访新管村群众830余户2500余人,慰问困难群众18户37人;收集群众意见117条,解决群众诉求58件,化解矛盾纠纷27起;新建路灯150个,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点3个。
两年多的驻村生活,我不断熟悉基层、贴近群众、融入新管,感受这片土地的美丽、体会百姓的热情与质朴。同时也更加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仍面临着重重困难,这需要我们一个又一个驻村干部踔厉奋发、共同奋斗,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不负时代和人民,为乡村振兴书写新的篇章。
(本版稿件由省选派办提供)
强组织带队伍,夯实堡垒添动能。初到村时,我发现新管村的党员教育工作开展得比较单一,便依靠工作队的力量,主动邀请专家学者、农技人员、致富带头人等,依托“远教课堂”“流动党校”,就政策理论、农业技术、法律知识等开展专题宣讲,把党的声音传递到田间地头。2021年村“两委”换届时,为选优配强新管村班子队伍,我和镇包村干部,深入村组、遍访群众,摸排村“两委”候选人。换届后,积极帮带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做好党组织建设工作,培育村级后备力量,发展年轻党员,推动基层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稳基础守底线,精准帮扶暖民心。基层不是“过路”的地方,而是落地生根的土壤,作为第一书记,从城市到村组、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让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维护群众利益那种重于泰山的责任。从衣食温饱到壮大产业,从住房安全到卫生医疗,从素质教育到精神文明。两年多来,我遍访全村22个村组、40户脱贫户、8户监测户。白天,戴着雨披、穿着胶鞋、顶着烈日,穿梭于村道屋巷。晚上,架起台灯、整理数据、填写资料。真正做到对村情如数家珍,对村民了然于胸。
兴产业谋发展,强村富民迸活力。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成为我驻村之后面临的一大难题。农业发展投入大、产出慢、效益低,只有特色农业才是农业振兴的突破口,才是带动农户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的解题之法。为此,我带领工作队走村入户,寻访专家和试验站,通过深挖新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引进“五彩米”和皖糯1116特色产业项目,建立五彩米种植基地,发展五彩米旅游特色产业;成立明光市新管农业开发公司,以“魅力新管·多彩管小二”为特色品牌加以推广;通过沟通对接,与滁州市链融餐饮有限公司、滁州市汉革食品有限公司达成了蔬菜订单协议,帮助销售农产品9.3万斤,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0万元;新管村的乡亲们生活有了盼头、生产有了干头、日子有了奔头。
办实事惠民生,服务为民增福祉。初春禁烧、汛期防汛、日常防疫,每个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节点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工作。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深知要始终怀着一颗为民服务的真心,把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富裕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宣传好党的政策、落实好民生实事,把好事办得有温度、实事办得有深度,从一而终当好群众的“勤务员”。两年多来,我先后走访新管村群众830余户2500余人,慰问困难群众18户37人;收集群众意见117条,解决群众诉求58件,化解矛盾纠纷27起;新建路灯150个,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点3个。
两年多的驻村生活,我不断熟悉基层、贴近群众、融入新管,感受这片土地的美丽、体会百姓的热情与质朴。同时也更加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仍面临着重重困难,这需要我们一个又一个驻村干部踔厉奋发、共同奋斗,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不负时代和人民,为乡村振兴书写新的篇章。
(本版稿件由省选派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