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多彩新管谋发展 筑梦乡村促振兴
文章字数:2890

新管村位于明光市管店镇中部,京沪铁路穿村而过,区域面积11.79平方公里,现有村民组22个,村民839户3036人。新管村先后获得全省产业扶贫十大园区、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工作省级示范村、第三届滁州市创建工作先进村镇、滁州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21年6月,新管村驻村工作队驻村以来,以“魅力乡村·多彩新管”为主题,通过抓班子、带队伍、谋发展,积极探索“村社联建、产业开发、品牌赋能”的特色发展之路。2022年,村集体经济达100.78万元,实现同比增长24%,为新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驻村力量”。
察村情、访民意走好为民办事第一步
抓牢动态监测,防止规模性返贫。工作队入驻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脱贫底数摸清,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坚决防止出现返贫现象。驻村工作队落实“月排查、月报告、常态管、动态帮”工作机制,遍访全村22个村组、40户脱贫户、8户监测户,做到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对“两不愁三保障”深入开展摸底,加强监测预警,实行动态管理、动态清零;对排查出有风险的村户,积极采取帮扶措施,筑牢防返贫监测帮扶底线。两年多来,新管村新增监测对象8户17人,稳定消除风险7户15人。
强化精准帮扶,巩固脱贫成果。驻村工作队通过前期走访摸清脱贫家底,针对返贫风险原因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通过产业补助、就业帮扶、公益性岗位安置、小额信贷贴息、兜底保障等政策,对脱贫户和监测户进行精准帮扶。两年来,该村累计发放补贴11.57万元,开发和聘用公益性岗位17人,帮助申报创业小额贷款33万元,兑现项目分红资金10.2万元。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的12909元提高到2022年的18406元,增幅达42.58%,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掌握村情民意,助推基层自治。驻村工作队始终以宣传政策、走访民情为工作中心,逐户走访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惠农金融政策、了解民情民意、解决村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生产生活问题。两年多来,驻村工作队先后走访群众836户2548人,慰问困难群众18户37人;为155名生活困难的群众申请临时救助2.55万元;收集群众意见117条,解决群众诉求58件;化解矛盾纠纷27起。
育先锋、筑堡垒夯实基层党建主阵地
突出阵地建设,建强村党组织。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紧紧围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要求,以“六亮”行动为契机,建成了集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人民调解室、退役军人服务站、妇女儿童之家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村级“一门式”服务得到优化落实;建成驻村工作队“乡村振兴馆”,成功创评“五星级党支部”,进一步提升党建活动阵地建设。
落实党员教育,夯实党建基础。驻村工作队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深入学习和践行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系列文件,持续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村“两委”能力水平。两年来,驻村工作队组织召开组织生活会3场,专题党课10次,开展主题党日27次;创新“流动党校”模式,打通党员教育最后一公里,将党的政策理论知识送往田间地头,累计宣讲20余场次,受众1500余人次,实现22个村组全覆盖,真正做到党员群众在哪里,宣讲课堂就设在哪里,把党的声音送到基层党员群众的心坎里。
建强班子队伍,提高履职能力。驻村工作队积极指导村“两委”班子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促进村干部担当作为,着力提升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驻村工作队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落实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坐班值班、岗位目标责任制、民主评议等制度,督促村干部履职尽责、为民服务。同时,驻村工作队动态储备1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2名村干部后备人选,进一步稳定村级干部队伍,夯实党组织战斗堡垒。
谋发展、求创新探索产业振兴新路径
深挖本土资源,培育特色产业。驻村工作队立足于新管村资源禀赋和地理、气候特色,引进“五彩米”和皖糯1116特色产业项目,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打造五彩米生态农庄;培育五彩养生米生态种植基地38亩,实现养生五彩米由试验田到农田的转变,每年产量可达4万斤,为村集体增收近20万元;积极对接明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明光市跃龙投资控股集团,共同签订“五彩米”独家推广协议,达成五彩米旅游特色产业开发合作意向;全面提升“魅力新管·多彩管小二”特色农业品牌知名度。
立足传统产业,优化发展模式。驻村工作队全力打造新管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立足新管村甜叶菊产业优势,拓展山芋、花生、玉米等农产品种植,邀请省、市各级农业农技专家到田间指导17次,组织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和科学知识讲座10余次,做好“土特产”文章;注册“新管小二”农副特产品牌,为本地农产品搭建市场交易平台。两年来,驻村工作队通过推广销售、公益认购等方式,助力村企销售“新管小二”五谷杂粮500余份,五彩米1250余份,销售额达12.6万元。
创新公益众筹,实现集体增收。面对农村资源闲置的难题,通过了解民情民意、结合村组实际、征询专家意见,驻村工作队创新提出“微公益众筹”模式;依托“新管小二”特色品牌,采取分割租赁的方式筹集资金5.1万元,以“多彩”为特点种植黑糯、红糯玉米、烟薯25、洋葱等经济作物,助力“多彩新管”建设。发动社会组织30余家,实现公益助农。截至目前,驻村工作队累计销售农产品9.3万斤,为村集体增收近10万元。
齐共建、强共享推进社会治理高能效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自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来,驻村工作队累计争取帮扶资金47万元,帮助协调发展项目3个;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个,服务老年群众5200余人次;改造管北片区休闲广场300平方米,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点3个,完成区域内黑臭水体整治和提升工作;新修路灯150盏、开挖疏浚沟渠3.7公里、实施改水改厕5户,进一步便利群众生产生活,美化乡村生活环境。
推动多元共治,提升治理水平。驻村工作队组织成立滁州市首家农村社会组织联合会,整合新管村志愿服务力量,开展疫情防控、秸秆禁烧、防溺水等志愿活动30余场次;围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评定信用户487户,信用户占比达80.9%;探索积分管理制度,从孝老爱亲、文明实践、环境卫生等9大方面将善行德行量化赋分,打造信用积分超市1个,引导群众向上向善;以文明创城为契机,推动村民协商议事,打造文明实践品牌和示范点,新管村成为明光市首批四个城乡社区(村)协商试点之一。
凝聚社会共识,助力共建共享。驻村工作队积极号召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发出《关于开展“党建引领村社联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倡议书》500余份,与40余家社会组织签订结对共建协议;累计开展消费帮扶、志愿帮扶等特色活动60余场次,免费安装路灯150盏,赠送医疗急救包500份、防疫物资3万元;对接滁州市社工机构为新管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持续提供专业化关爱服务,开展“公益理发”“公益体检”“心理团辅”等志愿服务活动39场次,惠及群众2700余人次。
四季交替,时岁更迭,新管村驻村工作队在一个个春夏秋冬中脚踏实地,默默耕耘。新管村也从过去的贫困村,蝶变为如今的幸福村。探索以“魅力乡村·多彩新管”为发展理念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真正让群众有了参与感,让群众有了新希望,让村里有了新活力。展望未来,新管村驻村工作队将继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